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歷史不會忘記
無法省略的過程
解振華局長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個人像北
大荒的黑土地一樣蘊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
一攥一把油,給人一種質樸而精明的感覺,工作
起來從不知疲倦,作風紮實得像過了細籮的精苞
米粉,清清爽爽,細細密密,不帶一點渣子。
李風對老潘格外器重,大凡老潘有什麼要求,應之惟恐不及,只要是和淮河治汙沾點邊兒的事情,李風都無不一呼百諾,說什麼應什麼。
有製片人做堅實後盾,老潘自然也愈加來了精神頭兒,有點像老農民種包產到戶的自留地,上心下力地像伺弄自己的婆姨,只因情有獨鍾,吃苦受累也心甘情願,興趣越來越濃,傾注的心血和精力也愈來愈多。
從1995年到1997年淮河行動之前,三年時間,不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有事沒事,老潘都要像個地道的老農民一樣,隔三岔五去淮河流域看看自己的自留地,看到淮河的水變清些,便舒心愜意的憨笑,晚上吃飯都能多吃兩碗,嗅見槐店閘彌散燻人惡臭時便滿肚皮的氣,到晚上都心慌氣促得睡不著覺。
短短几年,縱橫四省沿淮廣大地區89個城市,都留下了老潘的足跡。
1993年起,中央電視台關於淮河汙染問題的從未間斷過的呼籲和報道,便是由李風發端,老潘為繼,一直延續到淮河行動之前的。
1997年,從沿淮汙染地區風塵僕僕採點歸來的老潘,正式向製片人李風提出了淮河報道的可行性建議,與李風的想法不謀而合,李風當即拍板,並會同“新聞30分”的有關人員,共同擬定出淮河報道的可行性計劃和報告。
那幾天“新聞30分”的製片人李風,大腦皮層處在極度的亢奮狀態,為了讓淮河報道的計劃準確無誤地落在實處,並得以如期實施,真可謂絞盡了腦汁。
淮河報道得償李風多年前的夙願,很讓李風牽肝動肺,所以做事認真細心的李風,在運作這次行動時抱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對每一點潛在的會導致行動流產的危險和可能招致失敗的因素,他都殫精竭慮,——考慮在內了。
為確保萬無一失,李風希望首先得到國家環保局的支持。
老潘和李風先找了國家環保局的宣教司司長王耀先、副司長商慧。
商慧是一位4D多歲的女同志,北師大中文系畢業,秀於外而慧於中,儀態端莊,言談清越,表情恬靜,舉止得體而富有活力,辦事果敢,從不拖泥帶水。
商慧看了“新聞30分”有關淮河行動的報道計劃之後,馬上就掂出了這個計劃內在的分量,當即就表示全力以赴的支持。
商慧副司長馬上給解振華局長打了個請示報告,詳細做了彙報,並在結尾提出請求,請解局長抽時間約見“新聞30分”的負責人李風等人。
商慧知道解局長是個大忙人,要是專門去找,往往是會撲空的。
但是這並沒有難住商慧。
商慧知道解振華局長有個很有意思的工作習慣,每個星期,或是每過一段時間,雖然沒有個一定,但卻有個共同的規律,只要局長秘書不再給解振華局長送材料批閱,解振華局長就會和小趙打個招呼,說:沒事,我轉轉去!
然後便走出自己的辦公室,在辦公樓內推開一間一間辦公室的門,有時司長開會,處長出外辦事,只有幾個一般工作人員在辦公室,解局長也會毫不猶豫地走進門去,與之寒暄問暖,聊上幾句工作,甚至談上幾句家常,神色間毫無一絲局座的疏傲怠慢。
解振華局長在環保局的口碑所以極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務實,踏踏實實幹工作,另一方面,還得之於這種以平常心待人接物的極富人情味的民主作風。
解振華局長常對秘書講,咱們局小門小戶的,千萬不要講究排場,弄那些虛東西,要多辦實事,光說不辦不如不說。中國有許多事情,大家都在那兒說,可就是沒有人去辦,本來只要有人去辦,一下就解決了,可就是沒有人去做。所以我這個局長,可不是說嘴的,是要辦實事的。
解振華局長辦公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從來都是隻強調結果,不問過程,不論是哪一級幹部,只要是解振華局長交辦的事情,見面時總是先談結果。有了結果再談過程,沒有結果,免談過程。
解振華局長常說:一個廉價、高效的政府,要的就是辦事效率,要的就是最終的結果,只有提高辦事效率,縮短辦事過程,才會節省人力物力,才談得上廉價!
