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劍與筆

從1712年起彼得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8月,他在給葉卡捷琳娜的信中寫道:“上天保佑,我等均健,唯生活殊感不便,困我不諳使用左手,故右手須同時執劍與筆;至若吾手下能有幾名助手,汝當知也。”沙皇用這句簡練而形象的話評價了自己的活動。“劍”,在此處暗指他的各種軍事活動,以及正規軍和海軍艦隊的建設;“筆”,象徵著立法工作和民政事務。

彼得常常握筆在手,寫得很多,而且淋漓酣暢,不能自己。他親自執筆的信件、命令、指示、詔令、及外交文件等如此卷帙浩繁,就是有力的明證。但這裡指的並非他給皇后寫信的那支筆。彼得亟盼儘快結束戰爭,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經濟、文化、行政機構領域內的改革中去。

在1712年之前,沙皇的精力並非都用在軍事活動上。這個時期,他還研究民政大事,諸如改革省制和建立樞密院,但是這兩項機構改革搞得過份倉促,故此,與其說它們是有切實職能的新型機構,毋寧說是舊衙門。省府機關事實上已經或多或少影響到了調整中的國家機體,而且造成的若干後果是彼得始料所不及的:這種改革已使城市機構失去作用,象後來彼得說的,使“殿堂”“解體了”,以致十年之後又不得不“再次”將它們修復。樞密院的情況也和省府大致類似,其職權行使全憑經驗。

波爾塔瓦會戰勝利以前的那些年,彼得對民政方面的關注,大多從軍事需要出發。比如說,他曾下命令建設國營工廠,保證供應陸海軍所需要的大炮、彈藥和帆布;他還命令私營工廠供應制服呢、襪子、帽子、腰帶等等。

這幾個月來,沙皇不管是在莫斯科還是在彼得堡、都很忙,他要操心的事很多:涅瓦河上的城市建設,軍艦製造廠的造船工程,海上軍事訓練,等等。這都是一些屬於革創性的日常工作,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行政、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改革意義。但沙皇為這些日常事務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真是夙興夜寐,為國劬勞。

1713年,一位姓氏不詳的作者在萊比錫印發了一本題為《1710年和1711年的聖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雜記》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段描寫彼得一天的工作。他寫道,聖上不喜歡安逸的生活,每天埋頭工作。早晨,聖上起得很早,我每天早晨都可以在濱河街上遇見他不是去找緬希科夫公爵或是將軍們,就是去軍艦製造廠和船纜廠。他的中飯每每要拖到午後,不拘場所,但經常願意在大臣、將軍或者公使那兒用餐……。飯後,按俄國人的習慣午休一個小時,然後開始工作,直到深夜,才回房歇息。類似玩牌、打獵,或這一類的娛樂他都不十分熱衷,唯一的愛好(這和別的君王顯然不同)是到水上去玩。水域使他得其所哉,流連忘返,有時他一整天就在水上駕著帆船或小艇逐浪嬉戲……而且日復一日,樂此不疲,不管是下雨、下雪,還是颳風。一次,涅瓦河上已經結冰,只有皇宮前面還有一塊百十多米大小的地方未上凍,沙皇就乘一條很小的快艇來回划著。當堅冰封河,他就滑冰床玩,冰床底裝有滑刀。每逢這種時候,彼得就說,這也是為了冬季操練航海技術。

1712年過新年那天,沙皇給樞密大臣發出了第一封信,告訴他們,俄國、丹麥和薩克森的部隊包圍了斯特拉爾松和維斯馬兩城,並大獲全勝:佔領城池星未得手,但卻誘俘了瑞典將士兩千餘人。這條消息之所以振奮人心,是因為這是一次與盟國協同作戰取得的勝利。沙皇認為他的估計是正確的,原來普魯特條約簽訂之後,他曾公開聲稱,他雖失去亞速,但得以把全部力量投入北方,和盟友協同作戰,並以此贏得渴望已久的和平。彼得對忠實履行職責的原則信守不渝,他宣稱,不論敵友,“有背信棄義者決無好下場。”但無論是土耳其蘇丹,還是他的盟友奧古斯都二世和弗里德里希四世,對“信義”的理解都見仁見智。

從南方傳來的是令人憂慮不安的消息。普魯特條約簽訂還不到半年,蘇丹就決定單方毀約。他命令絞死當年在普魯特指揮土耳其軍隊的總司令,指控他有背叛行為。蘇丹聽從查理十二的勸告之後,於1711年年末就對俄宣戰,藉口是沙皇遲遲不交還亞速,而且還不從波蘭撤兵。

