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為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獲歷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記載逾四千年的中國歷史,上起傳說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且統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正史”一名,始見於《隋 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
《後漢書》范曄/劉宋
《陳書》姚思廉/唐
《周書》令狐德棻等/唐
《南史》李延壽/唐
《北史》李延壽/唐
《隋書》魏徵等/唐
《舊唐書》劉昫等/後晉
《新五代史》歐陽修/北宋
《宋史》脫脫等/元
《遼史》脫脫等/元
《金史》脫脫等/元
《元史》宋濂等/明
《明史》張廷玉等/清
相關 《東觀漢記》劉珍等/東漢
相關 《新元史》柯劭忞/民國
相關 《清史稿》趙爾巽等/民國
晉書
該稿《晉書》是由享有聲譽古典高手房玄齡編制的古典小說,一共一百三十卷140萬字。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仰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徵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俊,字元異。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同郡楊俊名知人,見帝,未弱冠,以為非常之器。尚書清河崔琰與帝兄朗善,亦謂朗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宋書
這本《宋書》是由馳名古典奇才沈約作成的古典小說,含一百卷目99萬字。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也。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闢強,闢強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釐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旭孫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裡,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為皇考。高祖以晉哀帝興寧元年歲次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及長,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家貧,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繼母以孝謹稱。
梁書
鉅作《梁書》是由馳名於世古典大拿姚思廉作有的古典小說,列有五十七章36萬字。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漢相國何之後也。何生酇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太子太傅望之,望之生光祿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紹,紹生光祿勳閎,閎生濟陰太守闡,闡生吳郡太守冰,冰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長矯,矯生州從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廣陵郡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陰令整,整生濟陰太守轄,轄生州治中副子,副子生南臺治書道賜,道賜生皇考諱順之,齊高帝族弟也。參預佐命,封臨湘縣侯。歷官侍中,衛尉,太子詹事,領軍將軍,丹陽尹,贈鎮北將軍。高祖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歲生於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宅。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及長,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時流名輩鹹推許焉。所居室常若雲氣,人或過者,體輒肅然。
陳書
原作《陳書》是由揚名天下古典寫手姚思廉作成的古典小說,大概三十六節20萬字。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實之後也。世居潁川。實玄孫準,晉太尉。準生匡,匡生達,永嘉南遷,為丞相掾,歷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嘗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達生康,復為丞相掾,咸和中土斷,故為長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書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騎侍郎高,高生懷安令詠,詠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贊。高祖以梁天監二年癸未歲生。少倜儻有大志,不治生產。既長,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身長七尺五寸,日角龍顏,垂手過膝。嘗遊義興,館於許氏,夜夢天開數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令高祖開口納焉。及覺,腹中猶熱,高祖心獨負之。
魏書
本稿《魏書》是由文采出眾古典鉅子魏收纂修的古典小說,歸成一百三十回目117萬字。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於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爰歷三代,以及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殘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焉。積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諱毛立,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崩。
北史
神作《北史》是由名噪一時古典名手李延壽編髮的古典小說,記錄一百篇目134萬字。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莫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時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仕堯時,逐女魃於弱水,北人賴其勳,舜命為田祖。歷三代至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積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諱毛立,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成帝崩,節皇帝貸立。節帝崩,莊皇帝觀立。莊帝崩,明皇帝樓立。明帝崩,安皇帝越立。安帝崩,宣皇帝推寅立。宣帝南遷大澤,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景皇帝利立。景帝崩,元皇帝俟立。元帝崩,和皇帝肆立。和帝崩,定皇帝機立。定帝崩,僖皇帝蓋立。僖帝崩,威皇帝儈立。威帝崩,獻皇帝鄰立。時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獻帝年老,乃以位授於聖武皇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有神獸,似馬,其聲類牛,導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二帝,故時人並號曰推寅,蓋俗雲鑽研之義。
舊唐書
鉅作《舊唐書》是由卓著古典好手沈昫製成的古典小說,列二百一十七篇目234萬字。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諱虎,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家”,仍賜姓大野氏。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至隋文帝作相,還複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諱昞,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諡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廟號世祖,陵曰興寧。
舊五代史
讀物《舊五代史》是由聲名大噪古典名師薛居正編輯的古典小說,大約有七十章節38萬字。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溫,宋州碭山人。其先,舜司徒虎之後。高祖黯,曾祖茂琳,祖信,父誠。帝即誠之第三子,母曰文惠王皇后。《五代會要》:梁肅祖宣元皇帝諱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孫;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肅祖,葬興極陵。敬祖光獻皇帝諱茂琳,宣元皇帝長子,母曰宣僖皇后範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獻皇帝,廟號敬祖,葬永安陵。憲祖昭武皇帝諱信,光獻皇帝長子,母曰光孝皇后楊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廟號憲祖,葬光天陵。烈祖文穆皇帝諱誠,昭武皇帝長子,母曰昭懿皇后劉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廟號烈祖,葬咸寧陵。以唐大中六年歲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於碭山縣午溝裡。是夕,所居廬舍之上有赤氣上騰。里人望之,皆驚奔而來,曰:“朱家火發矣!”及至,則廬舍儼然。既入,鄰人以誕孩告,眾鹹異之。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攜養寄於蕭縣人劉崇之家。帝既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譴杖。唯崇母自幼憐之,親為櫛發,嘗誡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輩當善待之。”家人問其故,答曰:“我嘗見其熟寐之次,化為一赤蛇。”然眾亦未之信也。
金史
佳作《金史》是由享譽古典作家脫脫寫下的古典小說,共達一百三十六章111萬字。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慄末靺鞨,其五部無聞。粟末靺鞨始附高麗,姓大氏。李績破高麗,粟末靺鞨保東牟山。後為渤海,稱王,傳十餘世。有文字、禮樂、官府、制度。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肅慎地,東瀕海,南接高麗,亦附於高麗。嘗以兵十五萬眾助高麗拒唐太宗,敗於安市。開元中,來朝,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置長史監之。賜都督姓李氏,名獻誠,領黑水經略使。其後渤海盛強,黑水役屬之,朝貢遂絕。五代時,契丹盡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屬於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