解每每這樣問他的屬下:事情辦得怎麼樣?
屬下正確的回答應該是:事情已經有了結果!
那就可以坐下來從容彙報了,如果答覆是中性詞,或是含含糊糊的,沒有個結果,解就會皺眉,揮手打發來人出去,說:我不聽你說什麼過程,好壞你都得給我辦出個結果來,好了當然好,不好我們再想辦法,不能老是糾纏在過程中!
雖然做事情有一些無法省略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之樹必須開花結果,哪怕是一個失敗的果子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程之樹永遠在開花,永遠卻不結果,讓人們在一無所有的等待中耗盡時間和生命,這是任何一個人或是一個政府必須注意的。
解振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轉樓的過程,並不是為了轉樓,更多的時候是在抽出時間,現場解決一些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局機關都知道解局長的這個特點,所以老早就把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留著,專門等解局長走來時,當場請他處理解決,久而久之,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工作慣例。
以商慧的女性的直覺和敏感,覺得明天解局長很可能要來轉樓,原因是解局長明大既沒有會議安排,也沒有出外的任務,所以商慧事先就給李風和老潘打了個電話,希望他們在家裡等她的電話,說不定明天就可以和解局長當面談談。
商慧給李風和老潘打電話時,李風為內部的事和準備淮河行動報道的事,裡裡外外正忙得飛飛的,內心不無憂慮,擔心計劃流產。老潘卻興頭得很,正和記者四組的組長吳光秋、周文幾個人,在一起緊鑼密鼓地商討具體行動的每一個細節。
商慧這時的電話,無形中等於給李風和老播等人打了一針興奮劑。
李風和老潘都隱約地覺得,環保局感興趣,這事八成能行。
商慧讓自己一上午都待在辦公室裡,為了不放過任何一絲動靜,有意讓辦公室的門大開著,睜大著兩隻明亮的眼睛,尖起兩隻秀氣的耳朵,警惕地傾聽著從樓道里傳來的每一絲可能的動靜,為了防止交臂錯過,連上廁所也儘量避免,水也不肯多喝,盡職盡責,絲毫不敢苟且,像一個忠實的麥田守望者。
一上午解振華局長都沒有來,時間一分一秒,安安靜靜地過去了。
商慧絲毫沒有氣餒,中午吃過飯,下午繼續如法守候。
下午4點多鐘時,突然有好事者通風報信,說是解局長轉樓來了。
商慧立刻興奮起來,馬上給李風打電話,要他們馬上過來,李風和老潘即刻就起身,可是一路上車水馬龍,堵車,快到5點鐘時還沒有趕到環保局,而解局長眼看馬上就要轉來宣教司,急得商慧坐臥不寧,正急的當口,解局長卻翩然而至。
商慧只好先拿工作問題拖住解局長,向解局長彙報起工作來,並說“新聞30分”的負責人李風和老潘,此時正在路上,即刻就到,請解局長一定要坐等。
解振華局長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個人像北大荒的黑土地一樣蘊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一攥一把油,給人一種質樸而精明的感覺,工作起來從不知疲倦,作風紮實得像過了細籮的精苞米粉,清清爽爽,細細密密,不帶一點渣子。
對淮河報道的事,解振華之前已經有過贊同的批示,自然十分重視商慧所說的情況,於是偌大一個部級領導,竟然真的坐下來,耐心等候李風和老潘的到來。
這種平易近人,穩健持重的工作作風,讓原本就有些不安負疚之情的商慧,也為之十分感動,於是善解人意的商慧,便勝任愉快地拿熱茶和寒暄,對解局長好一番小心招呼,並努力找些有益有趣的話頭聊著,為解局長助興,以便讓解局長不至於覺得時間過得太慢,等候的工夫太過長久。
李風和老潘後來知道這種情況後,也十分高興,覺得這位部級領導,一點架子也不端,真是難得,國家環保局有這麼個幹實事的好局長,值得為其驕傲。
李風和老潘趕到時,已經快6點鐘,當即表示了歉意,談話馬上進入正題。
解振華局長認真傾聽完李風和老潘有關淮河行動的具體構想和彙報,很是為之高興,當即表示大力支持,並認真地談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設想。
在談到如何與中央電視台做必要的溝通時,解振華局長當即決定,自己親自出馬,去和中央電視台的有關領導,洽談有關淮河報道的一切事宜。
此後不久,解振華局長很快就約見並拜會了中央電視台主管新聞的副台長李東生先生。從某種特殊的含義上講,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性的會面。
好一個李東生
李東生副台長意味深長地說:解局長,我們
的記者有時候很認真,要是他們給你認真出一些
事來,您這個當局長的到時候可得給我們記者撐
腰呀!解振華局長毫不含糊地回答:萬一真有什
麼事情,我們一定給記者們撐腰!