彼得於是命令阿普拉克辛儘快將亞速交出去。1月,他給蘇丹寫信說,普魯特條約的各條規定已逐項完成:亞速已交出,塔幹羅格和其他一些城堡已拆毀;至於俄國軍隊之所以在波蘭駐紮,是因為他們要假道該國前往波美拉尼亞。衝突總算緩解了,但這些事情說明蘇丹對於和平缺少誠意。有鑑於此,沙皇不得不下令南方軍隊隨時做好應變準備。他命令南方俄軍的指揮官舍列麥捷夫在基輔聚草屯糧,“以防土耳其進犯”。他授權樞密院給舍列麥捷夫補充一些官兵:因為他認為,“在查理十二的慫恿下,蘇丹萬難絕蠢蠢欲動之念”彼得全面汲取了普魯特之行的教訓,決定採取防禦性措施。

此時北方戰事也吃緊。只是到1月,沙皇才收到一條令他為之一快的消息。接著,根據俄國外交官送來的情報,沙皇堅信,波美拉尼亞一地非去不可,以挽救行將解體的北方聯盟。原來,盟國之間的分歧在圍困斯特拉爾松和維斯馬時就已經暴露出來,當時丹麥國王並不急於給圍城的盟軍提供炮兵,沒有炮兵,他們只能在要塞城下逡巡不前;在討論聯合部隊的駐紮計劃時,幾方爭執不休。丹麥國王堅持要從波美拉尼亞撤出自己的部隊,理由是丹麥要防止瑞典人沿著冰封的海灣進犯他們的領土。奧古斯都二世的意見和這正相反,認為丹麥如從波美拉尼亞撤軍,就會削弱盟國的力量,已經佔領的陣地就不得不放棄。經過俄國的外交官的一番周旋,總算找到了一個折衷的辦法:丹麥國王同意在波美拉尼亞留下六千人馬。但使彼得感到不快的是,其他盟國正揹著他進行暗中商談。

1712年6月,彼得到了國外。在去波美拉尼亞(那兒的駐軍指揮是緬希科夫)的途中有機會和奧古斯都二世會晤。沙皇佯裝不知道奧古斯都的背盟行為,非常認真地討論聯合行動計劃。6月24日,沙皇來到被俄軍圍困的什切青,這時他才深信,盟國陣營分裂的後果令人感到痛心。

緬希科夫向沙皇報告,沒有攻城炮要拿下什切青是不可能的,而丹麥人又不肯提供。視察設防之後,沙皇相信這位公爵的話是對的。沙皇打破常例,親自造訪丹麥海軍中將,因為知道他管轄的部門就有攻城炮,彼得請他把炮運到什切青。這位海軍中將對沙皇優禮有加,還特為鳴放禮炮向這位俄國國君致敬。但他斷然拒絕提供攻城炮,理由是沒有本國國王的命令。“真是可惜,時間就這樣糟蹋了,”沙皇事後這樣評論道。

彼得又給丹麥國王寫了一封公函,毫不含糊地表示了自己的強烈不滿情緒。“鑑於盟國共同利益,吾親臨此地,置健康於不顧。俄軍徒然駐紮在此而無所作為者乃因無法獲得丹麥方面答允提供之攻城炮。”沙皇向自已的盟友提出最後通牒:“如陛下無意滿足吾此刻所提請求,則吾當向陛下以及全世界聲明,此次遠征之所以失利,罪不在我,以明心跡”。沙皇準備從波美拉尼亞撤軍,以此威脅盟國。

彼得心境稍安之後。又去視察被瑞典人控制著的波美拉尼亞要塞。然後他又給丹麥國王寄去一封公函。其中談到遠征計劃的詳細內容。沙皇企圖說服國王:“無論從何種角度出發,朕本人並無所求,此刻之所作所為,亦為陛下圖也。”

無論是威脅,還是勸說全然無效:丹麥國王就是不提供攻城炮;彼得發現自己的努力完全付之東流,就出發到查理巴德療養。

彼得在查理巴德的途中在符膝堡駐蹕。他象平時一樣去觀光城市的名勝古蹟。他一面欣賞路德的紀念碑,一面說道:“這位偉丈夫當之無愧。”但他參觀路德生前故居時,對待殷勤好客的主人有些失禮。他們把牆上的墨水點指給他看。據說,路德在桌前寫字,他面前出現了一個魔鬼,路德就用墨水瓶向引誘自己的魔鬼打去。彼得又仔仔細細地察看了一下墨水點,在牆上寫下一句話:“墨點系新加,傳說不足信也。”

