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深圳有個安子
安子:每個人都能做太陽
“嘭嘭嘭”、“嘭嘭嘭”……
奇怪,明明電話說好馬上來的,她也爽快地應允等我,怎麼才幾分鐘,就沒有人了?難道走錯門了:9棟,401,沒錯兒呀!
“安子,安子——”顧不上幾許文明,我大叫起來。
在深圳,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安子的。《深圳青年》有安子的“打工聯絡站”,《深圳商報》有安子的,“打工妹信箱”,《深圳特區報》有她的《青春驛站》連載,深圳電台有她的專題節目“安子的天空”。連我的老朋友朱先生初涉深圳,也一見面就向我打聽:“安子何許人也?”
幸與安子有幾面之交,得以為朋友一一道來。
富麗堂皇的晶都酒店會堂,文學界、新聞界朋友濟濟一堂。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女友》雜誌社記者,這位是安子。”熱心關照我的孫文小姐還在陸續為我介紹,我習慣性地伸過手去,走過來的是一位很清秀的小姐。那會兒還不知安子這兩個字意味有多深長,只覺得該是一個女作家很漂亮的名子,安子。
在深圳住下來,始知電視裡、報刊上頻頻展露的那個打工妹出身的女作家,都是一個人,安子。
安子的家在離深圳400多公里的廣東梅縣,父親開餐館,安子從小就學會了搞衛生、洗碗、招待客人,常常天未亮就去買菜。勤勞的大女兒,也格外受父母寵愛,常常會得到“小費”——買菜的找頭獲准歸屬個人所有。不過這種“有償”勞動並沒有把安子薰陶成一個企業家或商人,卻使她成了文人,原因是她把每次的小費都買了書。一個十幾歲的農村女孩,個人藏書數目竟有500餘冊(難怪安子日後會成為作家)。
那時的安子名叫安麗嬌,那個農村女孩還根本不知道梅縣以外有個深圳,更不會想到幾年以後她會成為那個現代都市的名人,她的戶口問題會承蒙市長親自關照……
信不信由你,很多大事都起因於偶然。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深圳打工的表姐來安家做客,表姐周身洋溢的外面世界的精彩氣息,感染了安麗嬌,安麗嬌欲罷不能,揣一顆不安分的心隨表姐到了深圳,匯入了百萬打工族的人流。
7年,她做過電子廠插線工、印刷公司製版工、餐廳服務員、總經理秘書,換了7份工作,6次“炒”了老闆,最後因讀夜大不能加班被老闆“炒”了。
安麗嬌好後悔當年學不好算術鬧退學,她對步她後塵也來深圳打工的胞妹說,不學習不具備一技之長,你就只能做流水線工人。現在妹妹邊打工邊學電腦,不日這個醜小鴨將會變為白領麗人。
你的上帝是你自己,別人誰也救不了你。深圳交給安麗嬌艱辛,也教會她生存。7年打工,別人掙得家財“千貫”、“萬貫”安子卻子虛烏有,掙的錢全都付了學費。這7年安子得了初中、高中、大專3個文憑,參加了女子文學刊授學院、文學創作提高班、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寫作專業函授班3個進修班。
進了城的打工妹眼花繚亂,心猿意馬,安麗嬌卻把別人喝咖啡、逛馬路的時間都用在學習、寫作上,40萬字出手,30萬字出籠。
成千上萬的打工妹還是打工妹,可安麗嬌早已成為安子,機會只偏愛那個有準備的頭腦。
不知是喊聲還是打門聲喚出了屋裡的主人,安子打開房門,絲毫沒有歉意的樣子。
天太熱,安子在裡面裝空調的臥室寫作,外間廳房又堆著一排牆樣的書,不知是太多的書吸音,還是安子太專心,反正我倆差點失之交臂。
嚴格說這才是安子的家,梅縣那個是孃家。
這間住宅是過渡房,因為安子的戶口剛剛辦來,正式房還要按部就班。比一般深圳人家“窮”多了,彩電、冰箱、一張雙人床外,幾乎沒有像樣的傢俱,空調是家裡老人送的,也許算陪嫁?
“說說愛情。你們真的很和諧,不吵架嗎?”關於安子的報道,見得不少,別人知道的,我也知道了。可是那個城市青年、深圳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畢業後又直接進了深圳市委宣傳部,在深圳文壇屢次獲獎、小有名氣的詩人——客人(這個名字配安子真很相當),當初是怎麼看上一個農村打工妹的呢?