對李東生副台長這個人,筆者至今尚無緣結識,但關於他的故事,筆者卻從記者們的嘴裡,東鱗西爪,零零碎碎,聽說了一些,這裡擇取要緊的講幾則出來,以便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知道,在我們中央電視台,竟然還有這麼個人物存在。
李東生,東北人氏,後舉家遷河南平頂山,高中畢業,知青插隊,專事修理地球,日日每每,面朝黃土背朝天。未幾,恰逢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生招生之際,東生有幸搭乘末班車,便從容放下鋤頭,拍拍滿身塵土,摘去一頭的高粱花子,打點行裝,背起書包,赴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就讀。
知青上學有如農民進城,自然倍感珍惜,故寒窗數載,雖然天天食大燴菜,啃冷饅頭,卻不墮青雲之志,常常夜半就寢,聞雞起舞,囊螢映雪,刺股懸梁,以十倍刻苦學習之精神,修練莘莘學子之身,以便他日做棟樑之用。
在校時,學子之態儼然,一米有八之身軀,於然獨立,瘦削筋節,有天然之優勢,故嗜好打籃球,往往於球場之中,縱橫捭闔,上躥下跳,十分活躍,故入校隊為球員,在校常打場次,出外時有比賽。
以優異成績畢業,分到中央電視台新聞部,住集體宿舍,跑時政新聞。
東生初來之時,正值中央電視台組織職工籃球比賽,東生不覺技癢,在球場找到組織負責人,要求參加球隊。負責比賽之人,乃台裡一位普通工作人員,當下便上下打量東生,瞅著東生身體單薄已有些面生,便大為輕而蔑之,操一口京片子,冷言冷語譏諷道:你這德行,還想打籃球?
如此無禮,令東生為之一怔,一時無言以答,急忙忍氣吞聲,以求保全。
東生來台之後,因其業務功底紮實,謙虛好學,兼之思維填密敏捷,常有大思路大舉措,連年工作成績卓著。為人又古道熱腸,言談舉止間有大將風範,故得領導賞識,始而為組長,繼而為新聞採訪部主任,又而晉升為新聞中心主任。
1993年中華環保世紀行,李風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與東生髮生了小小的爭執,李風素來敬佩東生,東生也從來很欣賞李風。李風不知那天東生又累又煩,還按平素自己那副樣子,嬉皮笑臉地和東生頂上了牛,東生心裡一急就大發了一頓態度,讓李風心裡好不委屈。事過幾日,一次聚會吃飯的時候,請東生參加。
東生走來,往桌前一站,就坦然的當著滿桌記者的面,大聲說:我這回來,首先向李風承認錯誤,那天的事是我做得不對,我向李風道歉!
