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系列片
【教父Ⅰ】(TheGodfather)
(第4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
主演:馬龍·白蘭度(MarlonBrando)
艾爾·帕西諾(AlPacino)
理查德·卡斯特拉諾(RichardCastellano)
黛安·基頓(DianeKeaton)
本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用邁克爾的妻子凱的視角,表現了科里昂家族的隱秘內情,講述了黑手黨家族權力交接與幫派爭鬥的故事。
故事從1945年夏天開始,受人尊敬的美國黑手黨科里昂家族的教父——維託·唐·科里昂正在為小女兒康妮舉行盛大的婚禮。教父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遜尼暫時充當著教父助手;次子弗雷德是一個懦弱的人,幾乎一事無成;剛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爾雖然精明能幹,但他不願意跟隨父親的足跡進入家族的事業。出於一次偶然的道德憐憫,教父拒絕了毒梟索洛佐的合作請求,由此得罪了紐約其他幾個黑手黨家族。在聖誕前夕,索洛佐綁架了教父的大女婿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教父中彈入院,索洛佐趁機要求湯姆設法讓遜尼同意合作販毒,遜尼一時不知如何對付這個傢伙。邁克爾在去探望父親時意外發現自己的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也成了索洛佐的同夥。他的家族正面臨劫難——面對這樣的現實,邁克爾所有的理想都在瞬間破滅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改變身上流淌的家族血液,而只能投入到父親的事業中。於是,他施計引誘索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家餐館內,他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幹掉了索洛佐和警長,然後逃到了西西里,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起了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黑手黨各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遜尼因康妮的丈夫卡洛的出賣而被暗殺;教父傷愈復出,試圖調解各家族間的矛盾;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爾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爾雖倖免於難,妻子卻被炸死。1951年,邁克爾重回紐約,與前女友凱完婚。他的一番作為,讓老邁的教父決定將家族的權杖傳給他。教父病故後,邁克爾開始著手他醞釀已久的復仇計劃:他派人暗殺了兩個敵對家族的頭目,親手幹掉了謀殺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指使手下除掉了卡洛,為遜尼報了仇。邁克爾完成他的復仇計劃後,康妮卻因為丈夫的死去而瘋狂地撕打邁克爾,邁克爾冷峻地下令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此時,他已經成長為科里昂家族的新一代“唐”。
由於對原著改編的效果持懷疑態度,先後有兩位英國導演和一位法國導演拒絕了此片的拍攝邀請,而在影片籌拍時,攝製組又多次受到黑手黨的抗議和威脅,在經過與黑手黨的談判和讓步後,拍攝才得以重新進行。這部長達3小時的影片上映後,立即在歐美引起了轟動,被譽為自《公民凱恩》後最出色的一部美國影片。它在紐約首映時,甚至連基辛格等多名參、眾議員也都前來捧場,導演科波拉也由此一舉邁入了世界著名導演之列,並由此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將暴力主題昇華為人類行為中普遍存在的罪惡與溫情的關係。即使是黑手黨人也完全改變了態度,他們為自己生活中所蘊藏的藝術而陶醉。紐約甘比諾家族的第二號人物、綽號“公牛薩米”的格拉瓦諾,在看完這部電影后興奮地說:
我離開影院時欣喜若狂,簡直是從裡面飄著出來的。也許它是一部虛構的作品,但我認為那就是我們的生活,它真的太棒了!我和很多人談過,包括我們自己的人,他們和我的感覺完全一樣。那裡面的一切跟我們乾的完全一樣,開始時的婚禮音樂和舞蹈也很真實,與我們意大利人的生活一模一樣。
本片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普遍難題:是在沉默中忍受屠刀的威脅,還是在叛逆中結束無涯的苦難?少年科里昂還在西西里時,全家就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但在嚴峻的生活挑戰面前,科里昂並沒有雙膝發軟,而是勇敢地進行著反擊,不斷地給對手致命一擊——這樣的性格是每一個觀眾的夢想,而人們並不在乎他是不是黑手黨人。
本片與黑手黨的現實關係更值得關注。我們從這些人物的背景中完全可以閱讀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黑手黨的歷史;此時的黑手黨內部充滿仇殺和報復。在教父科里昂身上,我們可以找到“芝加哥幫”教父多里奧、阿爾·卡朋,甚至是紐約甘比諾家族早期教父保羅·卡斯特拉諾的歷史。他們都是黑手黨早期教父的代表,周圍滿是幫派爭鬥的漩渦,而他們又不得不航行向前。邁克爾似乎更像盧西亞諾,他們都經歷過激烈的心靈演化,最終向一個不可知的世界跌去。更有趣的是,此二人都有軍旅生涯和隱蔽於西西里的歷史,這很難說是完全的巧合。
影片中還有很多場景是人們在生活中無比熟知的,只是平淡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它們。麵包師波那賽拉在科里昂女兒的婚禮上求見教父,要求教父幫他報復強暴他獨生女的人。麵包師的渴望時刻潛伏於我們的心靈中:
教父科里昂:你在美國找到了天堂,生意不錯,日子也過得蠻好的,有警察和法律保護你。你不需要像我這樣的朋友,現在你來找我,對我說:“科里昂先生,幫我主持正義。”你沒有給予我友誼,你甚至沒有叫我“教父”。相反地,你在我女兒的大喜日子來我家,要我為了錢殺人。
波那賽拉:我是請你主持正義。
教父科里昂:這不是正義,你的女兒還活著。
波那賽拉:那麼讓他們受苦,和我女兒一樣地受苦。我該付你多少錢?(冗長的停頓)
教父科里昂:波那賽拉,波那賽拉。我做了什麼讓你對我不敬?如果你當我是朋友,那些汙辱你女兒的人渣早就得到報應了。如果他們會是你這種好人的敵人,那麼他們也就是我的敵人,如此一來,他們就會對你有所忌諱了。
波那賽拉:那麼做我的朋友吧……教父(他親吻教父科里昂的手)?
教父科里昂:好吧。總有一天的,或許那天永遠不會到來。會有一天我會要你為我做一件事,不過在那天來到之前,就把這個正義當作是給我女兒婚禮的一分禮物吧。
我們都在祈求正義,但得到的回答卻經常令人失望,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心中永恆的憐憫。一些批評家曾經指責《教父》有美化黑手黨的傾向,然而,如果他們瞭解黑手黨歷史和現狀的話,就不會大驚小怪了。【教父Ⅱ】(PartⅡ:Gangsters)——最後的唐
(第4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最佳音樂和最佳美工6項大獎)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
主演:艾爾·帕西諾(AlPacino)
羅伯特·杜瓦爾(RobertDuvall)
黛安·基頓(DianeKeaton)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DeNiro)
這是一部試圖在劇烈的時空交錯中更加全面地回顧黑手黨歷史的影片,而劇本仍來自於馬里奧·普佐的小說;它以第二代教父的經歷為主線,並以第一代教父的歷史作為副線,在現實與回憶的交織中追溯黑手黨的歷史,力圖讓現實和歷史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繫。