10月8日,彼得到達查理巴德。三天後他給皇后寫信:“昨日起飲用礦泉水,一俟空閒當再修書以釋遠念。此地人煙稀少,乏善可陳。”

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沙皇軼事,至今已流傳二百年。

一國之尊居然熱衷於手工業,這種事俄國絕無僅有,而國外也傳為奇聞。一次,彼得走過一個建築工地,忽聽見有人說:“聽說俄國皇帝誇下海口,說他自己什麼都能幹,其實,建築的事他一竅不通。”這些議論刺痛了彼得的心。他稍加考慮之後,就抓著腳手架爬上牆,拿起一把抹子,整整幹了一天的泥灰活,受到泥瓦匠的稱讚。兩個世紀過後,查理巴德城的居民們在這座房屋附近豎起了一個紀念碑,上面寫著:“彼得大帝和泥瓦匠們曾在此一同勞動。”

彼得從查理巴德又回到波美拉尼亞的駐軍營地。他在柏林作了短暫的停留。英國大使在1712年11月18日的報告中寫了一段沙皇在這停留期間的趣事:“沙皇本應在今晚出席王后為陛下舉行之歡迎晚宴以及盛大舞會,但結果令王后陛下與全體貴賓大失所望,因沙皇在六時左右派人送來不能赴宴的通知。原來沙皇邂逅早年出國旅行時相識之某荷蘭籍磨坊主,該人擁有風磨鋸木廠和位於城外半英里之花園別墅各一座。彼得與磨坊主共飲進餐至夜深方罷”。

沙皇寧肯結文風磨鋸木廠廠主一流的人物,也不願同以王后為首的極其華貴的上流社會交往、娛樂。彼得承認、參加皇室舞宴無非是尋歡作樂,徒然浪費時間而已,同磨坊主一起可以談些正經事,從而增長自己的見識。

沙皇對1712年遠征波美拉尼亞的結果評價是悲觀的,認為這是一次勞民傷財之舉。於是他就越發起勁地著手準備新的遠征。他帶著這次遠征的計劃去彼得堡。沙皇這次打算準備遠征芬蘭,決定用俄國自身的軍事力量去贏得勝利,不要盟國插手。他這樣寫道:我們“不再寄希望於他人”。

早在1712年,彼得就把進軍芬蘭的重任委託給海軍上將河普拉克辛,但因他的準備工作進行緩慢而貽誤了戎機,軍隊只好用平底船在芬蘭海岸登陸,不敢深入內陸一步。這是一次偵察性的軍事行動。

彼得把指揮權交給阿普拉克辛之後,於6月7日返回喀琅施塔得,在那兒他得到緬希科夫在託寧根得勝的消息:以斯滕博克為首的一萬一千名瑞典人向盟國軍隊繳械投降。沙皇考慮這是提高自己軍銜的時候了,他本人也是勝利的參加者嘛。

關於授予彼得以上將軍銜的命令,還是1712年3月7日由“凱撒大公”簽署的。但彼得把它扣發了,這說明他自己也是嚴守晉級制度的,因為晉升軍銜應該是在榮立戰功之後,而不單純由於服了兵役。

1713年的戰果使彼得躊躇滿志:瑞典人幾乎徹底從歐洲大陸被驅趕出去了,土耳其方面的消息也令人鼓舞,查理十二又一次說服蘇丹對俄開戰,但這在土耳其國內激起了公憤,結果仗並沒有打起來。

瑞典人在陸地上節節敗退,它在歐洲大陸的領土連連喪失,在芬蘭的立足點也丟了,這給瑞典經濟和軍事力量不啻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國家雖然面臨壘卵之危,但仍在頑抗。彼得早已向他們明確指出取得和平的途徑和方式,但瑞典人依然執迷不悟。彼得認為,海軍是瑞典的“最後一張王牌”。為了消滅對方這張王牌,他主張俄國應該以海上優勢去補陸軍力量之不足。

建立海軍大業一直是彼得夢寐以求的事。為了建造船塢,他夜以繼日地操勞,遇到艦艇下水,對他來說如同過節一般,一回到彼得堡,他總是先到軍艦製造廠去看看,下命令、髮指示、作示範、進行檢驗。然而,波羅的海艦隊比之瑞典的依然遜色。隨著彼得堡的建成,他年年都要為之補充新的艦艇,但直到波爾塔瓦勝利之前,艦隊所能完成的也只是防禦性任務。現在需要抓緊建造的是能裝備幾十門大炮,並能在公海完成戰鬥任務的主力艦。他的苦心終於得到報償。1713年7月15日,沙皇給在土耳其的沙菲羅夫寫信說:我軍艦隊日益壯大,近又增加主力艦三十艘,其裝備能力為五十門大炮,此後尚應再接再厲,以期達到更高之要求。兩個月之後,他宣稱俄國海軍在巨型艦艇方面還不夠強大。

