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西巡北瞻

曠代關東才子——王爾烈全傳--16.西巡北瞻

16.西巡北瞻

在天山八角山頂,乾隆看過了王爾烈所錄寫的八角山詩圖,又聽了他的講解,大加讚賞,說道:

“此次隨朕遊賞者中,有三相二公。三相者,為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事翰林院掌院學士阿桂,文華殿大學士管戶部事翰林院掌院學士于敏中,御前大臣輔政大臣領侍衛內務府總管步軍統領和珅;二公者,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今任工部尚書劉墉劉公,文淵閣直閣事兵部侍郎紀昀紀公。就你們諸人的才華來說,都未能壓住翰林院編修曾任陝西道監察御史王爾烈。有王爾烈一臣在側,則我朝文才俱在也。”

眾人聽了,無不稱是,皆心服口服。

和珅一旁心領神會,為使乾隆愈加高興,便奏稟道:

“啟奏聖上,今日雲淡天高,日麗風輕,難得晴和,此乃鴻福蓋世,隆恩齊天。我等,當藉此吟聯作畫,以助興致。”

乾隆道:

“坤兒所言極是,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一聽,齊聲呼道:

“正隨我等心願,請聖上命題吧。”

乾隆望一眼,見山間有一小湖,湖水清澈透底,荷花綻碧,鮮嫩一池,好不豔美,於是說道:

“出淤泥而不染,則荷花也。”

聽此,和珅想起宮廷所傳乾隆少年時的呈才故事了。

乾隆名叫弘曆。

小弘曆12歲那年夏天,隨皇祖康熙及妃嬪、太后、皇子、王妃,以及諸扈從等,來到熱河避暑山莊。

一日遊歷在晴碧亭。

亭邊湖內有荷。

偏巧,有扈駕太監送上糖蓮子來。

康熙見此,靈機一協,要以“蓮子”為題試試弘曆心勁。

於是,問答開始了。

“你知道‘蓮’字為平聲,還是仄聲?”

“是下平聲。”

“在哪一韻?”

“一聲。”

“蓮與荷是一回事否?”

“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

“何也?”

“原來北方人,以蓮為荷。其實,不盡焉。《爾雅》上說:‘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葭,其本密,其華萏,其實蓮,其根藕,基中者,為蕊子。’照此說,荷是總稱,蓮乃其中之一部也。”

“那麼,蓮指何說?”

“蓬也。”

“蓮子何來?”

“剝去花瓣,即見蓮子也。”

“荷之性何?”

“出淤泥而不染者。”

“為人臣者呢?”

“亦當此。”

康熙遂大悅,說道:

“我皇孫承繼大統,則江山不遜於我這皇祖也。”

和珅想到這裡,便想選一高手繪荷,以悅聖心。

正在和珅尋找人才時,見乾隆將眼睛又盯在王爾烈身上。

於是,靈機一動,說道:

“聖上所諭,還是王翰林完成吧。”

王爾烈確是丹青妙手,不僅字好,畫亦佳。

他聽了和珅的話後,當即揮毫繪出一幅水墨丹青。他更體會聖意,畫出後,便呈到乾隆面前,說道:

“請聖上點睛。”

乾隆道:

“朕題詩是題詩,可得有人和。”

“可以,請萬歲爺命筆吧。”

朝隆看了畫,在上面題道:“畫上荷花和尚畫。”

大家看了,都清楚這是聖上知道王爾烈在千山龍泉寺呆過,並與元空和尚學過畫,可以和尚稱謂。

王爾烈看了這句上聯,發現其倒唸也是一樣發音。那麼下聯,也應做此合才行。他略一思索,便揮毫寫道:“吟詩稻田道士吟。”

眾人看了,皆喝彩叫絕。

正這時,有人送上新疆、甘肅一帶特產哈密瓜、白蘭瓜、新疆綠皮長西瓜。

乾隆看了這些瓜,雅興又來了,順口說道:

“東瓜、西瓜、南瓜、北瓜”;

王爾烈一聽,明白他這是要對對兒,偏巧,山坡一片豆田長滿紅豆。於是,他出答道:

“紅豆、黑豆、黃豆、綠豆。”

乾隆聽了,說道:“

“我說的是:東瓜、西瓜、南瓜、北瓜,瓜瓜呱呱;”

王爾烈聽了,馬上答道:

“我答的是:紅豆、黑豆、黃豆、綠豆,豆豆痘痘。”

“呱呱”,是象聲詞,褒揚瓜好;

“痘痘”,是象聲詞,貶責豆孬。

乾隆道:

“我說的是:瓜瓜掛掛”;

