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三:誰把天使變成了魔鬼

(一個“禽獸不如”的醫生和他的準女友)

原載:http://people.sina.com.cn/20060310/yisheng.html

作者:-^Nissen^-

主題:醫生的委屈(大家先看,別罵人先啊)

wendyluojing發表於2005-08-2516:08:57

剛才看到了一個關於醫改的帖子,回帖的人很多把醫生罵的禽獸不如。不過鑑於我是一個“禽獸不如”的醫生的準女友,我還是想在這裡發點自己的感言。大家有看法的可以思考一下我說的又沒有道理,不過再一次請同志們一定抱著理解的態度,不要用不雅的字眼來反駁我。

現在關於醫改的爭論鋪天蓋地,我是學經濟學的,也學過社會保障的一些內容。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爭論的焦點應該在於,醫院究竟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功能?政府在其中有該扮演什麼角色?

曾經政府讓醫院市場化了,那麼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醫院自負盈虧自然要比較成本收益。對於醫院不瞭解的人,可能覺得醫生都是猛虎,但是事實上,醫生的工資來源構成很可笑的,基本工資非常低,而不加入一些藥品回扣的話(其實這部分醫生拿得也是小頭,只有15%而已),那麼我估計醫生這行沒人會做了,在經濟學中風險要和收益成正比的,現在醫生承擔的是高風險,流水線上還會出現次品呢,作為不是機器的醫生,一旦出了一點事故,那麼它的醫生生涯也就宣告結束了。更何況,現在還有許多人在醫患糾紛中根本就是無理找理,目的在於尋求索賠。

但是醫生的收入,真的像大家想得那樣,異乎尋常的高嗎?說句良心話,事實情況時,除了像北京上海一些三級甲等的大醫院,它們有非常充足的病源,而且全國各地的疑難雜症都往那裡去了,病床位緊張,醫生的技術和醫院設備都居一流,醫生的收入可以上萬甚至更多。一般的醫院,醫生的收入和他們的付出基本上是相符的,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個別不能代表大多數,為什麼大家不多看看周圍的小醫院的情況呢?醫生的工資不是國家支付,也就不屬於國家的行政機關,那麼,醫院憑什麼要擔負起救死扶傷的義務?一個機構的運作,需要有經費來源,治病總是需要錢的,一旦在一個病人身上出現虧損,那麼自然要在別的病人身上想法彌補。否則,醫院就只有關門大吉了。

而且,大多數醫院增加床位,新建院樓,給醫生開工資,都需要錢。那麼這些錢從何而來?如果按照市場化規律運作,那麼就該是掏不起錢的看不起病,就像購買奢侈品一樣。請大家看到這裡先不要罵我,我只是為了說明,政府在醫改中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

在發達國家,醫生吃的都是技術飯,樓上有人說在中國拔牙30塊,嫌貴了。那我說個例子:我曾經認識的一位老師,去美國大學任教了。有一年他父親去世回國,在國內只呆兩天,而他專門抽了一天去拔了牙!其實,各國的醫療費用都很貴的,關鍵是其他國家政府投入醫療的經費非常大,尤其是一些高福利國家,高稅收高福利,大病小病醫療保險上,這樣人們自然不覺得負擔很重。可是,在我國,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只佔了GDP的1%點幾,比印度還低,更不要說是比其他發達國家了。政府對公共衛生領域的加大關注,也不過始於非典!

做一個合格的政府,有自己的職能範圍。比如說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政府是一定不能完全市場化的。該承擔起來的責任要承擔,因為這關乎國民的身體健康和文化素質,而這又是和國家的繁榮發展密不可分的。可能大多數人更加傾向於贊同政府在教育的投入的意義,事實上醫院和學校是同一性質。