沙皇決定從國外購買成套的艦隊裝置。還在1711年他即派遣貴族出身的造船師費多爾·薩爾蒂科夫秘密出國。後者的秘密使命是在海軍強國刺探有關艦艇買賣的情報。1712年,薩爾蒂科夫講妥價錢準備購買十艘軍艦。其中的一部分彼得仔細檢查過。外國軍艦的差質量沒有逃過沙皇那雙造船行家的眼睛,他認為,這些艦隻還不及本國國產的。

年輕的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1712——1713年對芬蘭的戰役。這些艦隊保證了陸戰隊的登陸,供應他們彈藥、裝備和軍糧。在一次有彼得參加的航行中,海上風暴驟起,三隻平底帆船沉人海底,其中兩艘船上的海員全部遇難。

1714年夏,俄國海軍在海上取得第一次重大勝利。

著名的漢古特海戰是在7月27日中午打響的。會戰開始前,俄方曾敦促敵人投降。在遭到敵人拒絕之後,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的艦上升起了藍旗,然後鳴炮。這是進擊的信號。

血腥的會戰結束了,俄國海軍大獲全勝。瑞典海軍少將艾倫徹爾德麾下的整個分艦隊都成了俄國的戰利品。俄國艦隊的勝利使瑞典皇宮驚恐萬狀,皇室開始從首都向外地疏散。沙皇把漢古特戰役的勝利比作波爾塔瓦的勝利。

為了祝賀俄國艦隊的勝利,沙皇決定舉行慶典。9月9日,彼得堡的居民隆重地歡迎凱旋而歸的勝利者。行駛在涅瓦河面上的是三支飾有彩旗的平底兵船。跟在後面的是被俘的瑞典軍艦。再後是指揮官彼得·米哈伊洛夫的指揮艦。壓陣的是兩隻滿載士兵的平底兵船。慶祝儀式陸續在陸地上進行:勝利者高擎大旗以及其它的戰利品。艾倫徹爾德也走在戰俘當中。以彼得為首的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兵團的隊伍壓後陣。勝利者通過凱旋門,凱旋門上裝點著各種寓意深遠的圖象,其中之一畫著一隻山鷹站在大象的背上。題詞是:“俄國山鷹不抓蒼蠅。”顯然,題辭是有所指的,因為被俘的三桅巡洋艦就是《艾列芬特(大象)號》。

1714年9月,本應再組織一次慶祝活動,但彼得因故將官推到下一年初。

還是在1713年,“教皇大公”尼基塔·佐托夫曾告知彼得他想結婚。沙皇恩准了佐托夫的要求,但當時曾意味深長他說:他,身為沙皇不允許“按照古老的野蠻的方式”舉行婚禮,即秘密結婚。彼得決定把“教皇大公”的婚禮辦成一個熱鬧的盛會,一個獨特的化裝舞會,除“醉鬼大會”的成員之外,還邀請各界名流:將軍、高級文官、海陸兩軍軍官造船技師、外交使節等同樂。

彼得興沖沖地制訂了婚禮程序,安排好各個角色,誰應該穿什麼衣服參加盛會。還彩排過一次,檢查了一下化裝跳舞會的服飾。

賀客們的衣飾真堪稱形形色色,光怪陸離。有的身著連衣裙;有人穿古俄羅斯服裝,還有人穿水手服等等,所有的客人自帶樂器,確切點說,只要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就行,除了鼓、牧人的喇叭、鈴鐺、小提琴之外還可照事先的規定把裝滿豌豆的袋子、沙鍋、盆子等等帶來。戈洛夫金伯爵,兩位多爾戈魯基公爵和兩位戈利岑公爵穿著漂亮的中國服裝,吹著笛子:外交官托爾斯泰和別斯圖熱夫穿著土耳其的服裝,把銅盤敲得叮噹響。彼得自己穿的是水手服。

舉行婚禮的前夜,新郎官的兒子科隆·佐托夫苦苦哀求彼得解除他父親的婚約:“求聖上開恩,皇上!這樣的隆重婚禮得搭上人命,我父親現在不就是受誘惑嗎?”其實,兒子惱的不是粗俗的化裝舞會有礙於倫理道德,他擔心的是分配遺產時會受到繼母的鉗制:“我相信,她是為了想剝奪上帝和皇上陛下賜給我們,我們也受之無愧的遺產才嫁人的。”