王爾烈道:

“我答的是:豆豆兜兜。”

“掛掛”,前字為名,後字為動;

“兜兜”,前字為名,後字為動。

乾隆道:

“我說的是:瓜刮剮掛;”

王爾烈道:

“我答的是:豆鬥抖逗。”

“瓜刮剮掛”,分別為名、動、動、動詞,“刮剮”為殺瓜,“掛”為放瓜;

“豆鬥抖逗”,分別為名、動、動、動詞,“鬥抖”為弄豆,“逗”為戲豆。

乾隆道:

“朕說的是:瓜寡鴰卦;”

王爾烈道:

“臣答的是:豆都蚪竇。”

“瓜寡鴰卦”,分別說明瓜少、鴰在卜卦;

“豆都蚪竇”,分別說明豆多、蚪在傍竇。

這番聯句,又使歡快熱浪掀起一層。

那還是在甘肅時,曾有這樣一件事。

甘肅酒泉,古稱肅州。

肅州城西南,有座山名叫文殊山,風光秀美,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來客甚眾。

肅州城裡,有一家酒樓名叫“味美香”,菜好酒優,顧客盈門。

這時,乾隆帶群臣喬裝遊客從文殊山歸來,有些餓了,便順便入“味美香”酒樓用餐。

哪想,他們忘帶銀兩了。

待吃喝完後,乾隆將腰上的一塊玉佩摘下,作為抵押,準備以銀來抽。

然而,那位堂倌有眼無珠,以為他們要賴帳。心想,這樣一枚小小石子能值幾個錢。於是,便不允。

和珅見此,便將自己身上的袍子脫了下來,交給堂倌,說道:

“這回總算可以了吧。”

那堂倌看了,點了點頭。

乾隆看了,說道:

“這些物件可不許丟,待朕——”

和珅一聽,見乾隆失口,便用手拽一下乾隆衣襟。乾隆自知失言,便巧妙地改口道:

“這陣子我沒帶錢,改日用錢來贖。”

沒想,這話被坐在裡間的掌櫃聽到了。他出門一看,見乾隆一行人乘座不凡,知道大有來頭。待乾隆走後,他到官府一打聽,知道是聖上到了。他生怕得罪聖上,便託人求情,請聖上再來酒樓用餐。乾隆更是願意,便又帶領群臣來到“味美香”酒樓。

自然是一番美餐佳餚。

待他們吃飽喝足,乾隆道:

“酒家,我來還銀兩來了。”

酒樓掌櫃忙說道:

“不必,不必。”

“為何不必?”

“酒家尚有一求。”

“何求?”

“只請客官給留下墨寶便可。”

掌櫃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為挽回面子。同時,也算他有眼光。

於是乾隆便讓掌櫃呈上筆硯,隨即揮毫寫道:

酒氣沖天,名震塞外三千里;

乾隆寫完,順手遞給王爾烈,那意思是讓他看看,然後再將下聯補上。王爾烈更心領神會。他看過後,揮筆補充上一聯,雲:

香味溢地,譽壓江南十二樓。

杭州、蘇州一帶,有十二家酒樓,天下馳名。王爾烈扈駕江南時,曾在那裡用過餐。

王爾烈填完後,將聯交給酒樓掌櫃,問道:

“何如?”

掌櫃急忙跪拜,說道:

“昨日失禮了。”

但是,他又覺得既然聖上是微服喬裝出訪,也不便將話挑明,便急忙又補充道:

“就用此字聯頂昨日的酒飯銀兩吧,所留之物一概奉還,還請見諒。”

王爾烈一看掌櫃很懂事體,便當即又賞給一聯,雲:

瓊漿玉液,只使神仙留玉佩;

海味山珍,可讓宮欽解錦裘。

掌櫃看了,只是心照不宣,頻頻叩頭謝恩。

乾隆一行人等走後,頗具經商眼光的“味美香”酒樓掌櫃,將二聯文字鐫刻於鐵梨木板之上,又刷金塗漆,簪花嵌玉,懸於酒樓門兩側。

從此甘肅酒泉這家酒樓便名滿天下了。

據說,至今甘肅酒泉還有懸掛著“譽壓江南十二樓”招牌的酒樓。人們還說,這是關東才子王爾烈當年給傳下的盛譽,且以此為榮了。

前面已經說過,清廷設立了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

那麼,這些大學士都是幹什麼的?