電話鈴聲響起,安子拎起聽筒:“……不行。王哲在等你吶!限你10分鐘回來,拜拜!”顯然是客人請假晚歸未獲批准。
不到10分鐘,客人就出現在面前了,真名邱金平,一個挺帥小夥。
“吵架當然吵過,但我們確實很和諧。”安子授命他回答問題,自己到廚房做飯。
那個週末,安子、客人雙雙受邀去赴一個盛大舞會,哪知客人到場後。很受女孩青睞,竟無暇顧及安子,安子不耐冷落,終於走到客人面前:“對不起,我回去了。”客人未及反應,安子已轉身不見了蹤影。客人原本有客人的想法:夫妻在家,有什麼話不能說?既然出來了,不妨多接觸一下朋友。現在看這想法行不通,安子顯然是生氣了,客人思謀著待會兒早點退場,回去的路上給安子買些她愛吃的香梨,權作賠禮道歉。誰知安子又回來了,還不到20分鐘。安子畢竟是安子,不同於一般女人——客人不無讚賞地對我說。
“夫妻間應多些彼此欣賞和尊重。我那時走出去就覺得自己很不明智,這樣下去也不知兩人會鬧到什麼程度,會使感情錯位,因此我又折回去了。”對於那次舞會,安子這麼對我說。
像民間傳說中男女首領相識相戀的故事一樣,作為打工妹一族的詩人頭兒和深圳大學詩社的頭兒,她和他聚首談詩。適逢客人失戀,一個嬌嬌小姐負他而去,他痛苦萬狀。有心的安子為他買了蛋糕,又精心安排了生日Party,客人應邀出席,方如夢初醒:那天是自己的生日。
失戀的男孩,天天是一條牛仔,一件T恤,一雙早該扔掉的球鞋,安子為他買來襯衫、領帶,讓他從頭到腳煥然一新,失戀的男孩才知生活原本有多種模式……
那麼當初客人知不知道安子不僅是個沒有戶口的打工妹,而且還是農轉非的等侍者呢?
“如果他一開始就知道,那我們就不會有今天了。”——他們也不是超凡脫俗之人,那一系列的煩雜手續和夾雜其間的送禮人情,令每一個普通人望而卻步。
“我有幾次想問她,但都被她巧妙地擋駕了。”客人作著輕鬆的回憶。
“我想讓他晚些知道,到時我們有了感情,一切就不成其為問題了。”事情像安子預料的發展。他們拍拖得如膠似漆之後,安子帶客人回孃家時,她讓父母告訴了客人這問題。
驚訝安子這丫頭的心計,也佩服安子的“膽識”。世上很多人,信命、信天,把自己的命運交由別人,而安子最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把命運的韁繩始終把握在自己手裡。
安子的體會是:“在家裡要做好妻子,才能寫出好文章,我的文章大多要由客人來看,想當年,就是客人一句‘經歷是一筆財富’,才使我拿起了筆桿。他能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很中肯,他能從大量的打工仔來信中挑出很多好問題,我們彼此互補,生活上他依賴我,寫作上我依賴他。他心甘情願給我看文章。再說寫得累了,下樓買買菜,做做飯,也是調節。”
繼那本《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出版之後,安子正在夜以繼日地與深圳幾位文人合著《深圳的維納斯之謎》,他們鼓著勁要一鳴驚人。
說到她的成功,安子說她一方面是比較幸運,一方面是比較努力。
安子崇尚的格言:“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
一個打工妹出身的女孩,如今都成了一顆太陽,我們這些比她條件優越的人還有什麼可說?那些自憐生不逢時的人們還有什麼可嘆的呢?
好了,朱先生,這就是您要知道的安子,如果您想見她,我樂意引薦。不管她有再多應酬再多稿約。這點面子她會給的,是不是,安子?
作者:王哲。原載《女友》1992年第十期。
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
這裡有一片閃現若干個太陽的晴空。
——題記
在深圳市作家協會主持召開的“打工文學座談會”上,一位貌不出眾的女孩子一邊軟語溫言“請多多指教”,一邊捧送給我一張名片。打從那一時刻,我和安子便有了交往。
應邀登門造訪,與來自京都、桂東、粵北的4位打工妹不期而遇。在客人、安子伉儷的倡議下,我們五女二男結伴同行,溜達著穿過荔枝公園,嬉笑著鑽出籬笆牆洞,相繼走進了日月花酒家。就在漫不經心“飲早茶”的席桌上,就在無拘無束“閒聊天”的氛圍中,我的腦海中遞次閃出了本文的“腹稿”。
“我向10歲的深圳少年講述:我的姐妹們……”
《深圳特區報》自連載系列紀實文學《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以來,鵬城廣大讀者無不談論著安子及其打工一族的事兒。
自然,最能引起感情共鳴的,是百萬之眾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時間,“尋找安子”的信件如雪片般轉到了安子的手上。
一位在油畫廠打工的女孩子一往情深地寫道:“當朋友問我心目中的偶像是哪一位時,我表露無遺,是您——安子!”