沙皇沒有聽科隆·佐托夫的哀求。過了十天,新郎的兒子在遞過呈文之後,讀到一條由彼得簽發的指令,命他前往法國海港的優秀艦隊上去學習。

1714年12月——1715年1月,彼得都在籌備這次滑稽婚禮以及一切與之有關的慶祝事宜。在此期間,他還抽時間起草和審查了十六道命令,其中有關於加速首都建築工程建立海軍學院以及給緬希科夫和其他省總督的各種指示。

民政改革是在1714——1715年期間展開的,但對這件大事的關心早在1712年就開始了。在這之前,他下的第一個指令是把外國典章制度、章程條例和命令譯成俄文。

在彼得創建各“院”的活動中,並未發現他在進行上述行政改革時出現的那種匆忙現象。

沙皇的民政改革不限於創辦各“院”。1714——1715年,沙皇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在下述諸方面進行改革的命令,諸如長子繼承製、禁止官員搞承包,等等,這方面在下一章將有詳細敘述。

看來,彼得所進行的中央機構改革已接近尾聲,舊衙門制的大限已到。但已著手的改革不得不停下來,1715年末沙皇身染沉痾,轉年1月,沒等身體復元就偕皇后一起出國前往療養勝地皮爾蒙特去了。

彼得這一路去,不斷遇到麻煩事,不是聖上本人鬧病,就是皇后妊娠反應不宜趕路,還有其他沒有預見到的情況,使國王一行不得不走走停停。

在格但斯克,沙皇住了兩個多月。現在他已經不僅參觀名勝古蹟,而且開始為彼得堡博物館蒐集稀奇珍貴的文物,同時,在市府當局的陪同下參觀了路德派新教教堂。傳說,他沒帶假髮聽佈道,覺得有點兒冷,就把站在身旁的市長的假髮摘下來戴到自己的頭上,析禱完畢才還給主人。在格但斯克,他校閱了《陸軍條例》第三部分的全部108個條目,並把它寄回俄國印刷。彼得給規程正文修改補充二百多處,使其更加簡練、明確、清楚。

沙皇在這部傑出的條例中,對祖國的軍事思想作了總結。《條例》反映了沙皇及其將領經過實踐的軍事思想。

《條例》記載了林村戰役運用的快速部隊作戰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快速部隊的主要優點在於機動靈活、出奇制勝,正如條例中所說的那樣:“輕裝始能神速。”兩列橫隊射擊法也是射擊規則的新發展、新戰術:即跪射時不取一列橫隊式,而是兩列橫隊式。《條例》對短兵相接的戰術極為重視,所以《規程》中對白刃戰著墨較多。《條例》中說,“軍人也者實指部隊所有之人,從最高將領直至最末一名火槍手、騎兵或步兵。”凡破壞榮譽和戰鬥傳統者,即不配當一名軍人:“凡不能將手中旗幟、軍旗舉到生命最後一刻者,不配享有軍人之榮譽。”嚴明之軍紀、勇敢精神以及精良武器乃保障戰爭勝利之必要因素。《陸軍條例》還是一部刑事法典:它規定了量刑標準。這些標準不僅適用於破壞軍紀者,而且也適用於政治犯:“對任何暴動、叛變、冥頑不化者,不得姑息寬容,當處以絞刑。”

《條例》奠定了民族軍事藝術基礎。一百年間,俄國最傑出的軍事統帥魯緬採夫、蘇沃洛夫、庫圖佐夫不論在戰鬥或是訓練,無不奉這部《條例》圭臬。

在去皮爾蒙特的旅途中,彼得辦了不少公務:會晤波蘭和普魯士國王,梅格梭堡的公爵。但彼得最看重的是和丹麥國王的會晤,彼得委託俄國駐哥本哈根公使多爾戈魯基公爵去說服弗里德里希四世會見病臥在皮爾蒙待的彼得。彼得打算說服國王進入瑞典本土,並迫使瑞典“媾和”。

兩國君主於1716年5月在漢堡附近會晤。四天會談達成的協議是陸戰步兵在瑞典沿海城市肖尼亞登陸——這兒離丹麥海岸最近。對此彼得是滿意的。事後他匆匆趕到皮爾蒙特,以便在那兒進行為期三週的礦泉水治療。然後他又從皮爾蒙特返回波美拉尼亞和丹麥。