再來說說醫保。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醫保局如何操作,但是,在上海,持醫保卡的人每次的費用是有限度的。說明白點兒,如果你有醫保,你可能會以為每次去看病,錢都是國家掏,醫院又不掏錢,當然應該盡力去開好藥治好病。事實上,醫保局會專門派人去查醫生開的方子,一個病人每次只有80元的上限。現在的藥那麼貴(這我還要在下面接著闡述),80元能幹什麼?但是如果病人去問醫保局,他們肯定會說沒這回事。所以,醫生也是在受兩頭氣,一張方子開錯,那麼就要扣5塊錢,可是醫生開個方子也只收2塊錢。而且,一旦一個病人超過了80的上限,那麼虧損就要有其他病人來彌補了,辦法只能是開大處方!再說住院,醫保局也是規定了每人2000的費用。可有的病人,一住進醫院就不出來了,本來醫保局應該出面管理的,也不予理睬,反正超出的費用醫院自己承擔,醫生有什麼辦法?大家知道,醫院的病床費每天只有30或者40,有人認為貴了,但住個旅店一晚上也要50往上吧?更何況,住院每天有護士24小時隨叫隨到,床單也要專門消毒,醫生早晨還要查房,這些又單另收費了嗎?(難道這不算是服務嗎?他們做這些,可是沒人給開工資的!因為有相當一些醫院,醫生的工資只能靠藥物提成等不合理的部分組成,這又合理嗎?)有一些病人,尤其是年級比較大的,佔用了相當多的醫療資源,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原因在於,有許多病,只能是慢慢療養,住在醫院也並沒有什麼進展。比如我奶奶有心衰,治是治不好的,所以接回家裡,床頭放了氧氣瓶,其實和在醫院治療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有些子女就把醫院當養老院了,反正在醫院24小時有人侯著,比住養老院便宜多了,而且,老人一個人的醫保卡,管著全家人的藥!這不是浪費又是什麼?緊張的病床被佔了,他們花費的超出醫保規定的費用,就只好醫院從其他的病人身上彌補過來。醫生還不能把他們勸出院,因為他們認為有權利在醫院住下去,還動輒就罵醫生黑心。醫生治病救人,還常常被罵,再加上現在媒體和輿論導向的關係,病人們對於醫生這個群體是越來越有怨言,醫生的壓力非常大。

比較一下法國的做法,法國也是看病不掏錢的,但是他們對於醫療資源的利用就有效率很多。一個親戚早年在法國生活,得了糖尿病以後住進醫院。當時護士教會他如何給自己打針,只治療了三天就給他辦理了出院。這麼十幾年,他一直在自己給自己打針。因為糖尿病你住一輩子醫院也沒什麼進展的。

最後說說,藥價!其實,看病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藥的價格本身不合理。舉個例子,我們天天看的廣告中,有多少是給藥品打廣告的?那麼這些廣告費自然是要從藥品利潤中扣除的,藥品能會便宜嗎?在一些國家,藥品是不允許做廣告的,醫生才有權力開哪些藥。藥價高,不是在醫院才高,而是藥品本身的定價不規範。有明文規定,醫院裡藥價只允許高出定價的15%最多,當然,醫生可以選擇用什麼藥。同樣的療效,可能不同的藥品價格區別會很大。醫生在選擇的時候,對於醫保病人,只能儘量的小處方,甚至有時候對於一些很貴但是又必須開的藥只能打散了開(這就是有些病人可能會見到的醫生拿著計算器開藥,怕超過了限額啊)。而有些自費的人群,可能就會出現大處方了。但是每個醫生喜歡用什麼樣的藥,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是因為有回扣的緣故,而還有一部分醫生有自己的用藥習慣。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看病就是一個技術和經驗的活兒,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好比做菜的時候,有人喜歡用花椒粉而有的人喜歡用花椒。醫生是人,對於看病和開藥自然會有自己的認識在裡面,這應該得到理解。

大多數的藥品,成本其實不高,但是中間環節太多,到了市場上藥價已經虛高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做醫藥代表這麼賺錢,很多人放著醫生不做去推銷藥品!其實學經濟的人都會明白,中間流通環節可能使得產品的價格高出成本百分之上千,所以才會有安利這種直銷方式。但是,醫院和藥廠又不可能掛起鉤來,醫院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專門買進藥物,這時候,眾多的藥物代表就大顯身手了。他們會把藥品直接送到醫生手邊然後不厭其煩的去介紹,再給點回扣什麼的,再同療效前提下(其實大多數同類藥的療效差別也不太大的)醫生自然會賣個人情。這在其他行業都沒有遇到如此多的非議,只是在醫療行業,由於醫生經手了藥物給患者,大家的怒氣自然都上來了。所以,醫改的重頭戲還是政府規範藥品價格。

前段時間,網上看到,有經濟學家反對在藥價上開刀。我只能說,他們是受人牙慧了。其實,經世濟人的道理,在許多所謂經濟學家眼中,已經不是座右銘了。我是經濟學科班出身,對於許多經濟學家們的看法不敢苟同。

我男朋友是學醫的,剛參加工作,每天累死了還受病人和醫保局兩頭氣。現在也就只有1000出頭的工資,在上海這種城市簡直是廉價勞動力!