1901年,西西里少年維託為父親復仇,幹掉了本地黑手黨頭目唐·喬奇,隨後在母親的保護下逃到了美國——第二代教父邁克爾回憶起父親的青年時代,不由得深感創業的艱辛。他和妻子凱為兒子託尼舉行聖餐慶祝活動,但就在這個夜晚,他們遭到了暗算,凱受了傷。面對接管家族後的種種困難,邁克爾的惟一選擇就是在復仇中拓展家族的勢力。他在與參議員吉爾和另一幫派的頭目羅斯較量後控制了一家大飯店,並拓展了博彩生意,隨後將地盤向古巴延伸,但古巴革命的爆發使他的計劃嚴重受挫。羅斯收買邁克爾的兄長弗雷多為他提供情報,希望幹掉邁克爾。但邁克爾先下了手,他殺掉羅斯後,又含淚處決了弗雷多,而心中卻不禁追憶起當年父子兄弟間的歡樂情景。隨後,邁克爾躲過了一系列的指控,而妻子凱卻因為忍受不了這種生活而含淚離開了他。兄長的背叛和親人的離去使邁克爾深受打擊,他只能孤獨地坐在湖邊眺望遠方。
《教父Ⅰ》獲得成功後,黑手黨題材的影片開始大量湧現。科波拉本人特別偏愛《教父Ⅱ》,因為其中填充了更多的他個人的東西。在《教父Ⅰ》中,對人物的譴責在很大程度上被角色的魅力所淹沒,而在《教父Ⅱ》中,科波拉已經做了刻意的修補。當然,輿論的壓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本片牽涉眾多的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場景多變,從西西里、紐約、拉斯維加斯,到古巴哈瓦那,時空的交錯給人一種心緒不寧的感覺,不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要人物的表現力。邁克爾的妻子凱的孤獨和絕望表現得十分充分,她和邁克爾間的恩怨為這部影片增添了幾分柔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將這部作品當做藝術版的黑手黨歷史進行閱讀,因為這些人物完全涵蓋了黑手黨所有歷史時期的重要角色:維託、維馬爾尼、盧西亞諾,以及所有黑手黨家族的重要人物。【教父Ⅲ】(PartⅢ:Omerta)——拒絕作證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
主演:艾爾·帕西諾(AlPacino)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DeNiro)
黛安·基頓(DianeKeaton)
安迪·加西亞(AndyGarcia)
這是一部試圖描繪和預言黑手黨新興歷史的作品。
時光起始於1979年,邁克爾已經年過70,他開始將鉅額黑色資金投入到合法生意中去。為了把資金安全地轉到歐洲,他甚至通過梵蒂岡教廷建立了關係網。兒子託尼雖然在攻讀法律,卻不願當律師,而是希望成為歌劇演員,邁克爾只好將第三代教父的位置交給兄長遜尼的私生子文森特。文森特對邁克爾言聽計從,因而很得賞識,但他是個好色之徒,在和女記者幽會的同時,又在追求教父的愛女瑪麗,但黑手黨的幫規禁止自己人通婚,瑪麗為此疏遠了父親。為了清除仇敵,邁克爾派人到紐約和西西里各地進行追殺,可是,正當他和歸來的妻子一起觀看兒子託尼演唱歌劇時,血腥的殘殺發生了:槍手們湧入了劇院,刺殺了新教父,邁克爾雖死裡逃生,但瑪麗卻中彈死去。最終,邁克爾只能在悔恨和絕望中離開這個喧囂的城市。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黑手黨已經開始將黑色資本逐步投入到合法經營中。他們建起摩天大樓,不再忌諱固定資產。邁克爾已經老弱,拄起了柺杖,他的外表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堅定和果敢,甚至有些令人同情,但他的合法身份卻是一個令人尊敬的金融家,他已經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隱身於上流社會的大人物中間,這預示著黑手黨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後黑手黨家族的變遷中,的確看到了這樣的現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本片試圖在教父身上塗上一層自我救贖的色彩,但對於希望拯救靈魂的人來說,教會的黑暗與腐敗又讓任何人都提不起精神來。邁克爾的最終離去,似乎就是給出了答案。
該片未能獲得任何一項奧斯卡金像獎,看來,經過時光的磨損,人們的好奇心已經變得有些愚鈍。電影的光環可以製造名聲,但也會產生暈影,這多少遮掩了小說原作的光澤並引發小說讀者的一些憤懣。不過,儘管影視作品可以倚仗其票房指數不時剛愎自用地侵蝕甚至強暴原小說的主旨,但是,在美國《紐約時報》和《出版商週刊》的精裝虛構類圖書暢銷排行榜上,《拒絕作證》依然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