顯然,由於沙皇不懈的努力波羅的海局勢大為好轉。他又有了一批新同道,原來英國和荷蘭曾多次反對瑞典人的海路打劫活動,但收效甚微,於是他們決定用武力保衛通向俄國海港的航道,並把自己的分艦隊派遣到波羅的海來。彼得也為登陸做好了一切準備:他命令部隊集結,冒著有被炮擊的危險,親身去敵方海岸線視察;彼得還當著瑞典人的面測定沿海群島的海水深度,以確定陸戰隊登陸地點。沙皇終於被推舉為俄、英、荷、丹四國聯合艦隊的總司令。

但彼再一次感到失望。聯合艦隊由八十四艘軍艦組成,其中二十一艘掛著俄國旗,這就是迫使瑞典人締結和約的力量;但事實上,彼得的三個盟友對此只不過半心半意。

對指揮四個強國的聯合艦隊這件事,只有一點給彼得留下了愉快的回憶,他認為在世界上未必還有其他人能享受到這種殊榮,能把異國的艦隊和自己的聯合一起進行指揮。對強國能如此信任他沙皇表示高興。

1716年9月28日,俄國分艦隊參加慶祝林村勝利的活動,與其事者還有英國艦隊。

丹麥國王有意遲遲不履行義務。可以想見,火暴性子的彼得會產生一種什麼印象。可能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某次在彼得和弗里德里希四世之間果然發生了一起小小的誤會。

沙皇一晝夜向來只睡五個小時的覺,所以起得很早。某日早晨8點,他派人告訴國王希望與國王會見。但回答是國王還在歇息。過了兩個小時,彼得重又派人探詢什麼時候可以與國王會見,這次回話說,國王已起床了,但誰也不敢走進他的臥室。又過了一小時,彼得被告知,國王還沒穿好衣服,最後,坐臥不安的俄國沙皇眼看就要發脾氣了,這時窘態畢露的弗里德里希四世自己才趕了來。彼得對丹麥王教訓開了:“我的兄弟,辦事這樣拖泥帶水可不行;每天我們都有許多重要的事要做,我們應該互通情報,但要見到閣下,並非易事。我也有自己的事要辦。我們應該約好一個能會面的固定時間,以便互通情報。”國王同意沙皇的意見,但反對早晨會見。

登陸的時間錯過了。彼得下令加強帆槳大船的艦隊,以便在沒有丹麥人參加的情況下能使部隊登上瑞典海岸。之後,彼得出發去荷蘭尋求結束戰爭的外交途徑。在阿姆斯特丹他面見了著名外交助手托爾斯泰、沙菲羅夫、奧斯特曼以及其他人。

象第一次來荷蘭時一樣,彼得這次也決定使用化名。當他把這個打算告訴駐阿姆斯特丹的俄國大使鮑里斯·伊萬諾維奇·庫拉金時,沙皇預先提醒他說,即使他的行止被荷方知悉,也請他們不要舉行任何歡迎儀式。但有一天沙皇因為微服私行被別人敲了竹槓。

那次,他和幾個侍從投宿在一家破舊偏僻的旅館裡。晚飯上了十個雞蛋、奶酪、黃油和兩瓶葡萄酒。他們問店主人要多少膳宿費時,店主人口答說:一百枚金幣!宮廷大臣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沙皇。彼得去找店主,用荷蘭話問道:

“你怎麼要這麼多的錢啊?”

“一百枚金幣算啥!我要是俄國皇帝的話,我就付給一千枚金幣”

沙皇只好乖乖地把個人的錢交給這個貪財鬼。

在荷蘭,彼得被領去參觀二十多年前去過的地方。象他第一次來時一樣,他感興趣的是造船廠、軍艦、手工業作坊。他興致勃勃地訪問了不少畫家,還為皇后買了一些畫,準備用來裝點寢宮。

他參觀了從前他在船廠工作期間住過的那間窄小的臥室。

“歡迎你,彼得師傅!”

“你怎麼會知道我的名字!”

“我是工匠保羅的妻子,你過去經常來我家吃飯。”

彼得擁抱了保羅的遺孀;1697年,他曾在這兒學習造船,同時得到了畢業文憑。

沙皇的舉止作風還和他初次來荷蘭時一模一樣。彼得喜歡到海邊散步,神采奕奕,遇事還愛問個究竟。他跳過柵欄牆去看粉廠,嚐了嚐泡小麥的酸水。他還嚐了一塊做好的麵食。他保留著與普通工人、工匠座談的習慣。

“我們還是象工匠那樣隨便嘮嘮吧。”他發現那些人正搜索枯腸尋章摘句,於是他這麼說了一句。

在場的人發現彼得的言談舉止與從前不同之處在於,他比頭次來時大方多了,不象當時面對人群時總是用手擋著臉。現在是怎麼看都行。不同於1697年的是,這時的彼得已經成了海軍中將和著名的海軍統帥;原來造船業方面的無名之輩,現在已經成了受人讚揚的設計專家和船舶專家。俄國已經有了自己的船舶製造業,培養出了自已的海軍將領和強大的海軍艦隊、手工業作坊和學校。