他現在已經後悔做醫生了,收入付出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醫生這種職業,要熬資歷的,大家只看到了一些已經當了院長、科主任這些人的收入高,可是眾多的小醫生呢?

我就不明白了,你說一些it精英,高收入怎麼就沒人質疑?同樣是做技術活兒的,醫生的對象還是人呢,不比修理電腦要求高?而且,醫生是越老才越吃香,平均下來,收入又高的怎麼離譜了?

醫生的壓力多大阿,出不得一點錯,可是人都會出錯的,平心而論,不讓醫生出一點事故,是不是太苛求了啊?沒有人願意出事故的,更何況現在不是事故的“事故”,醫生都要面對。病人和病人家屬越來越有理了,醫生所作的所有檢查啊診斷啊都要被質疑,都要解釋,動輒就有病人在那裡罵醫生。就算是掏了錢,就算醫生是服務人員,病人對於醫生的心理絕對不正常,是戴了有色眼鏡的。如果不信任的話,乾脆不要去醫院好了,就像有人說吃飯卡刺了,去醫院花了幾十塊錢接過醫生告訴他刺已經化了。他罵那個醫生白痴。真是奇怪,難道一定要等醫生取出了個所謂的刺,他才覺得值?那根魚刺,乾脆等它自己化了不更省事?

為什麼醫生總要被罵?原因是他和我們的健康和我們每個人慼慼相關。這種關乎國民健康的部門,本來就不該市場化!這是政府的缺位,怪不到醫生頭上。

基本醫療保障,和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是一樣的。

還有一點,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一直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我的專業涉及到了這一點,因此對此也很關注。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化解人們看病的負擔和壓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在醫院沒有市場化以前,醫院和醫生的形象都是救病治人,救死扶傷的。畢竟那時候醫院是由國家負擔一切的支出,收入也全部上繳國家。那時的醫生,權威性也不像現在這麼受到懷疑,因為老百姓自己不掏錢啊,看好了病還對醫生感恩戴德的。現在要自己掏錢了,人們更注重自己的利益了,這是好事。但是,如果太刻薄醫生,缺少了應該有的尊重,那麼,以後看病會更加困難。已經有醫生開始流失!我男朋友所在的醫院,每年流失的不下十個,人家寧可去坐醫藥代表(就是藥品推銷),給舊日同事點頭哈腰,也不吃醫生這碗飯了!

還有啊,責任還要歸於藥價的虛高(這需要政府部門出面規範),還有醫保體制的不合理(還是少數人的利益,同時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比如說床位什麼的,而在我國這些本來就很稀缺)。

我之所以今天上來說這些,實在是因為替醫生不值。說心裡話,我也不喜歡去醫院,在學校的時候也曾經把小醫院罵得狗血淋頭。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醫生只是制度的執行者,他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一制度,只能在這一制度下找到自己的活法。

大家別以為醫生多風光,我假期來的這一個月,算是見了男朋友的辛苦。每天6點起床,7點半趕到病房開始查房,幾乎一天都顧不上喝水上個廁所,因為病人一等就要罵。本來晚上5點可以下班,可是對於他們,只能是事情做完了才能走,常常是4點鐘收一個新病人以後,他只能6點多才出醫院,幾乎沒有7點以前回來的。而且醫生常常值班,一個班有時候連著30多個小時,遇到週末值班,整個週末就毀了。

我在這裡這一個月,他都沒怎麼陪我,看他那麼辛苦,只能每天晚上做好飯等他回來。有一次回來太晚了害我熱了兩遍飯。

我也不知道跟他在一起以後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只知道,他們的付出應該得到回報而不是全社會的不理解。他們成為了醫改失敗的犧牲品,輿論和各種新聞媒體把所有的焦點對準他們,老百姓自然也就認為醫生黑了。

