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營建早稻田社區

偶然的機會

一夜心潮翻滾。我心中的嚮往沉在思緒的急流中,隨波盪漾。我註定要開始新的人生。彷彿是天意,一種良機在第二天突然降臨。

昨夜沒有睡好,早晨遲遲不能起床。在去教室的路上,仍感覺腦袋昏沉沉的,兩眼惺鬆,渾身慵懶無力。走著走著,突然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回頭一看,竟是橫內先生。他站在不遠的路旁,正向我點頭呢。——偶然的重逢。

我與橫內先生初次相識是在兩個月前。那時,我們正以“AIESEC”的名義向企業尋求贊助。橫內先生的公司名叫“東京COLONY”。我與他一見面,就感覺他是一個富有堅強意志的漢子,而且處事靈活。談話中我還知道,他非常關心殘疾人事業,一些重度殘疾人就業困難,他就創造條件僱傭他們,增加印刷業務,又購置計算機設備,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自強自立的環境。他是一個半官半民的社會福祉企業的法人代表。

像這樣的企業,自然不會有多少利潤,就是按時支付足以使這些殘疾人員工生活自立的工資也相當困難。我們到這樣的公司來尋求贊助,實在是找錯了門。可是,橫內先生並沒有顯出一絲不快,反而熱情地接待我們,與我們交談,話題涉及福祉、環境、公司、計算機……他那誠實的態度、深刻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最後,他還帶我們參觀了公司事務所、印刷車間……儘管只是短短的一天接觸,但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卻極為深刻。

現在,橫內先生來到了早稻田大學的校園。他為何事而來呢?

原來,從1996年12月開始,東京23區實行生活垃圾有償化回收管理,早稻田商店會商定在今年夏天開展一次大規模的資源再生利用宣傳活動。 於是, 一項名為“早稻田之夏”的活動應運而生。

“早稻田之夏”的誕生,頗有點兒意思。早稻田大學本部——西早稻田平時有學生三萬多人,假定住在外地和東京其他地方的學生有兩萬人,那麼暑假中的早稻田也就只剩下萬餘人了。一到夏天,不少商店關門大吉,街上行人稀少,早稻田到處一派寂寥,冷冷清清。乾點兒什麼好呢?反正要乾點兒什麼,於是早稻田商店會就決定開展“早稻田之夏”活動。

具體到活動的內容,有人建議組織小學生合唱比賽,有人主張搞體育活動……似乎都不合適,經過多方徵求意見,最後商定以“環境保護”作為這項活動的主題。不用說,其背景正是垃圾的有償化管理。這項活動還有強有力的後援,新宿區政府表示將給予大力支持,早稻田大學也將大隈講堂前的廣場整飭一新,隨時提供使用。校內設施無償出借,在早稻田大學的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

就這樣,開展這項活動的條件基本上具備了。既然“環境保護”是這項活動的主題,會場中就不能亂丟垃圾,因此,專門設置了廢紙簍、空瓶回收機等,爭取不留一片廢紙、一隻空瓶。結果效果出奇地好。那天天氣比較涼爽,會場內只賣出了果汁和啤酒共200 瓶,而空罐回收機中竟有1300個空瓶。罐裝飲料沒有賣,卻收集到了130 只空罐。這種環境意識在全國的任何集會中都是罕見的,NHK 等新聞媒體還作了專題報道。“早稻田之夏”大獲成功。

可是,有人卻並不以為然,認為在學生少的暑假開展環境保護活動,是投機取巧的行為,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能算是成功。組織者為了證實活動的有效性,決定在平常情況下再開展一次消除垃圾活動。首先進行調查,目的是為了弄清早稻田大學內一日的垃圾量。

對於這次活動,橫內先生以個人名義表示了支持和聲援。他就是為了這件事,來到了早稻田大學。

相遇

這裡的活動與橫內先生的公司沒有任何關係,但他還是積極地參與進來,這種熱心公益事業的精神真是太令人敬佩了。我正在這麼想著的時候,從對面走過來一位紳士模樣的人,他顯然是橫內先生的朋友。橫內先生介紹說他叫木谷,是管轄早稻田地區的新宿區西清掃事務所的所長,也是來參加此次活動的。

我從與他們的交談中,更為詳細地瞭解了這次活動的內容。木谷先生還說了令我頗感驚異的話。他說:

“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活動中深深感到,我們這個社區不僅僅存在垃圾回收的資源再生利用問題,包括震災對策問題、地域教育問題等在內的許多問題都互相影響,彼此制約,千頭萬緒,紛壇複雜。要想一下子全部解決,是相當困難的事。因此,我們要著眼於‘營建新社區’,從不同的方面、採取多種形式逐一解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譬如我們想創建針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無障礙’環境,想法當然很好,可是如果得不到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積極響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不知乙武你是怎麼想的。我們實在需要一位像你這樣的人來與我們一起做這件事。怎麼樣?我們一起幹吧。”