在阿姆斯特丹,彼得接見了來自凡爾賽宮的代表。原來,法國想挽救自己的盟友瑞典,免其遭到可悲的下場,故決定充擔瑞俄談判的調停人。這樣一來,彼得決定去一趟巴黎。

巴黎人精心準備彼得及其隨行官員的蒞臨。法國當局最關心的是,為俄國御駕一行提供輕便馬車和美味佳餚,這樣作是為了討好沙皇,使莫斯科沙皇感受到法蘭西對他們的友情。陪同的官員按上頭指示還要收集有關沙皇生活習慣和癖好的資料,並儘快地滿足這些要求。根據保留下來的有關記載,沙皇看上去有四十五歲,體格魁梧,有些弓背,頭部稍向下低。他膚色黝黑,面部表情極其嚴肅。他起床很早,十點左右進午餐,午後七時左右進晚餐,九點鐘以前口到自己的寢室。上午喝伏特加酒,下午喝啤酒和葡萄酒,晚餐僅進少量,有時甚至不吃。他喜歡帶辛香味的調料和黑麥精粉烤的又乾又硬的麵包。極愛吃青豌豆、桔子、梨和蘋果。為了盡力滿足沙皇的口味,給他專門做了最愛吃的黑麵包。在巴黎,他穿的是普通的呢料大衣,腰間繫著寬皮帶,上面掛著軍刀,頭上的假髮沒有撲粉,穿著袖口不帶裝飾的襯衫。

敦克爾克是彼得1717年4月27日到達的法國第一座城市。在那兒,他參觀了舊海港、炮台、商店和水閘。在去加來的路上,沙皇看見許多風車,他對和他並排坐在轎式馬車裡的亞古任斯基說:“這很象是給堂吉訶德準備好的地方!”

彼得在法國旅行的時候,深感法國宮廷對他的口味和習慣摸得並不準,考慮也欠周;彼得一再把關照他飲食起居的法國官員弄得下不來台。在加來他拒絕乘坐四輪馬車,要求和別人一樣改乘兩輪馬車。費了好大勁給他弄來一輛兩輪馬車,他還不喜歡。他從布倫出發用的是自己設計的交通工具:他命令把他的兩輪車的車身擺在大板車上。人們對他解釋說,這有翻車的危險,因為農民的馬不習慣拉這種車。沙皇根本聽不進去,他只要求人家照說的做。

在亞眠,主教為了在自己家裡接待沙皇,一連張羅了三天。但主教努力籌辦豐盛的筵宴、焰火、彩燈、音樂會的心血是白費了。彼得只匆匆而過,理由是他聽說亞眠當地居民好奇心特大,所以他不願意在人群中拋頭露面。

在博韋城,為了準備大張旗鼓地迎接彼得,花費了不少精力。“我是一個軍人,只要有麵包和水,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是沙皇對人們邀請他參加盛筵時的回答。

進入巴黎城時,彼得終於坐上國王的轎式馬車,而斷然拒絕在豪華的盧浮宮下榻。他來到為他準備好的住所,匆匆看了看裡面的擺設,掃了一眼桌子上的餐具,有大大小小八百個盤碟,掰下一小塊麵包,嚐了一點兒葡萄酒;然後提出要住更樸素的旅館。他的要求得到滿足,但列迪幾埃大旅館,按沙皇的意見,還是顯得太豪華了。彼得為自己選擇了一個下榻的處所:從大篷車裡把自己的行軍被抽出來,不住客房,而是到更衣室裡去過夜。

到達巴黎後的第三天,他給葉卡捷琳娜寫信說:“兩三天來被迫端坐室內等候覲見或酬酢,尚無暇外出觀光,明日或後日定當往遊覽”。

彼得在法國首都的日常生活開始了。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談判,取得了成功。關於彼得巴黎之行的正目的,長時期以來,誰也不知道,從陪同彼得旅行的法國宮廷全權代表那兒傳來消息說,除了單純的好奇心和天生的求知慾外,“直到現在,我還不清楚沙皇此番旅行的真正動機”。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視著彼得法國之行的西班牙駐巴黎公使也認為彼得遊歷法國最根本的原因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