清廷的大學士,即為宰相。

清朝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就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了。

和珅,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他本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正途。所以能夠升到如此高的地位,蓋因乾隆寵信之致也。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的一天,乾隆帝來到圓明園遊賞。

時值午後,陽光燦爛,炎熱無比。

然而,執掌掌蓋儀仗的侍衛卻忘了攜帶御蓋,使得乾隆不滿,大加訓斥。

正這時,忽然從隨行中閃出一人,說道:

“護聖上,典守者不得辭其職責。”

聲音清晰,悅耳,動聽,且有威懾力。

乾隆帝聞之,問道:

“講話者誰?”

那說話者聞聽,納頭便拜。

乾隆帝見他唇紅齒白,乃一英俊少年,心裡便多了幾分喜歡,遂問道:

“汝是何人?”

那少年答道:

“回稟聖上:奴才名和珅,現蒙恩充當鑾儀衛差役,恭奉御輿。”

“汝下過科場?”

“庚寅科(乾隆二十五年)曾試貢。”

“中否?”

“未。”

“何試題?”

“《孟子》中一節。”

“可能誦之?”

和珅聽之,便珠迸玉濺般地背誦起來。

乾隆見其矯捷,口齒伶俐,心中非常歡喜,便說道:

“憑汝之才,充當此差,未免有虧。朕有意拔你個新差,可願意?”

和珅感激萬分,便連連磕頭,朗聲道:

“謝萬歲,萬萬歲天恩。”

乾隆當即命他作身邊侍從。

是年,他15歲。

不久,便接連升遷。侍衛、侍郎、戶部右侍衛、戶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內務府總管大臣、步兵統領、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御前大臣、輔政大臣、領待衛內大臣,直至文華殿大學士,世襲一等公輕車都尉。前後才13年,簡直是氣吹地一般。

不僅他如此,就連他以前的老師吳省蘭,都做了南書房行走。另外兩名老師,李璜、李光公也都成了高官。他的弟弟和琳,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及四川總督,接替福康安做了領兵主帥。他的兒子也獲得了殊譽,乾隆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二十日特降諭旨:“尚書和珅之子賜名豐紳殷德,指為十公主之額駙,賞戴紅絨結頂,雙服孔雀翎,穿金線長褂,待年及歲時,再派結髮大臣,舉行指婚禮。”

如此,真是耀祖光宗,滿門華採。

和珅受譽奇殊。

有時,乾隆竟將和珅留在上書房同榻而眠。和珅則益加適應,竟放出百般媚態。從而,使乾隆相信和珅即馬佳氏,無疑。

和珅更是為乾隆所適應。

一次,他將乾隆接進府中用膳。酒畢,天色已黑了下來。乾隆多貪了幾杯,有些醉意,便被引到一屋休息。待乾隆進得堂室的屋子裡時,發現華燈下的睡榻上,竟然躺著一個女子。這女子正在妙齡,一絲不掛,胴體如玉,細膩如脂。此時,正妖媚地向他微笑。於是,乾隆便撲了過去,只鬧個日落黃昏,一片朦朧。

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和珅胞妹。

由於諸多原因,兩廂情願,和珅的受寵,已是無有可比的了。

正因如此,和珅便肆無忌憚起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為所欲為。真是小人得志。

正因如此,他遭受到了所有正直大臣的反對。

他為了抵擋此狀,便開始大肆拉攏人。

他薦舉王爾烈為太子永琰師傅,就是抱著這個目的的。

然而,事與願違。

當他發現王爾烈竟然與反對他的大臣劉墉、紀昀、王傑、董浩、阿桂、稽璜、于敏中、劉統勳等攪和在一起時,便視其為敵,欲予以除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夏,乾隆帝與太子永琰來熱河行宮避暑。

熱河行宮,即避暑山莊,俗稱承德離宮,位於承德城區偏北處。東有武烈河,北有獅子溝,內有熱河泉,南有雙塔山,東有棒槌山;此外還有僧官帽、蛤蟆石、羅漢山等,山、水、林、泉備俱,景色優美。園林建築,盡仿江南,有仿鎮江金山寺,有仿蘇州獅子林,有仿嘉興煙雨樓,還有北方牧場、平原田野之佈置,堪稱融南北風格於一爐,聚山原湖洲於一體。綠草芳茵,林木呈蔭,糜鹿成群,鳥語花香,真乃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座皇家林苑,由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先後歷百年才得以建成。“避暑山莊”匾額四字,為康熙題寫,園林內諸景,皆有乾隆題詠。於是,又為其增添幾分秀色和深邃。

乾隆、永琰這次來熱河行宮,王爾烈作扈從。

偏巧,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奉旨在這裡修建外八廟。

外八廟,即:溥仁寺、溥善寺、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廟、殊象寺、須彌福壽寺。八廟位於獅子河谷,武烈河東。其中,以普寧寺、須彌福壽寺、普陀宗乘廟最為著名。

