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

王爾烈生平事略,傳說多於文字,且事略多散見,文字多散佚,一直未得志成詳傳。因此餘這次為其作傳時,頗有些難處,唯有藉助於史料了。此間,我曾翻閱了大量的浩瀚的歷史文獻與重要典籍。這裡有:《清實錄·聖祖實錄》、《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實錄·高宗實錄》、《清實錄·仁宗實錄》、《四庫全書總目》、《奉天通志》、《遼海叢書》、《遼陽州志》、《遼陽縣誌》、《中國人名大辭典》、《簡明中國古籍辭典》、《清稗類鈔》、《清代野記》、《清代殿試考略》、《清代七百名人傳》、《清史列傳》、《清史稿》等及其他相關史料。同時,亦求助於先賢、耆老。餘藉助於編史修志之便,也積累了一些素材。1993年5月,我曾去千山,在龍泉寺西閣駐足,這裡曾是王爾烈當年讀書求識的地方。這些,都為本書的創作鋪下了底韻,起到了溫故的作用。

在我進行史料篩選、使用、走訪、徵求口碑資料及構想、創作期間,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王爾烈的某些生平事蹟,往往與其他歷史文化名人有著不盡相似之處。尤其是與其同代人紀曉嵐竟有碰車。如,撰聯:“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王爾烈這樣寫,紀曉嵐也這樣寫。又如,題扇改王之渙的《涼州詞》詩,都是丟了個“間”字,王爾烈將其改成:“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成為一首《柳枝詞》,紀曉嵐也這樣改。再如,在纂修《四庫全書》時,王爾烈因天熱未著上衣,碰巧乾隆帝來了,他怕失君臣之禮而藏於案下,並以為乾隆走了,而誤出“老頭子”一語,乾隆罰他解釋;紀曉嵐也同樣。凡此種種。據此,我想到前時寫《紀曉嵐全傳》時,竟發現類似事。紀曉嵐先祖舉家北遷時,選取居所之占卜為“牛上房、車上樹”;而晚清時由科甲發家、出現“叔侄五進士,兄弟兩翰林”的吉林榆樹太平川於龍川家,在由山東濰坊小東莊來關東定居時,傳說也是這樣選取居所。而紀曉嵐與葬於鐵嶺大台山下的明季關東名士紀小堂(又作濟小唐)事蹟、傳說又有幾多相似的地方。同時,這些名人又與他人亦有碰車和覆轍之處。遇到這種情況時,

我初為驚異,後為平靜,覺得不足為怪,實為正常。所以出現這樣情況,正是說明他們共有的特點,那就是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社會性。更顯示出,他們的事蹟很是有著民間性、口頭性,這正是其人民大眾化了的反映。說明著,他們已是家喻戶曉、婦識孺知了,是倍受民間愛喜的人物。在長期的社會流傳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共同點,從而也表達了人民的願望。當然,對於王爾烈這樣的人物,我們是不能僅僅以民間的傳說中的某些方面內容作為主要依據的,而是要依靠著文獻、典籍、正史為憑證的。對於這點,我則採取“分屬類別,自立門戶”的辦法。其屬於共同者,他人有之,本文則不再選列了,以期創作出一個獨立完整的“王爾烈”來。當然,屬於思想範疇方面的事情,則自當別論了。

以上兩點,是我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

楊子忱誠志

1995年7月9日於長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