一位來自東北某座小城的打工仔直言不諱地表白:“曾愛過舒婷、汪國真,如今真誠地愛上你,我們千百萬打工一族的安子!”……
毫不誇張地說,在深圳特區,迄今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安子在打工仔。打工妹心目中的獨特地位。原因在於,儘管她也羨慕大街上流行的花裙子,也向往歌舞廳時髦的浪漫曲,卻義無反顧地認定了一條很苦很累的路,選擇了一支筆,替奔波在生活激流底層的打工姐妹說話。在一首小詩中,她深情地“向10歲的深圳少年講述:/我的姐妹們——/在一個‘?’還沒形成七勺星的時候/在一個‘O’還沒形成紅太陽的時候/走進流水線的燦爛朝霞中/像自語又像發誓/是我們/為中國建造了一個深圳!”
當然,為中國建造了一個深圳的有功之臣,豈止是打工妹、打工仔。從上述詩句中,人們強烈感受到的,是安子對打工姐妹的熾熱情感,以及她們充分認識自身價值的自豪與自尊。
而深圳特區,也並非外界人士想象的那般美好。這方熱土雖然為打工仔、打工妹創造了種種機遇,為他們提供了物質上某種程度的富裕和精神上某些方面的滿足,卻同時又使他們備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舉目無親、生計失落等等窘境中,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向安子傾訴衷腸。
一個被不公正“炒魷魚”的打工仔,用長達5頁的篇幅敘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臨結尾時有這麼一句話:今天的我,去何處“自我推銷”?
一個落款“懇請呼救失落之女”的打工妹,在信中這樣寫道:生活的不平,愛情的多難,人生的坎坷,等待著安子姐的剖析……
展讀這類來信,安子的心像針刺一般難受。作為一個打工妹,她感到有責任去慰藉他們受創的心靈,增強他們拼搏的信心。於是,在打工之餘,她常常約見他們,並藉助新聞文化單位設置的“安子信箱”,用自己切身感受訴說“深圳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大都會,只要你熱愛生活,就會尋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或以他人生動的事例表明“深圳不相信眼淚,只相信自強不息。”……
正是這樣,幾多打工仔。打工妹調整了失衡的心態,鼓足了生活的勇氣;也正因如此,安子不僅是受到他們欽佩、崇拜的“大人物”,而且成了值得他們信賴、愛戴的“貼心人”。
“愛情是天賦的權利,但它要靠自我的造就才能獲得”
奔波在生活激流底層的打工姐妹,對於安子,不僅僅是欽佩。崇拜、信賴、愛戴,而且還有幾許羨慕,羨慕她的才於,更羨慕她有個“如意郎君”。安子也曾多次說過:在感謝深圳塑造了我,同時感謝客人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
當有人打趣地對客人說:“你也得感謝安子給了你一個溫暖的家”時,客人眯眼微笑,連連點頭首肯。
當我像一些打工妹一樣懷著好奇的心清,而又以一個記者的思路探詢安子的“戀愛秘訣”以及“熱戀軼事”時,她信口說出“愛情是天賦的權利,但它要靠自我的造就才能獲得”,爾後,便沉浸在溫馨的回憶之中。
1989年,乍暖還寒的初春,不知是緣於詩歌,還是“安子”這個名字註定她將“收留”客人,這對妙齡男女在深圳大學相識了。第一次走進客人的宿舍,安子凝視著他床頭牆壁上“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的手書,禁不住怦然心動。是剛剛經受了一場情感裂變的洗禮?抑或是面前的造訪者是一個很有潛質而又分外純情的女孩子?第一次相會,客人就對她說起了大西北的漠風,高原上的帳篷……哦哦,這初次見面彷彿成了一對故人別後驚喜的重逢!於是,安子勇敢地握住了客人伸出來的雙手。
該發生的終於發生了,彼此開始用心靈的詩句編織愛情的花環了——我的小安子:
你知道我透過茶色玻璃窗看那深南大道的感覺嗎?很早地,我就被溶化在思念你的柔情之中了……
你忠誠的客人
1989年中秋夜邱,我親愛的:
……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之於我的愛。有如四季的更替,因有了陽光、雨露、冷熱而使萬物自然地滋長著。
你夢中的小安子
1990年2月6日午夜
然而,一個大學本科畢業分配到市委工作的有為男兒,會真心與一個沒有深圳戶口的打工妹“拍拖”嗎?安子曾有過疑惑,好心的姐妹都勸她“別自作多情”(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就在荔枝公園青青的草坪上,這對情侶的故事被熱吻的夜風翻開了美麗的一頁。就在1990年聖誕節的鐘聲裡,他們接受了聖誕老人和7個小矮人衷心的祝福。
那次在日月花酒家“飲早茶”的時候,我單刀直入地詢問客人:“你難道沒有想過,與一個打工妹成家會遇到種種困難嗎?”
客人仍然眯眼微笑,厚厚的兩片嘴唇間流溢出甜蜜:“或許是我們都有顆慷慨豐富的心靈,不蜷縮在生活的角落,勇於直麵人生,才釀造了這滿懷激情的生命與愛!