普寧寺,又稱大佛寺,建於乾隆二十年(1775年)。寺內有千手千眼佛,為木雕,高22.28米,腰圍15米,世界成尊。寺內,還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記述清廷平定準葛爾部叛亂的碑碣。

須彌福壽寺,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西藏班禪六世前來朝賀乾隆七十聖壽的住地。建築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式樣,寓意福壽吉祥。殿頂皆為鎏金銅瓦,日光下燦爛輝煌,光彩奪目,金赤金鱗。

普陀宗乘廟,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帝慶祝自己六十壽辰和母親八十壽辰時,為接待來自西藏、青海、新疆、內蒙諸地政教首領及王公貴族朝賀而建,仿拉薩布達拉宮式樣。廟內,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成的碑碣二座,即《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蓋述土爾扈特部族二十七萬人,克服重重阻礙,忍受巨大犧牲,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從伏加河流域作長途跋涉,最後迴歸大清國的悲壯歷史。

這年,和珅正在奉旨修建須彌福壽寺任上。

和珅見王爾烈扈從前來,頗為不悅。

原來,他這個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在這次藉助給乾隆生母八十聖壽建築廟宇以為紀念事中,極盡貪佔之能事,大批資財被侵吞,流入自己私囊。人們說,“廟磚每塊都有其赤爪,宇瓦每片都有其綠珠”,實不為過。

和珅生怕王爾烈知道內情,傳至聖上耳中。

然而,和珅一琢磨,便生出一計。何不將王爾烈拴住,堵住其嘴!

於是,他借套近乎為引,今天請王爾烈下酒館,明天請王爾烈用佳餐,山珍海味不斷,奇餐佳餚俱有,且恭惟殷殷。

王爾烈見之,心裡明明白白。但他並不拒絕,有請必到,意在觀察他的內情。亦防止他使壞,進饞言。因為他知道,和珅啥壞事都幹。

這天,和珅由須彌福壽寺建築工地歸避暑山莊,於南門外與王爾烈相遇。

王爾烈無事,正在觀賞承德山景。

這會兒,他見和珅來到了,便主動搭訕道:

“別來無恙,和相一向可好。”

“好好。”

和珅只是喜滋滋的。

“和相,想必是餓了,今日我請。”

和珅想,往日都是我請他,今日卻是他請我,必是上鉤,投靠於我了。於是,問道:

“在哪?”

“咱去二仙居。”

“好好。”

二仙居即在山莊南門外。

說著,王爾烈便引和珅進了去。

二仙居是一家便餐小店,只有燒餅和小豆腐。

王爾烈一看,樂了,說道:

“這小豆腐,當年在老家時吃過,至今多年不見了。咱就吃它,改改胃口吧。”

也不管和珅同不同意,當即就要了小豆腐來,外加燒餅。

和珅吃慣了山珍海味,哪裡把這個看在眼,沒有動筷,只是在一邊坐著。心想,好你個王爾烈,看你玩些啥把戲。

王爾烈也沒有謙讓,邊吃著,邊與店主人搭訕起來,說道:

“主人家,聽說京城裡來了二位大官?”

“嗯,是來著。”

“不知那兩個大官都是誰。”

“誰?都比你二位大。你二位要是他倆,就不會來我這小店裡吃小豆腐了。”

“這麼說,你沒見過面?”

“哪裡能到得人家跟前。”

“那麼,他倆都是誰?”

“一個是皇上的朋友,皇子的師傅,稱得上‘老主同場少主師’了,他名叫王爾烈。一個是朝廷裡的什麼文華殿大學士,現正主持外八廟中的須彌福壽廟的修建,他名叫和珅。”

王爾烈聽到這兒,便就勢向下問道:

“聽說那個皇子老師王爾烈幹了不少壞事,老百姓都背地罵他,有這事?”

“話可不能那麼說,人不能昧著良心。人家王爾烈是個大才子,為人正直,憑本事吃飯。他雖然在皇上身邊,卻從來不背後壞人。遇事淨說好話,保護了不少大臣。這個和珅就不同了。憑著自己是皇上乾兒子,處處趾高氣揚,專橫跋扈。他還好背後嘀咕人,有不少大臣吃過他的虧。王爾烈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可他還往人家臉上抹黑。就拿他來承德的事說吧,欺負老百姓的事就沒少幹。修建外八廟須彌福壽廟,那銀子他就沒少撈,誰不知道!”