巴黎及其近郊有名勝古蹟多處,這引起了沙皇的極大興趣。但這並非他攜外交使節前來法國首都的唯一目的。這段時間,當庫拉金和沙菲羅夫和法國外交官在桌旁秘密會見時,沙皇和法國國王的攝政奧爾良公爵也有過幾次秘密接觸。他進行正式拜會,舉行招待會,但他的行止使宮廷官員深感為難。為會見七歲的國王路易十五,法國曾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但彼得並未按照常規去做。他在迎接由近衛軍陪同的路易十五時,不是互相施禮致意,而是上前抓住了法國國王的手,吻了他一下,並且說:“這不是猶大的親吻。”沙皇給葉卡捷琳娜寫信提到這件事:“上週一此地一侏儒見訪;其身材較吾家盧卡僅高二指,容貌俊美,體態輕盈,以七齡之童而具有此等智慧,亦可謂難得矣!”盧卡是沙皇心愛的侏儒,彼得在國外旅行時隨侍在左右。

在巴黎,彼得在精神上開始有更新的追求。以前在國外旅行時,沙皇忙於觀光博物館和稀奇罕見之物。現在,他的求知慾變得非常廣泛,這說明視野在擴大,以及對高度發展的文化的認識和領悟。在巴黎時,他曾多次接見法蘭西的知名學者:1717年6月4日,他參觀了四所國立中學。6月17日,沙皇第一次會見著名的法國地理學家德利爾。聖上與這位學者交談甚久。並把兩張地圖稿拿給他看。德利爾表現出對亞速海和裡海的地圖學的極大興趣。和學者的一席話,對彼得日後決定組織科學家考察隊無疑起了相當的影響。

沙皇親眼看了為某一六十五歲的眼疾患者作手術的全過程,這位老人患了白內障而受苦多年。術後,病人恢復了視力。沙皇與巴黎科學界人士的會見以後,參加了科學院的會議。他看了揚水機的機器模型,並欣賞了反映藝術史的繪畫作品。彼得請科學院院士免禮坐下說話。他聚精會神地聽他們講解並看指給他的那些東西。在同學者的談話裡,沙皇顯出驚人的天賦和淵博的學問。

後來,一批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脫穎而出。

彼得到處鑽,只要那地方有東西可學。他起得早,有時等不到國王的轎式馬車來迎他,就坐上在街上碰到的第一輛馬車去參觀皇宮、藥店、軍工廠、作坊。他也去參觀制鏡廠,還去過皇家織花壁毯的作坊,參觀殘疾人收留所。他參觀過造幣廠,但使他感到異常高興的是,為歡迎聖駕光臨廠裡特製了一枚有彼得胸像的獎章。沙皇對園林建築特別感興趣,仔細研究了凡爾賽宮和馬爾宮的噴泉和池塘設計與規劃。最後,沙皇去聖西爾拜會路易十四的著名寵姬芒泰諾夫人。她在由她創建的貴族少女之家安度晚年。夫人藉口身體不適謝絕與沙皇會晤。但彼得這時已到了聖西爾。聖上走進一個用窗簾遮得嚴嚴實實的房間,輕輕掀起窗簾,仔細端詳當年的絕色佳人,流露出自己的傾慕之情。

“您生的是什麼病?”

“老年病。”

“要想延年益壽的話,這種病我們人人都會得的,”彼得說道,並祝願這位美婦人早日康復。

主人特為沙皇及其隨行人員對皇家近衛軍和野戰部隊進行檢閱。法蘭西軍隊並不出色,沙皇評論說,他看到的是一群衣著華麗的木偶,而非戰士,他們的槍支象玩具,而走路象跳舞。

巴黎給沙皇留下了雙重印象,法國首都的科學、工業和手工藝的發達興隆使他歎為觀止;而另方面皇宮的窮奢極侈、達官顯貴不勞而獲的生活,以及不堪入目的骯髒街道使他感到驚訝。他說,巴黎作為一個科學和藝術昌盛之邦使他不忍離去;但這個城池由於奢華浪費和汙穢已瀕於毀滅。

彼得離開巴黎前往斯帕進行水療;而在法國首都開始的談判在阿姆斯特丹順利結束。8月4日在那兒舉行了簽約儀式:法國充當俄國和瑞典談判的調停人,負責勸說瑞典王放棄法國給他的津貼,尋找另外的資助途徑。此外,法國準備承認俄國在波羅的海所取得的一切權利。至此,沙皇出訪的目的已達到:瑞典國王在失去法國的資助之後,不得不派出代表前來和俄國談判。

彼得在國外度過了一年半的時間,於1717年10月返回彼得堡。冬季到來之後,他動身去莫斯科,因為他離開那兒已有八年之久。此行的目的是要決定皇太子阿列克謝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