客人不愧是詩人,雖沒有正面回答我的提問,卻以詩句般摯誠的心聲撩撥了我的思緒。
安子固然以“自我的造就”獲得了真正的愛情,但是,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倘若沒有客人觀念上的更新,倘若深圳戶籍的男性青年以戶口、金錢、地位等眼光取捨愛情的價值和家庭的組合,也許,安子至今仍在尋覓她所期冀的“白馬王子”吧?
從這個角度看,安子感謝客人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就入情入理了。
不過,我想強調的是,深圳戶籍的男性青年難道不應該效法客人嗎?成千上萬有理想有造就的打工妹,正以她們美好的青春年華期待著……
“我終於發現,我擁有了大海,而大海也同時接納了我”
她們期待著更多更多的人認可她們的青春價值,期待著在深圳“有個溫暖的家”,卻同時愈來愈意識到“自我造就”的特殊意義,並在心田中豎起了效法的榜樣——安子,無疑是優秀代表之
安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嶺南女兒家適中的身材,典型客家妹子的臉蛋,文文靜靜的舉止,普普通通的衣著。在嬌美、豔麗、爽朗、活潑的女性比比皆是的邊陲都市,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實在平凡而樸實,樸實得讓人感覺到幾許鄉土氣息。不過,她那白淨的皮膚,瀟灑的短髮,深邃的眼神,溫柔的談吐,以及那用心聆聽他人言笑的神態,卻流露出一種令人愉悅的魅力。待和她作過幾次交談,待獲知她“自我造就”的歷程之後,這種魅力就更加逗人喜愛了。
那是在1984年盛夏的一個烈日下,一個身子單薄的17歲的女孩,告別了粵東北故鄉的群山、流水,獨自闖到了深圳……
那是在某電子廠的流水線上,一個懵懵懂懂的妹子,“機器人”般地往線路板上插著零件,待回到兩溜12張上下鐵床的12平方米的陋室,累得真想大哭一場……
那是在某賓館的收銀台前,一個胸前彆著024號牌子的姑娘,總是微笑著迎送形形色色的賓客,因此很快被晉升為“領班”……
那是在某裝飾公司的設計室裡,一個滿頭秀髮、初來乍到的青年,居然一舉搞成了構思新穎的廣告畫冊圖案,因而被封為“總經理助理”……
那是在深圳大學中文系星期天大專班的教室中,一個衣著簡樸的打工妹轉動著一對眼珠,悉心聆聽著、思索著老師的話語,不時專注地作著筆記……
上述幾個鏡頭中的“主角”,自然是安子。
就在找工之餘刻苦攻讀的日子裡,憑藉偶然翻到一本《女子文學》的契機,安子發現了“自我造就”的新天地,並在一位青年作家的鼓勵與扶持下,堅定了走文學創作這條道路的信心。於是,在喧鬧的噪音裡,在蚊子的叮咬中,在不眠的檯燈前,在疲乏的晨曦下,她孜孜不倦地耕耘著繆斯的園地。於是,她的名字連同那一篇又一篇詩文出現在各種報刊上,她的形象連同“青春節拍伴我行”的旋律閃現在《明天會更好》的電視熒屏上,她的聲譽連同來自四面八方的“期望”被裝進了各種各樣的“安子信箱”。於是,她以“打工者優秀代表”的身份,邁著輕快而又沉緩的步子登上了《百萬星光耀鵬城》大型文藝晚會的舞台。
也正是在這種時刻,她深深地、深深地感激所有那些關照著她、關注著她的人們,並由衷地發出了心聲:“我終於發現,我擁有了大海,而大海也同時接納了我。”
這大海——就是百萬打工大軍無悔的青春,就是深圳經濟特區絢麗的人生……
作者:李志。原載《深圳商報》1992年1月18日。
安子:一曲歌來一片情
安子來了。
今年2月,她來《特區企業文化》雜誌社報到,編輯部從此有了一位名人“記者”。
一襲橙黃色時款長裙,清爽利索的“運動頭”,對人恬靜地一笑,話語屬於嶺南式的甜潤柔和。
安子不是那種豔麗逼人的女孩,很純樸地打量你,給你一幀微笑。
第一次見面,安子給我一種“人緣好”的印象。
報刊把安子說成是一個“明星級打工妹”,問安子,安子說安子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群想做太陽的打工者。
一個打工者就是一顆星,百萬星光耀鵬城。
A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帶。
原來安子周圍有一大幫“鐵哥鐵姐們”,自發組織起一個“打工者之家”,專為“難兄難弟”兩肋插刀,打抱不平。
這需要俠氣、豪氣,更需要愛心。
深圳大家樂舞台。“星光熠熠歡樂夜安子天空文藝晚會”拉開帷幕。
安子把深圳歌舞廳走紅的歌王舞后,歌后舞王請到這裡義演。
這歌舞一族也是打工者,他們用自己的歌,自己的舞來表達這個生存空間的悲和樂,愛和美。面對密密層層的人群,安子這樣“隆重推出”自己的同胞。
在一次編前會上,安子給自己報了一個採寫題目——百萬臨工憂思錄。
那幾日不見安子的蹤影。
其他同事說安子去採訪了。
從電視上、報刊上見到安子與團市委領導到醫院去慰問受欺凌的小保姆袁杏花。
袁杏花事件一時在特區傳得紛紛揚揚。安子回到編輯部,一提起此事,亦憂慮重重,眉毛鎖得緊緊的。