店主人越講越氣。

王爾烈聽了暗暗發笑。

可是,和珅卻受不住了,心裡罵道:老匹夫,等我把你碎屍萬段。但是,他只是這樣用心想著,嘴上還不好說。於是,他靈機一動,對王爾烈說道:

“你先吃著,我出去一趟。”

說完,便溜出了小店。

待和珅走後,王爾烈回過身來,對店主人說道:

“你知道剛走出屋的那人是誰?”

“不知道。”

“他就是和珅。”

店主一聽,嚇得撲通地一聲跪在王爾烈面前,說道:“看你的一身官服,知道你也一定是個大官,請救救我吧。

和珅那小子陰損,肯放過我們嗎?”

王爾烈聽了,說道:

“我的官倒不算大,也不能遮風,也不能擋雨。但是,要救你,還是能夠的。這樣吧,你換上我的衣服,坐在這兒吃燒餅小豆腐;我把你的衣服穿上,替你烙燒餅。一會兒,和珅非派人來抓人不可,我自有安排。”

說話間,二人把衣服更換完畢。

果然,和珅派的兩個抓人的差役來到二仙居。

那兩個差役進屋一看,見一身穿官服樣的人,在桌邊吃飯;見一個衣著有些襤褸的人,正在爐邊打餅,左一個右一個地忙個不休。不用說,這個打餅的人,就是和大人囑咐要抓的那個店主人。於是,他們三下五除二,便把這個衣著有些襤褸者給捆走了。還說:

“待見到和大人,有你好瞧的。”

到了和珅跟前,和珅一看,傻了眼,只見抓來的竟是王爾烈!這還了得!

一瞬間,他又想起兩樁事來。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年齡僅在二十四歲的和珅,便辦起壽來。

他辦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就此勒索一些錢財禮品;一個是,擺一下自己的威風,使得無人敢惹。

事實也確實,自從他成了乾隆的乾兒子,那官職一件件地往身上落,竟像雪片一樣,誰個不望而生畏。

在這次辦壽中,他還專門告訴一個已故的大臣家屬,也讓來參加壽誕慶典。

這個大臣,姓年名希堯,字允恭,廣寧(今北鎮)人,隸漢軍鑲黃旗。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視學測算能力,對數廣運,萬數平方數表,對答如流,著有《術法纂要總綱》。其弟年羹堯,號雙峰,康熙進士,累官四川總督、定西將軍、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以功封一等公。其妹年佳氏,為雍正的妃子,封號“敦肅皇貴妃”,生子福惠,封懷親王。其父年遐齡,由筆貼式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廣巡撫,因次子羹堯功,加太傅一等公。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堯被雍正以大罪九十二款賜自裁後,其父遐齡奪職下獄,其弟希堯被奪職。年希堯有遺後,名年士臣,字汝都,善畫能詩。曾寫山木竹石畫贈友人黃煦堂,上題一絕雲:

幾度行吟問水濱,

西風回首總無因。

年來筆墨皆拘束,

只寫溪山懶畫人。

年士臣遺後,名年英,字武山,亦善畫,工白描,寫水仙法,宗趙子固。

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年氏家族已平反。然而,年希堯、年士臣、年英,盡亦謝世。年英遺一女,名年月,年一十六,京中一等人才,少有佳麗。

和珅慕年月貌美,又見年氏孤兒寡母,家勢日衰,便有心強佔。這,便是和珅要舊臣年家來人祝壽的原因。

他想,年氏來人,年月必到,當即留下。

年月知道此事,日夜悲苦,但也無用。

這日,年月正坐在家門前一株黃杏樹下,哭訴一陣,便欲尋短見。

偏在這時,被王爾烈遇上了。

王爾烈問明原因,說道:

“我乃當朝王爾烈也。有心救你,但卻無有原因,可如何為好?”

姑娘心眼靈通,當即跪地,說道:

“爹爹在上,受女兒一拜。”

王爾烈大喜,將年月攙扶起來,說道:

“女兒,放心,明日干爹為你作主。”

然後,又耳語了一陣,這才離去。

翌日,和府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王爾烈更上便裝,年月著上豔服,一起來到和府。

和府的下人並不認識王爾烈,見他衣服破舊,便將他讓到一間廂房。王爾烈見勢,說道:

“我這糟糠之人,閒也閒不住,呆又呆不下,乾脆給我點活來做做吧。”

“那好,請你老去給廚房燒燒火吧。”

“好好,我就會燒火。我燒火,飯不上鍋,菜不跑油,好著哩。”

就這樣,王爾烈在和珅家做起燒火打雜的人來。

年月,竟花枝招展地被引到和珅面前,拜見過後,說道:

“大人高壽,民女尚未帶來大禮。”

“不用不用,人來就好,比啥都強。”

說著,和珅就要來攙。

“不過,也有小禮一件,還請大人笑納。”

和珅一聽這話,問道:

“何禮?”