迄今為止,每每說起這件事,都使李風為之感佩不已,認為僅此一例,便可以證明東生是一條敢作敢為有真性情的東北漢於。
還有一回,那是“新聞30分”過一週年的生日,請東生參加,東生西服革履,打著領帶,走來剛剛坐下,就有幾個記者小姑娘,上前去揪住西服革履的李東生,扯開他衣服的後脖領子,將一桶冰塊,嘩的倒進了李東生的衣服裡,冰得李東生皺眉,逗得大家鬨堂大笑。為保持端莊的儀表,東生索性不去掏,沒事人一樣,與大家交杯換盞,談笑風生,任由那些冰塊待在體內,靠自己的體溫,慢慢融化它們,神態間頗有關羽刮骨療毒的坦然自若,不能讓人不佩服。
這樣硬撐的結果,是當天晚上回去,東生就發起了高燒。
只是,玩歸玩,鬧歸鬧,改日記者們在台裡送審片子,見了面,李東生連個笑臉也不會多給誰,依然故我,照舊公事公辦,不留私情。
這種一是一,二是二,橋歸橋,路歸路的做法,很見東生的為人和風格。
東生在新聞中心一年之後,晉升為中央電視台主管新聞的副台長。
於東生這一程來說,可謂春光無限,迤邐一路行來,真個如那山東的梁山好漢小穆春一般,前後都沒個遮攔,一晃眼的工夫,便很是個人物了。
十年光景,那個當年一言冷語,便打發東生從球場滾蛋的人,卻成了東生麾下一名不起眼的手下,每每思及當年之事,不免恨自己有眼無珠,何以當時沒有善待那個表面看來不起眼的東生?私底裡,便很有些忐忑不安之悔意。
兼之此事,台裡台外,人人都曉得,一時傳為掌故和笑談。
此事細細聽來,頗令筆者感慨,以為從這個事情中,很可以演繹出一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當你得意之日,休要猖狂,失意之時,也無須沮喪,只要好好善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你就能把握許多奧妙莫測的人生機緣。
只是東生,早已渾忘了此事,還每每對那人網開一面。
那人天生好酒,常有酒後鬥毆之事發生,一日酩酊大醉,誤以為自己是一隻壁虎類,不顧眾人攔擋,跨出二樓窗外,做壁虎爬牆狀,緣牆前行,奈何酒醉之人,渾身發軟,結果自然是一個倒栽蔥摔下樓去,驚得滿樓道的人面無人色,此人卻只是關節脫臼,接好之後,竟然毫毛不損,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為此事,東生大為震怒,好歹算是沒出事,否則人命關天,如何了得。為令其徹底痛改前非,故停職一年,以觀後效,並揚言如果再酗酒,就給人事處打報告,讓其去看大門。其人大駭,為珍重新聞事業,砥礪其志,禁酒不飲。
凡一年之久,東生見而憐之,竟網開一面,恢復其工作。
其人感戴之,酗酒惡習,至此絕矣。
東生為人,威嚴與寬厚,兼而有之。
東生對新聞記者的每一條新聞都不肯輕易放過,為求新求精求完滿,東生變得像一隻虎視眈眈不近人情的攔路虎,在工作上毫不通融,毫不留情面,時常對記者們採製來的各種“食物”,橫挑鼻子豎挑眼,動輒發起虎威,或是虎吼幾聲或是連數落帶批評,打回去重新回爐,重新制作,甚或乾脆槍斃。
認真是東生工作和行事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根本,他絕不容許有任何一點粗製濫造的或是有損國民健康的“食物”,因失察失職而從他鼻子底下輕易漏網。
為此,幾個新聞欄目,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記者,個個刻意上進,盡力求新求精,不敢有絲毫僥倖之心,送節目時,無不膽顫心涼,生怕讓東生挑出毛病,一番數落打將回去,將偌大一番辛苦付之東流,還得丟好大一個面子。
筆者道聽途說來的這一些細細碎碎的小事,一旦放在一起,便很能見出東生其人——一位年富力強、有個性、有人情味、嚴厲、正直、智商頗高、業務能力很強、有開拓精神、敢愛、敢恨、敢罵孃的有真性情的漢子的形象,就此矗立。
話說得似乎已經有點遠,還是扯回來,說解振華局長與李東生的會面。
當年李鵬代表中國政府,參加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世界首腦級環保會議,負責新聞報道的領隊,便是現在的李東生。
李東生副台長,對環保問題,不待多說,早已是十分的關注。
所以李東生聽解振華局長說明來意,連一個哈哈也不打,當即就拍板表示支持。在與各部門的負責人一起,討論完所有的實質性問題後,李東生笑呵呵地望著解振華局長,意味深長地說:
解局長,有些話得說在頭裡,我們的記者有時候是很認真的,要是他們給你認真出一些事來,您這個當局長的到時可得給我們記者撐腰呀!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等於是將瞭解振華局長一軍。
解振華與李東生同屬一輩人,自然心靈相通,一聽就明白李副台長這番話的弦外之音,當即對李東生毫不含糊地表示說:在這個問題上你們電視台,儘可以放心的,萬一真有什麼事情發生,我們一定給記者們撐腰!