可是救病治人,難道要醫院和醫生自己掏錢嗎?醫院又不是紅十字會。更何況,現在好歹也是市場經濟了,醫生也要養家餬口的,只付出不收穫的事情拿給各位,也不會有人做吧。

指望著男朋友輪轉三年每月只有1000剛過的工資,我沒話講。真的,如果要是醫生真的都高收入的話,我絕對不在這裡討罵的。

互相理解吧。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沒有哪個醫生(人品實在惡劣的除外,老鼠屎在哪兒都存在的)願意好好的工資不拿非要冒險去收紅包,好好的獎金不拿非要去揹著罵名開大處方。

醫保局是扮演好人呢,捱罵的都是醫生!醫生的工資收入只能是,抓住一個冤大頭,開刀啦(這也是國情,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吃藥品回扣這麼盛行啊?這是土壤問題!)

說多了都是眼淚!(開個玩笑,緩解一下現場氣氛)

:)我男朋友只是每天回來和我抱怨,在醫院還要和病人陪著笑臉,挺不容易的。他也挺難過掙的錢不多,等明年我碩士畢業了,怎麼著還不比他掙得多。

他沒時間上網,我打算好好替醫生伸伸冤,這幾天沒事在網上發發帖子,以正視聽。

大家覺得有道理的,就支持一下。有不滿的,也別罵我啊。這只是個人感受,沒有強迫大夥兒認同。

希望以後的醫患矛盾可以少一些。大家還是多注意身體,健康很重要滴!

:)

作者男朋友的回帖!

我就是樓主的男朋友:)看到她為我,也是為我們廣大的基層醫務工作者所做的努力,我覺得很感動,更加覺的作為這場改革中的從業者我們(醫務工作者)更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外界的人們不再被不全面的輿論導向所矇蔽。但是首先我請大家要靜下心來,自己思考我所說的事實(或是現象),而不是隻讓怨氣和偏見代替事實。

(不好意思的說)我家裡的情況用大部分人的標準來看,是個標準的“醫學世家”,這麼說不是為了給自己壯膽也不是用名頭來壓人,實際上我的同事沒有人知道我家的情況,我平時也最討厭那種用身世來壓人的傢伙。我在這裡主動坦白交代,主要是想縱向的比較一下醫生的不同處境,及我們國家醫療發展的過程,也算是回顧吧!

我外公是美國聖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博士畢業,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了抗戰醫療隊,遠赴緬甸隨遠征軍進行醫療衛生服務。他當時放棄的是美國的夫人,兩個兒子,和在上海舒適的生活,而那時的醫療市場是:一些留洋回來的醫生給病人插一次導尿管的開價是兩根金條。當然,那時的社會沒有什麼社會保障,也沒有人為窮人考慮醫療問題,沒錢的人得了病肯定是看不起病的,而很多醫生只是為少部分富有的人服務的群體。但那個時候也沒有聽說有人因為看不起病而喊著要打殺醫生的,畢竟作為可選擇的職業,醫生本身只是一項技術的提供者,他沒有天生的義務去完成職業要求之外的那些“奉獻”的。白求恩、柯隸華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及學習的,但他們無私的行為是不可能作為每一個醫生的行為準則的。就像不能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是雷鋒,每個官員都是孔繁森一樣。

在我父親、母親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免費醫療,但那也是面對城市有工作的人群,那時的醫患關係很好,我們家有很多朋友都是我父母的病人。那時的醫生不用考慮病人欠費、不用考慮有沒有完成醫療任務,和病人之間也沒有什麼厲害衝突,多做少做也不會對自己的收入有什麼影響。什麼“回扣”、“糾紛”都沒聽說過。醫生的工作是很辛苦,我父母在一個醫院工作,離家只有3分鐘的路程,他們值起班來一週只有一天可以在家見面的。可那時他們工作起來沒有什麼阻力,沒有人對他們的診療,用藥有什麼懷疑,病人和醫生是一條“壕溝裡的戰友”面對的敵人只有一個“疾病”。那時候大家的收入很單純,死工資一個月不到一百元……現在想來真是恍如隔世啊。