她在深圳廣播電台自己主持的“安子的天空”節目中,呼籲社會各界給袁杏花更多的同情與愛。
在眾同事的策劃下,安子在本刊亦推出了專版,就袁杏花事件引發了一長串關於臨工權益的思考。
千萬雙手,托起了袁杏花心中的太陽。
B
清晨的陽光下,祥杜鵑綻放了動人的紅色……
“安子的天空——深圳打工妹作家安子圖像展”在市文聯一樓的現代攝影中心展出了。
林祖基、李海東、劉波等市領導來了,市委宣傳部、文化局、工會、共青團。婦聯、勞動局等負責同志來了,安子周圍的兄弟姐妹來了。
安子的生活很普通,也很平凡。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驚心濺淚。
然而安子成長的一個個腳印,從電子廠插件工、賓館服務員、印刷廠製版工、到寫字樓文員。經理助理、編輯、記者,卻充滿了動人故事。清朗智慧。
安子面對時光的流逝,把煩惱與焦慮化為進取的清氣,給人留下一些小小的感動,小小的感悟。
雜誌社同仁給安子送上了花籃,也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C
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
深圳,每一天都在悄悄醞釀著新的熱點、時尚和夢想。
1993年5月3日晚,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我見到了安子,一個打工妹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安子當選為共青團十三大代表,並坐在大會主席團的位置上。
一時間,安子又成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所淡淡的話題,成了新聞人物。
熒屏上的安子,依然從容地微笑著。
安子的身後,有100多萬打工同胞支持她,她理所當然要微笑。
微笑著走向生活。這是安子之路,也是每一個深圳人必然要走的路。
D
也許是一直與打工一族同呼共息的緣故,安子一談起打工仔。打工妹,總是有些慷慨激昂。
有很多人慕名來找安子。
甚至闖到安子的家裡去。
少不了一番接待,少不了一番相勸。
假如深圳多一些安子,多一些人紮紮實實為建設深圳的百萬臨工做些實事……
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忙亂,使生活激流底層的打工仔、打工妹,時常徘徊於心的困惑與茫然。
而安子,藉著美麗的文字與電波,把尋找清靜自我的過程寫下來,說出來,是祈望在夢與醒的邊緣的打工同胞,多一點點醒轉,少一點點迷惘。
E
生活是一幅巨大的畫布。
安子把所有顏料,竭盡全力地塗在上面。
每次與安子交談,總覺得她試圖在超越自己。
有人說安子是“一本書主義”,只有一本書《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
有人看到安子獲得一大串榮譽與桂冠,功道:安子,你慢點走。
安子自己很冷靜。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她對我說,文學的真髓是一座橋,她願意是這座橋,從一顆心通向另一顆心,最後抵達人性的深處,引出大顫慄、大悲憫、大歡喜、大神秘……
基於此,她又捧出《青春絮語——打工者情簡》、《安子的天空——打工仔打工妹情簡》、《人性的超越——百萬臨工大掃描》三本書,她參與市委宣傳部寫作組,即將在報刊推出反映深圳女性12年曆史心靈變遷的《深圳的維納斯之謎》……
安子傾情,吟唱一首首人生詠歎調。當少男少女從中找到自我的時候,體驗的豈止是相知,還有那無盡的情意……
作者:姍怡。原載《特區企業文化》1993年第四期
在安子家做客
以文會友,與安子神交已久,但卻一直未能晤面。記得當初是編髮了安子的一篇特稿,那正是“安子熱”由深圳向內地迅速蔓延之時,我編髮此稿便是自然。不久,就收到了安子的信,信的內容已模糊,倒是安子的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拘規格卻蒼勁,不能算好,但卻與眾不同,頗有風格。倒是與我的字有些相似(我一向以我的字難看無形而深感面上無光),這下我高興了,拿著安子的信喜形於色地喊找到了知音,並且還是位名人。
接下來,大家七嘴八舌地評論安子的照片,集體印象是很精幹的女孩子。我端詳良久,最後才“哇”了一聲,說:“怎麼一臉青春痘?”這當然是我的誇大之詞,從照片上看只隱約有幾個而已。所以一見安子,我就緊盯著她的臉看,之後,嘆日:“安子的皮膚竟是如此的白淨、細膩,細長的眼睛有神又含情脈脈。”是一位溫情美麗的小妻子樣。客人(安子的丈夫)及時解釋:“女人分兩種,一類是婚前漂亮貌美的,一類是婚後更加光彩有魅力的。”他很肯定地下結論:“安子屬於後者。”我們笑。安子嬌嗔地打了客人一下,之後,我們合影。