年月順手從衣兜掏出一個紅紙包,讓人遞上。

和珅接過紅紙包,打開一看,見裡面只是一張紙,紙上題寫一詩,道:

金盞玉杯和壽高,

京師上下盡賀朝。

只緣貧女親喪早,

有煩乾爹過府瞧。

落款:“王爾烈”。

和珅一看,吃了一驚,忙問道:

“你乾爹在哪裡?”

“已在廂房給飯鍋燒火。”

和珅聞聽,便隨年月來到廂房,將王爾烈讓到壽堂,說道:

“王大人,何當如此?”

王爾烈道:

“只因為我這乾女兒生來命苦,雙親早喪,怕來和府不會應承,故跟了來,和大人見笑了。”

祝壽完畢,年月同王爾烈回去了,從此無事。

王爾烈與和珅鬥智,還有一事,說來尤生趣味。

王爾烈在翰林院編修任上兼內閣侍讀時,一日無事到前門外大柵欄去遊逛,忽見臨街一東一西有兩個新開的大當鋪。他一打聽,這兩個當鋪是和珅家開設的,在珠寶衚衕及菜市口、燈市口、大甜水井大街、黃花門大街還有。

就大柵欄的這兩個當鋪,前來噹噹的人就很是不少。

那些前來噹噹的人,穿戴都很襤褸,背的包袱都很破爛,不用說這都是些窮人。

王爾烈深知和珅愛財如命,貪圖心大,開當鋪是他搜刮民財、盤剝民脂民膏的一個手段。為此,他對和珅恨透了。

此刻,他見了前來噹噹的人,便叫住其中一個,說道:

“你噹噹為啥?”

“當然是為當得幾吊錢,好吃飯。”

“那麼,我寫副對聯你給這兩家當鋪貼上,準會得些賞錢,你也不必當當了。”

“真的?”

“真。”

“能嗎?”

“能。”

說著,王爾烈就在路邊卦攤處借來筆紙,當場寫了一副對聯,雲:

破包袱爛包袱,破爛包袱包破爛;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橫批是:“噹噹擋窮”;落款是:“王爾烈”。

“前來噹噹的人頗識幾字。他搭眼一看,再看看那字體,知道今天是逢上大才子王爾烈了,甚覺榮幸。他謝過後,便將對聯貼上西當鋪的門口了。”

當鋪掌櫃一看見這聯,便找到和珅,把這事說了。

和珅一聽說是王爾烈寫的聯,知道不好惹。又問一下聯字,知道只是有些諷喻,他人不知道詳情,也無傷大局。再者,王爾烈的字又好。於是,他便來個將計就計,將對聯貼在那裡了。

果然,由於此聯,前來噹噹的人愈多。

一日,和珅見到了王爾烈,說道:

“王翰林,多謝你的關照,吾家當鋪開得很紅火。”

王爾烈聽了,知道是上當了,便說道:

“過幾日,我再送你一副對聯。”

“啥內容?”

“臨時現編。”

和珅知道他下副對聯決不能留情面,便懇求道:

“王翰林,你要寫聯,得讓我看看。”

“要不讓你看呢?”

“最好別再寫了。”

“那也好,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請講。”

“窮人中,不少人都是我好友。他們要找我幫忙,我便寫張“免當票”。這樣你見字後就給二兩銀子,不用他再當東西了。”

和珅機敏,腦袋靈活,用心一想,有了。於是,他說道:

“可以,可以。多謝王翰林支持。”

果然,和珅見一張王爾烈寫的“免當票”,便付二兩銀子。

沒想,這事竟使王爾烈上了當。

過後不久,王爾烈才知道,和珅將他寫的“免當票”當做字畫出售了,不但沒有賠上銀兩,反而賺了不少銀子。大家都知道王爾烈的字好,爭相購買。

後來,和珅將這事當他的幹父乾隆說了。乾隆笑道:

“這是乖提督遇上了呆翰林,沒想他也賠了本。”

嘉慶帝永琰,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十月初六日生於北京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殿。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4歲時被乾隆秘定為太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九月初三日乾隆於勤政殿正式宣佈立為太子,並定明年為嘉慶元年紀元。

嘉慶稱帝后,改名永琰為顒琰,作避諱。

原來,雍正於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暴死,弘曆繼承皇位,稱乾隆帝。他在即位大典上,曾焚香禱告,祈求上蒼,曰:

“當年皇祖康熙帝,曾御極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若承蒙皇天眷佑,能在位六十年,即傳位於嗣子,本人歸政退閒。”

是年,為乾隆在位六十年,春秋八十有五,足符初願。

然而,就在乾隆帝正式宣佈此事的前一日,即九月二日,和珅搶先一步,給顒琰呈遞了一柄如意,意在透露消息,表明顒琰得以當選為太子,是他擁戴的結果。

嘉慶顒琰以前對和珅就不滿,見此更為惱恨。

嘉慶即位登極之後,和珅又以擁戴自居,出出進進呈一派狂傲之色。

隨即,又有二事發生。

嘉慶即位,乾隆曾有意將他的老師王爾烈擢升為禮部尚書,將他的另一位老師朱圭升任為文淵閣大學士。可是,由於和珅作梗,將朱圭發到安徽做了巡撫,王爾烈也只做了個安徽銅山鑄錢爐元局丞。

太僕寺,是為皇帝供養坐騎的地方。一次宴席上,和珅挑唆乾隆減掉太僕寺馬匹,弄得嘉帝很尷尬,嘆曰:“從此不復乘馬矣。”

一日,嘉慶將和珅召至便殿,問曰:

“太上皇待你如何?”

“太上皇恩典,天高地厚,奴才萬死不忘。”

“那麼,朕待你又如何?”

“陛下恩典,雖不能與太上皇相及並論,奴才亦以死相報。”

“太上皇與朕,哪個賢明?”

“奴才不敢說。”

“隨便。”

“太上皇有知人之明,陛下有容人之量。”

“好個容人之量,你等著吧。”

嘉慶說了,一聲冷笑。

和珅聽了,一身戰慄。

又一日,早朝上罷,太上皇又專召和珅入見。

見太上皇於皇帝的位子面南獨坐,嘉慶則於召臣子坐的位子面西而坐。

和珅下跪良久。

只見太上皇雙目緊閉,口中唸唸有詞,但聽不懂一字。

過了好久,太上皇突然睜開眼問:

“這個人叫什麼名字?”

和珅聞聽,知是問己,馬上答道:

“徐天德、苟文明。”

復,太上皇又閉目喃喃叨唸起來。

很久,才讓和珅退去。

嘉慶見此,十分驚駭,事後問和珅,和珅告訴他:

“太上皇唸的,乃是西域一種秘咒,只要對所恨惡的人誦讀此咒,這人即便在千里之外,也會無疾而死,或遭奇禍。”

“那麼,方念何者?”

“乃詛咒川楚陝教匪無疑,我所指二人名,即教匪首領。”

嘉慶聞聽,越發驚駭。他知道和珅也嫻於此術,若他年給我用上咋辦!

隨即,嘉慶咬了咬牙。

乾隆駕崩,秘不發喪,嘉慶假傳太上皇旨,將和珅召入宮。

和珅見太上皇未在,只有嘉慶在坐,便有些悚然。

嘉慶也未多說,只拿出一件箭衣,要和珅當即穿上。

箭衣為馬蹄袖,又短又窄。

和珅一時穿不上,便解釋道:

“袖子太小。”

“不是袖子太小,而是你的拳(權)太大了。”

嘉慶說著,又是一聲冷笑。

和珅情知有變,越發毛骨悚然。

嘉慶也不多說,引和珅去太上皇寢宮。

和珅見太上皇已死,遂放聲大悲。

嘉慶在一邊,問道:

“你以前不是說過嗎,先帝恩典,天高地厚。”

“喳。”

“既如此,讓你跟隨先帝去如何?”

和珅嚇得萬死,叩頭拼命哀求。

嘉慶沒有作聲,只要他與同黨福長安去為乾隆守靈,總理喪儀。藉機,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職。隨即,會意言官出奏。時有御史廣興、給事中王念孫及廣泰等,立即交章彈劾和珅,嘉慶就勢將其革職拿問。

這些事,都辦得緊鑼密鼓,絲絲相扣,非常緊湊。

據說,這些計謀,都出自王爾烈。嘉慶帝向他求教,王爾烈道:

“前車有之,可效皇祖誅鰲拜也。”

嘉慶本想將和珅處以凌遲剮罪,其他人等,從重發落。

王爾烈見此,打了一個唉聲,出了一口長氣,對嘉慶奏道:

“刑不必過重,事不必過極。過極則易生變,過重則易失心。現下,剛剛歸政,又有川陝之亂,更是不宜。況有十公主在,先帝剛去不久,怎好劾和珅子豐紳殷德!還是點到而止吧,也免落個不孝之名。”