我一直是瞪著雙眼在聽木谷先生的話。聽完以後,我懷疑我的耳朵聽錯了。就在昨天晚上,我才突然覺悟到我的殘疾也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資本,沒想到剛剛過了一夜,大概也就是過了七八個小時吧,就有人邀我出山。我不明白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隱隱感覺似有一種令人恐怖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並不信仰什麼宗教,可今天的奇遇卻不能不使人相信神的存在,真是上天有意,賜我良機。

“請多多關照。”

我從驚異中回過神來,馬上表示同意。所謂“無障礙”,就是消除殘疾人和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便。這個詞語,我是第一次聽說。在創建社會的“無障礙”意識和環境中,我究竟能做些什麼,我一點數也沒有。我感到不安,但決不會退縮,我不能坐失良機。

我的大學生活,不,我的人生掀開了新的一頁。

群賢畢至

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是早稻田商店會會長安井先生。安井先生生性率直,幽默有趣。他在活動開幕式上的演說,以其非凡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引起強烈轟動,不愧是活動的中心人物。他的演講被人稱之為“安井語錄”,廣為流傳。

譬如:

“我們的商店會記錄著‘失敗’,也能從中讀到‘經驗’。也就是說,不遭失敗,就不能積累經驗,這就是‘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不是行政機關,所以不怕失敗,只要不懈地去做,別的不要管它。”

“人們常說‘市民參與’,我們要做的,得換個樣。我們出題目,並且提供場所,然後爭取行政機關支持,這就叫‘行政參與’。”

這些話,乍一聽上去似乎很特別,其實句句是人人想說而沒有說出的大實話。他的這些具有獨特靈感的閃光話語,極富感染力,人們總覺得早稻田社區就要發生一件有趣的事,而且與住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關係,每一個人都有參加的義務。

不過,安井先生最大的魅力還在於他的風貌。正如木谷先生所說,安井先生是那種有主見的人,誰見到他都會被他的氣質感染。確實如此,他那圓圓的臉龐和圓圓的身體,散發出一種可以依賴的親切感,只要與他見上一次面,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也忘不了他。

安井先生獨具個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商店會以外的諸多人士集聚到他的麾下。木谷先生、橫內先生自不必說,還有一些行政官員、企業經理、教授、學生、新聞記者等等,可謂群賢畢至,老少鹹集。木谷先生形容就像《水浴傳》裡的“梁山泊”,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可是,集聚了這麼多的人,也有不便的時候。譬如要交換意見、交流情況,需要把大家集合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好不容易安排了活動日程,到了時間,不是這個有事就是那個不能來,常常鬧出不盡如人意的事來。行政機關、企業一般下午8點就可以下班,而營業到9點的商店,不過10點店員就不可能抽身出來。還有教授、學生,有時連找也找不到……怎麼辦才好?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因特網的電子信箱。

RENST

我又一次與電腦相會。小學時代,岡老師讓我用電腦打字;中學時代,在美式橄欖球俱樂部,我用電腦收集、分析對方技術數據;今天我又一次用起電腦,是與因特網這一未知的世界發生關係,我感到特別有意思。

在因特網上使用電子信箱,實在是太方便了。與平常送信一樣,任何人都可以設立一個電子信箱,就像住址,只要知道對方電子信箱的代碼,隨時都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發送信件。為了提高效率,我們採用的是較為先進的“MAILING LIST”(向共用一個網址的所有用戶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

我們的“MAllING LIST”名為“Recycle-net”,簡稱“RENST”。這個“RENST”共用一個網址,每個成員在這個網址各設立一個信箱,不管哪一位成員發送信件,所有成員都能接收得到。同樣,如果誰回了信,所有成員也能看到信上的內容。通過電子郵件,我們這些人可以24小時溝通信息,再也不用採用集會的方式交流情況了。

更為叫絕的是與海外“RENET ”成員的電子郵件傳遞。譬如國內某位成員想知道某一問題在海外是一種什麼情況,這時候只要在電腦上打上自己的問題,海外成員很快就會把倫敦、紐約、巴黎等地的情況傳遞過來。這種傳遞在幾秒鐘內即可完成。因特網信息傳遞的快捷程度真實無與倫比。

我是一個殘疾人,但我能到處行走,可是還有一些像我一樣的殘疾人,因為肉體或精神上的原因,他們足不能出戶。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比我更需要電腦這種工具來作為自己人生奮鬥的武器。依靠因特網,坐在家裡就可以周遊天下,實在是一種劃時代的信息革命。

我與電腦第三次相會。這一次我得到了因特網這一“武器”和“朋友”,我感覺我走進了更為廣闊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