因為在家裡客人穿著很隨便,安子便說:“阿邱,去換西裝。”看客人有偷懶之勢,她馬上加了一句:“不用打領帶。”客人才很不情願地領命而去。卻只換上衣沒換褲子,理由是照不到褲子。但這理由沒成立,還背上了應付了事的罪名,最後是二換衣服才拍了照。但僅僅是這麼一件小事,卻也讓人感到小夫妻倆的恩愛、風趣和默契。
那麼自強不息、拼搏努力的安子,在家裡在丈夫面前卻是那麼嬌態可掬。是的,生活中的安子是一位熱情爽朗的朋友,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小妻子,是一個盡職教子的好母親。在家裡,安子沒有女強人的影子。見了安子才知自己的一些猜測和想象都不正確。
去深圳前,與安子通電話,安子用很動聽且節奏很快的聲音很快為我的住行做了安排。我這人自理能力不是很強,就一任她的擺佈。飛機誤點,到時已是晚上6點多,匆匆吃了份麥當勞,就往安子家趕。一見面,安子就說:“我們都在等你吃晚飯。”我不太好意思地解釋:“你沒安排我在你家吃飯,所以我就在外面吃了。”安子埋怨道:“真是的,在我家住,當然就在我家吃了。”
多麼純真的安子,讓人感到那麼親切。一如曾德虎先生的描寫:安子是一位很純很純的女孩,純得讓你鼓不起半點壞心眼。她像原始森林中的一眼山泉,淨化了你的心靈。在安子面前,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以及自己的防衛盔甲都一併擲棄了,我們無所顧忌地暢談。
從打工妹成為名人的安子,依然有著女孩子愛美的天性,愛打扮,愛照相。我們躲在她書房看她那幾本厚厚的影集。我不時地評淪一下這張好,那張美,安子也不時地抱怨一下:“你看,這張完全可以照得很好,衣服這麼靚嘛,表情也很豐富嘛,可怎麼就這麼不上鏡。”她很遺憾。說真的,安子本人比照片上漂亮多了。
接下來,就翻看安子的衣服,像搞時裝展覽似的,安子閒暇也喜歡逛商場,當然不會像那些都市新富豪一類之中的什麼女一樣,很俗豔的女人,卻毫不矯揉地將時裝一套一套地選放到手推車裡,直到堆得高高的才罷休。我也常在商場來來去去,這些情形便讓我在心裡起了一種清貧的悲哀。我們的智慧比她們低嗎?我們的勞動很廉價嗎?我憤憤地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安子默默地聽完,說:“我們也有賺到很多錢的機會,可是我們沒去賺,這就說明我們與她們的不同。我們錢不多,可未必不如她們瀟灑。”
安子也逛國貿大廈,也逛免稅商場,但只是看款式,然後再去大眾化的衣攤上買來搭配,有那份很好的氣質和很高的審美觀,如此搭配起來,絲毫不比那些動輒幾千元的時裝遜色。有時披衣攤主人認出來,見了打工者的偶像,當然是驚喜,便會把衣服硬塞在安子懷裡,怎麼也不收錢,可別說深圳人鑽進了錢眼裡,真情依然在,就看你怎麼去贏得。安子的努力、作為與愛心,換來了社會給予的榮譽和人們的認可,所以她雖沒有很多錢,可是她很富有。
安子逛街也很有意思,客人說:“那時安子就沒名沒姓了,我就只喊‘喂’,有時就會有不認識的人也回頭。”看著溫文爾雅、性情隨和的客人,我開玩笑:“如果安子想去逛街,而你又不想去,這時誰聽誰的?”客人溫和地笑:“這就得兩人討論,最後採取折衷方案,我在商場門口看人對弈,安子自己進去。”如果達不成協議呢?“一般都能達成。”客人也很狡黠。
客人與安子確實是珠聯壁合的一對,事事配合得恰到好處,事業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
客人是有些書卷氣的詩人和評論家,理性的東西多些,而安子則是感覺型的,所以在創作上,客人對安子在理論上做些概括和指導,而在生活上,書生氣很濃的客人就完全依賴安子了。而安子也是個很能幹的主婦。客人很自豪地說:“安子能燒一手漂亮的客家菜,什麼時候讓你大飽一下口福。”
很遺憾,我因來去匆匆,竟沒能吃上安子燒的那手好菜,直到臨別我都為此耿耿於懷。客人安慰道:“留個希望吧,別一次把什麼都領略完了,那就沒個盼頭了。”
第二天,恰恰是“三八”婦女節,身為報社群工部負責人的安子活動安排了一大串,就把我全權委託給了客人。客人請了一天假,奉命來陪我。我很過意不去,客人笑笑說:“沒關係,今天這日子,一年不就這麼一天嘛。”
一路上,跟客人聊了很多,客人很健談,當談起自己妻子時更是一往情深。我是有些感動,末了,還是決定寫一寫安子,但是安子其人其事,美麗的愛情故事,傳奇的奮鬥歷程……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報刊均介紹過,再寫也沒什麼新意,只有安子為人母和家庭生活情況倒是鮮為人知。
記得一進安子的書房,首先被吸引的是那整整一面牆的書,安子介紹說,這書架是自己設計的,雙層。否則書多便放不下,還建議我也搞個這樣的書架,我汗顏自己沒幾本書,仍儘量不動聲色地翻看安子的藏書。一下發現一些有關胎教之類的書籍。我有些驚奇,客人介紹說:安子非常在意對下一代的培養,這些書都是她在懷孕期間閱讀、參考的。她很注意胎教,讀童話、聽音樂……後來,他們的小天使終於出生了,芳名邱安安。從此他們的家庭生活又增添了一份歡樂,也增加了一份負擔。開始,邱安安是由婆母來照看,婆母當然把自己的小孫女當做掌上明珠,一心一意呵護,但這個年歲的人畢竟沒受過多少教育,因此,安子與客人決然從並不高的工資中擠出幾百元錢僱了一個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素質都不錯的姑娘做保姆,使小安安從小就接受有具體方案的教育。母女情深,為了孩子,安子不惜金錢,也不怕自己吃苦受累。