嘉慶聽了,亦以為只好如此了。於是,遂將和珅以二十行大罪賜死,抄沒其家資,以充盈府庫。對於其同黨和家人一干人等,也都從輕處置,草草收場。

由於有乾隆的關係,看在十公主和孝公主的面上,只奪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伯爵襲職,改任散秩大臣了。對於其生活,也只是賞給半拉舊院落,便算了事。十公主還算剛烈,跟她父親乾隆一樣,以後的日子總算挺過來了。即便後來豐紳殷德因病早逝,她還能照樣支撐著家業,人稱“乃強女子”也。和珅死後,抄沒家資,計獲贓折銀2億2000兩。當時,國庫年收入僅4000萬兩,相當於5年多國庫收入。此案,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汙案了。朝野聞之,無不拍手稱快,聲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然而,也有為其悲憐者的,那便是和珅的小妾吳卿憐。

吳卿憐,蘇州女,原為甘肅布政使王亶望的愛妾,貌美異常,體態輕盈,有憐憐盈盈狀,令人觸目動心。

王亶望在甘肅佈政史任上,以收“監銀”為名,大行貪汙之能事。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七月三十日,王亶望案發,被處斬。偏巧,此案正是由和珅一手來辦。他見王亶望小妾吳卿憐長得秀美,便掠來歸為己有了。

吳卿憐,畢竟是個纖弱女子,哪裡能經受住多大轟擊!她入得和門後,見和珅對她並不壞,又見和珅勢大通天,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吳卿憐便也就真心相依了。待到和珅被除,她似乎有些驚夢初醒。隨即,寫下八章絕句來,以為憐之,以為紀之,其情也算惋惋,動人心脈。詩云:

曉妝驚落玉搔頭,

宛在湖邊十二樓。

魂定暗傷樓外景,

湖邊無水不東流。

香稻入唇驚吐日,

海珍列鼎厭曾時。

蛾眉屈指年多少,

到處滄桑知不知。

緩歌慢舞畫難圖,

月下樓台冷繡襦。

終夜相公看不足,

朝天嫩去倩人扶。

蓮開並蒂豈前因,

虛擲鶯梭廿九春。

回首可憐歌舞地,

兩番俱是個中人。

最不分明月夜魂,

何曾芳草怨王孫。

梁間燕子來還去,

害煞兒家是戟門。

白雲深處老親存,

十五年前笑語溫。

夢裡輕舟無遠近,

一聲欸乃到吳門。

村姬歡笑不知貧,

常袖輕裾帶翠顰。

三十六年秦女恨,

卿憐猶是淺嘗人。

冷夜痴兒掩淚題,

他年應變杜鵑啼。

啼時休問漳河畔,

銅雀春深燕子磯。

全詩哀婉動人。前幾句寫:嘉慶四年正月初八日早晨,吳卿憐正在梳理,大禍降臨,聽得聖旨,將和珅抄家籍沒,這使詞人想到在王亶望府裡時情景。那時,王新任浙江巡撫,蓋起亭台樓閣,全用寶玉裝飾,當時傳為迷樓。到得和府,和珅為取悅於吳卿憐,其樓館皆仿王宅修裝。而和府被抄時,人們正在吃早飯,嚇得囊中食物盡吐出。見此,又想起王府被抄時,廚人正進燕窩湯,人們吃膩了,便將其置放於茶几上。而前來抄家的官兵見到後,紛紛大嚼,洋相出盡。後面,則寫她與和珅百般恩愛之情狀。

為和珅作輓歌的還有一人,那就是他的另一寵妾,名長二姑,其詩為七律二章,雲:

誰道今皇恩遇殊,

法寬難為罪臣舒。

墜樓空有偕亡志,

望闕豈陳替死書。

白練一條君自了,

愁腸萬縷意何如。

可憐最是黃昏後,

夢裡相逢醒也無。

掩面登車涕淚潸,

便如殘葉下秋山。

籠中鸚鵡歸秦塞,

馬上琵琶出漢關。

自古桃花憐命薄,

幾番萍梗恨緣艱。

傷心一派蘆溝水,

直向東流竟不還。

王爾烈見此,想到這些薄命女子的痴憷便也為之動情。復想到和珅少年境遇不好,得志後卻又十分猖狂,便也生一詩。

稱《悲歡調》,雲:

幾載桃花誤此深,

一但風寒亦憐憐。

樓外掠些殘瓣瓣,

鏡裡裝了瘦蔭蔭。

歡娛已作身後事,

悲苦更成世上塵。

美人金錢若等平,

不會遺恨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