到了我這一代,情況變了,醫改了……

醫院還是事業編制的單位,可國家撥給的經費連醫生工資的一半都不到。醫院的發展要靠自己,福利也要靠自己。而藥品價格被限制(向上浮動不能超過市價的17%),只有靠努力。那時有的老教授一個月的工資真的比不上“美髮師”的收入。讓人寒心啊。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從醫的目的不純,為什麼不把精力和追求放在提高自己的水平上面,而是一心向錢看!!我想說的是,我們是人。(很早以前我就特別討厭人們說什麼白衣天使,那是往死裡逼我們啊)我們也有家庭要供養,如果經濟情況允許我也想老婆孩子穿的整整齊齊(將來時),也想時不時下個館子,腐敗一下;我也想往高學歷的人堆裡扎扎,但不要被人笑我太寒酸;說不上小資,但總不能白菜大蔥,跨欄背心的過一輩子啊。好說我們5年大學(甚至碩士、博士),3年輪轉的,從小住院醫生一路考試上去。也算個畢業後還要看書的知識分子啊。

現在當然情況有所改善,但為之改善的原因說來讓我們從醫的人心寒,不是知識值錢了,也不是我們的水平提高了,是我們能拿回扣了!!

回扣的來源有兩方面:

1、藥物——藥物的價格虛高,不是成本高,也不是專利費用,更不是為了研發新藥,而是在現在的藥物流通市場中流通環節太多了。從藥物到病人手裡層層剝皮。醫藥代表的大手筆,讓我們這些見過市面的人也咋舌,說明一點,他們很賺錢。我承認有很多醫生收到過藥品回扣(而我還沒這資格),但為什麼矛盾的焦點會集中在醫生的身上,回扣制度不是我們醫生說了算,那是經銷商的銷售手段,我們不拿——那些代表更加高興,他們的收入就更高了,而藥價才不會降呢。還有一點,那就是醫生開什麼藥,沒有多少自由性,除了病情需要,要醫院的藥房有才行。而醫院藥房的藥物,都是通過政府審批、統一採購的。

2、檢查——這個就更冤枉了。憑什麼醫生能拿到本院或外院檢查費中的回扣??是醫院的制度訂的,誰定的制度??不是臨床的醫生!他們不是領導層。醫院要發展不能靠國家撥款,得靠自己賺,怎麼賺?檢查!為什麼?因為醫生的勞動不值錢。說起這個就來氣(碰到個病人,胳膊劃破了要縫針。縫完之後付費,他說“你們醫生真是黑,縫了五針要收70多塊,怎麼不去搶!”我無語,我門口的洗衣店洗個床單要收20元。而我受了五年醫學教育,在動物身上操作一個學期,才有資格接觸人;操作中我要注意消毒、麻醉、對位、避免血管神經損傷、還要考慮怎樣才能整齊些、美觀些,這畢竟不是補衣服,而收費中絕大部分是耗材的費用,我憑自己勞動的收入不到5元!!當時我想對他說“你嫌貴為什麼不自己縫”但是沒說出口,因為我還沒有那麼差勁。而我想對自己說得是“我為什麼不去洗床單”。我父親站手術檯。最長12個小時,人下來都快虛脫了,賺了多少?90年代的價格不到80,人民幣!醫生私下裡都說操作費用太低,我們的勞動太不值錢了,可沒有人敢真的提出來,肯定被人罵死。是啊,百姓負擔不起再增加的醫療費用了,可這是我們的錯嗎?是我們把錢搶去了嗎?)還有一點就是現在醫患之間太缺乏信任了,一些醫生能憑經驗診斷出來的疾病,現在必須做相應的檢查才行。為什麼?不是現在的醫生水平差了,而是醫生學會了保護自己,因為一旦出現糾紛醫生得自己舉證自己得診療沒有問題,證據是什麼?就是白紙黑字得檢查單。現在我們聽到的惡意訴訟太多了,從進臨床起老師就告訴我們要自己保護自己,因為現在只要病人不滿意他就可以投訴,而被投訴的我們只有自己保護自己。因為不是隻有少數人聽說過“要想富,做手術,做完手術告大夫”的。

醫院是為群眾服務的,但只靠醫生是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務的。我們竭盡全力也只是技術支持,而政策、資金是政府的事。

想說的太多,現在也沒個條理了,明天還有值班,省點力氣明天用了,改天再來婦唱夫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