但是為了工作,她又不得不割捨了許多母愛。剛生下小安安的幾個月,安子與人合寫的《深圳的維納斯之謎》正進行得最緊張,安子負責寫打工妹那一部分,她不得不到處奔波,採寫,同時,她在《勞動時報》的那份責任又大。無奈,安子便毅然給孩子斷了奶,送回了老家由父母撫養。自己全心投入工作。但是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安子便會拿出孩子的照片,一遍一遍地看,一面對客人嘮嘮叨叨地憶述著孩子的一些音容笑貌,往往喃喃著眼淚便流下來了。
現在,一切都如願美滿了。我初到那天晚上,剛坐定,一個打扮頗為古典的小精靈便甜甜地喊阿姨了。還很大方地給我們分吃她的食品。這位小精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邱安安了。小孩子很有靈氣,很可愛,音樂一響起,她的小屁股也會跟著一扭一扭的,蠻像那回事。
關於邱安安,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客人就有了一篇美文來描述了,那篇文章寫得至情至深,美麗絕倫,題目叫《有一種美麗可以抵達未來》。很為安子高興,有這麼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現在遠在天涯,也深深地為她祝福。
作者:王蘋原載《海南青年報》1995年5月2日
安子:一同走過從前
一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那個挎著大黑包、穿著黑套裙的女孩。還有那一襲長長的黑髮。
她從蛇口來,邊打工邊讀書。友人介紹道。
她還寫詩呢,友人進一步隆重推出。
我打量著這個會寫詩的女孩。女孩子也默默地打量著我。
窗外有風吹過。輕柔的風,使三月的陽光明媚不已。
二
第一次到蛇口找她,適逢狂風暴雨。
在水灣頭的打工部落中,我扯起嗓音,大聲地叫起她的名字。聲音穿過密密麻麻的雨幕,抵達12排的一個窗扉上。
她穿著拖鞋跑下樓,一臉的詫異與感動。
兩人一房的宿舍,整潔溫馨。引人遐思的是桌前那一盞桔黃色的檯燈,還有那一排書架。
她正在讀書。外面是雨的世界。
送我走時,雨季已過,清幽的南山悠然掛著一輪紅月亮。
後來知道女孩叫安子。
三
安子不知道布什是誰,還說這姓布的,是她第一次聽我說。多年之後,我對她說起這個笑話,安子說是我杜撰的。她說她知道布什是誰,只是假裝不知道罷了。
那時安子甚少讀報,又沒電視可看,不知道布什,沒有什麼稀奇。
但安子知道很多打工故事,為其中的很多人,寫了一小簍詩歌。
蛇口小報上,經常有她的詩作。
蛇口半島詩會,安子被選為常務理事。她寫詩愈發勤奮了,很得意洋洋了一陣子。
四
友人欽佩安子的自學精神。在《深圳特區報》發了一篇通訊《一個“不安分’的打工女》。
安子很不高興。被稱為“打工女”,她自覺無趣。加上“不安分”,老闆見了報紙,分分鐘會炒自己“就魚”。
到好幾家小報攤收購那張報紙,只為不讓更多人知道安子是一個“不安分”的打工女。
起先把友人責備了一通,後來收到不少讀者來信,又把友人請到小店“嘬”了一頓。
從此不再怕別人說自己是打工女。打工就打工唄。安子微笑著告慰自己。
五
不想打工這份泥飯碗說碎就碎。
老闆要她加班,不要去上課。否則,炒她的“魷魚”。
在PS版上塗了幾年流行色,這回再也塗不下去了。安子只好含淚作別蛇口,再次一無所有。
那一陣子,深圳天空又高又藍。藍得安子無處可去。直到今天,她才知道那叫安子的天空。
六
選擇一部《格林童話》。選擇我的“平”字,她的“安”字,在一個平安夜裡,我們舉行婚禮。聖誕老人和7個小矮人作為我們的證婚人。她的頭髮剪短了,把長長的故事留給周圍的打工一族。
在八卦嶺,安子邊上班,邊構思與她同呼共息姐妹們的篇章。
她只想再現生活,為大家說話,給青春立言。
在通心嶺某幢宿舍的一個角落,燈光常常亮到深夜。
七
青春沒有驛站,只有生生不息的追求。
《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在《深圳特區報》連載,使“尋找安子”的呼聲增加了幾十個分貝。
信,雪片似地飛來。安子把自己埋在信堆裡,一封封認真地回信。深圳報刊、電台於是有了“打工仔、打工妹信箱”,“安子信箱”,“安子的天空”……安子有些惶惑。
許多問題,她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還是個小女孩,一下子要成為“心理學家”,似乎有些勉為其難。
然而她不能使求助於她的同胞失望,安子行程匆匆,不少行家都成了安子的老師。
八
家裡的煤氣又沒有了!