說完兩人會心一笑,握手如儀,各自回去,佈置各自的行動事宜。
淮河行動,如千鈞巨石,落到了實處,只等人上馬,箭上弦,躍馬開弓。
時至今日,“新聞30分”舉凡參與淮河報道的記者們,只要一提起他們的淮河行動便嗷嗷叫,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激動和不安的心情,這種心情是雙重含義的,既為淮河行動而驕傲,又為淮河能否在2000年變清而憂慮,淮河行動給每一位參與者都留下了非同尋常的記憶,為撰寫此書,筆者採訪了所有參加行動的“新聞30分”的記者,絕大多數記者們,都是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和憂慮的,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事過許久,李風仍然感慨系之,對筆者說:如果沒有解振華局長和李東生副台長會面,淮河報道只能是一紙空文,絕不會成什麼氣候。
這仍然是中國的國情,故此,筆者也以為然也。
驥尾小議:中國,關上地獄之門
大者如居里和他的夫人,打開了那個黑色鈾
石的潘朵拉的盒子,將一個被上帝之手鎮鎖於地
下沉睡了數億萬年之久的放射性物質的魔鬼釋
放了出來,這個魔鬼既可以毫不費力地推動巨大
的發電機組為人類造福,又可以化身為可怕的蘑
菇煙雲以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塵埃輕而易舉
地重創人類甚至毀掉創造它役使它的主人。
科學技術一方面是為人類社會創造財富的最大生產力,一方面也是一把有損有益的雙刃寶劍,如果運用不得當,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傷害是致命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只是科學技術在無意中演繹出的一個最溫柔的故事,用於戰爭的那些高科技手段,諸如熱核武器、中子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激光武器等等,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在一個瞬間毀滅掉人類自己,這是人類利用高科技手段為自己特意製作出的一部與上帝的創世記恰恰相反的最兇險最瘋狂最暴虐最刺激的影視作品。
在這部可憂可怖的影視作品中,也許開始出演的只是一個激情如火的政治演員和幾個貨真價實的國家人物,同時觀摩的是全世界,最終毀滅的卻是全人類。
科學技術富有了人類社會,同時也膨脹了人類的征服欲。
大者如居里和他的夫人,打開了那個黑色鈾石的潘朵拉的盒子,將一個被上帝之手鎮鎖於地下沉睡了數億萬年之久的放射性物質的魔鬼釋放了出來,這個魔鬼既可以毫不費力地推動巨大的發電機組為人類造福,又可以化身為可怕的蘑菇煙雲以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塵埃輕而易舉地重創人類甚至毀掉創造它役使它的主人。
小者如淮河沿岸星羅棋佈的小造紙廠,曾幾何時,這樣一門利用淮河兩岸產麥區大量麥草製紙的技術,使淮河人從世代農耕走向了工業化,剛剛嚐到了發財致富的甜頭,卻又在為自己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不慎將廢水廢氣和黑液這個黑色的魔鬼釋放出來,汙染了淮河流域1.5億人賴以生存繁衍的河流和空間,他們為此而受到的致命傷害,遠遠超過他們既得利益的百倍以上。
誠然,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手段,可以使人類更加快捷有效地從地球中挖掘最後一窯造化的礦藏,從山川中砍伐最後一片原始的森林,從海洋中搜刮最後一尾自然的魚蝦,從土壤中收穫最後一粒純淨的糧食,從地下榨取最後一滴沒有汙染的淡水。
遺憾的是地球上資源有限,而且不會像人類一樣死而復生,成倍增加,所以不論我們人類在未來時予取予奪的手段將會如何高明,最終的結果恐怕是取無所取,奪無所奪,獲無所獲,一無所得,一無所有,智慧的人類假科技之手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創造和改變了上帝之手的創造物,得之於蕭何,失之於蕭何,最終少不了要還造化一個公道。到那時,我們悔不當初的人類,惟一的出路,恐怕就只有結束人類這個智慧種群在地球上巧取豪奪的漫長生涯,走向自尋的那條必然的死路。
從古到今,世界各國,人類各族,之所以處心積慮地發展科學技術,其最終的目的,無非是想隨心所欲地主宰地球,無所顧忌地奴役自然,更快更多地掠取財富,殊不知高科技這個人類的專利,既是一雙神奇的上帝之手,又是一把自毀的魔國之劍,既是一把開啟天堂之扉的鑰匙,又是兩扇通向地獄之裡的大門。
在浩瀚的宇宙間,地球惟有小小一顆,人類無非芸芸一群,沒有上帝的保佑也沒有救世主的幫助,人類惟有伸出神聖良知的援手以自救。世界別無選擇,列國惟有一途,揮仁義以自警,慎用天堂之鑰,舉天下為己任,關上地獄之門。
走可持續發展之道路,當仁不讓,義無反顧,1997——中國在行動。
奮起上帝之手,摧毀魔國之劍,鑄人類經典,2000——世界大矚目。
生死存亡,繫於一念一髮之間,何去何從何以抉擇,全在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