又一撥“打工英豪”聚在家中“嘆”安子烹調的美味佳餚。
小小的茶堡,堡出幾多壺濃濃的情意。笑聲琅琅之中,一封封讀者、聽眾來信在他們手中拆閱、解答。
安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想做太陽的打工者。“安子的天空”裡,時常飄揚著那句口號“只要敢闖,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
安子被評為“深圳十大傑出青年”。安子被選為共青團十三大代表。
九
安子成了一顆璀璨的打工“明星”。
中央電視台、新華社、香港《文匯報》等大眾傳媒都報道著“深圳有個安子”。
時常有記者“殺”上門來訪問。安子重複著被問過多少次的問題,擺出各種姿勢與人合影,一轉身是滿臉上的無奈與茫然。
有好幾次我替她擋了駕。有個記者竟撰文說安子太傲,不謙遜云云。
我好想念以前的日子,可以享受平靜。安子有次很動情地說。
到服裝市場去買衣服,安子要我暫時別叫她“安子”。何故?給人知道安子買衣服也在砍價,怪不好意思的,安子說。
唉,做這樣一名安子,也不太容易。倒是有個成衣檔主,得知來買衣服的是安子,執意要送一件衣服給她。讓她感動了好些時日。
十
一群民俗文化村的高山族員工,在安子生日時送給她一顆珍貴的孔雀蛋,祈盼安子永遠像孔雀開屏那樣美麗動人。
一位香港打工同胞,慕名送給她一個BP機。
看到別人腰間BP機響個不停,她心中羨慕。開台那天,她獨跑到一旁,自己給自己CALL了一遍。聽著:“嘟嘟”的響聲,她頑皮得意地笑了。
為打工仔、打工妹搭通天地線,也為自己,為迷失的自己找回一些童真。
十一
深圳外國語學校進修教師官本芳行找到安子。
“打工妹、打工仔”該如何翻譯?宮本問。翻譯成工作上班的男孩、女孩嗎?
被僱用的男孩、女孩。沒有深圳戶口的青年人。安子努力解釋道。
“戶口”?宮本不明白“戶口”對打工妹、打工仔的重要性。
宮本正在翻譯《青春驛站》,有朝一日,日本會讀到這本書。
十二
咚、咚、咚。
午夜敲11聲,開門一看,來人說是找安子的,從雜誌上讀到安子,一路從大連奔到深圳來,求安子找個工作。
來人連邊防證也沒有,偷混進關內的。
少不得一番換洗接待,好言好語相勸他們回去;打探清楚行情再來闖深圳。不幾日,又來一批求職者。安子苦笑。自己開公司就好了,把大家都接納下來。
十三
安子的天空——深圳打工妹女作家安子圖像展開幕。嘉賓如雲。安子,作為打工人文精神的象徵,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安子自己都覺得是被推上舞台的。倒是主辦單位天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她有緣,1986年她在南園賓館當領班時,曾被該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
回憶之樹,往往能結出溫馨如夢的果子。
十四
安子是一個女孩。
水一樣的深圳女孩,走在街上,憑相貌絲毫引不起人們的注目。
然而安子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女孩,獲得了社會的承認與敬重。
在一次慶祝“三八”婦女節的電視節目裡,我悄悄對安子說:鮮花與榮譽是暫時的,做我的太太是永久的。
安子嗔了我一眼“這句話是該我說的”。她說這話時,一臉的燦爛。
作者:客人。原載《深圳人》1993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