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作品與賞析(八)

32.善於同情:《匆匆,太匆匆》

《匆匆,太匆匆》創作於1982年。

《匆匆,太匆匆》的書名來源於李煜的詞《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和《彩霞滿天》一樣,這是一部根據真實的故事進行創作的書。

但和《彩霞滿天》不同的,則是瓊瑤聽到這個故事後,馬上開始了創作,這是瓊瑤創作最快的一本書,整個時間不到一個月。

和平鑫濤結婚之後,瓊瑤似乎獲得了新生,繼續出現新的奇蹟。

瓊瑤在《匆匆,太匆匆》的楔子中,坦誠了一個作家創作的辛苦和勞累,寫作是她已經無法卸下的沉重的十字架,殉道者的生活是她不能抗拒的命運:

7月,一向不是我寫作的季節,何況,今年我的情緒特

別低落。某種倦怠感從冬季就尾隨著我,把我緊緊纏繞,細

細包裹,使我陷在一份近乎無助的慵懶裡,什麼事都不想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尤其對於寫作。

寫作是那麼孤獨,又那麼需要耐心和熱情的工作。這些

年來,我常覺得寫作快要變成我的“負擔”了。我怕不能突

破自己以往的作品,我怕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怕失去了

熱情,我更怕——亙古以來,人們重複著同樣的故事,於

是,我也避免不了重複又重複——寫人生的愛、恨、生。

死,與無可奈何。我的好友三毛曾對我說過一句話:

“如果我們能擺脫寫作,我想我們就真正解脫了!”

或者,只有寫作的人才能瞭解這句話。才能瞭解寫作本

身帶來的痛楚,你必須跟著劇中人的感情深入又深入地陷進

去,你必須共擔他們的苦與樂,你必須在寫作當時,作最完

整的奉獻,那段時間中,作者本身,完全沒有自我。所以,

最近我常常在失眠的長夜裡,思索這漫長的寫作生涯,我是

否已經奉獻得太多了?包括那些青春的日子,包括那些該歡

笑的歲月,包括那些陽光閃耀在窗外,細雨輕敲著窗欞,或

月光灑遍了大地的時候。

曾經滄海難為水,瓊瑤的內心早已是千巖萬壑,千山萬水,她甚至有了累的感覺。這是一種深入到骨髓和血液中的疲憊,這是熱衷過心靈生活的天才們才可能感覺到的暈眩和放棄。

特別是瓊瑤和平鑫濤結婚之後,由奔波而轉為安定,由激情無邊的盪漾而停泊於寧靜的港灣,這種反差必然會反作用於瓊瑤的創作。

瓊瑤談到她寫這部小說時的感覺:

今年,我就在這份倦怠感中浮沉著,幾乎是憂鬱而仿煌

的。我一再向家人宣佈,我要放棄寫作了。又隱隱感到莫名

的傷痛,好像“寫作”和我的“自我”已經混為一體,真要

分開,是太難太難太難了。又好像,我早已失去“自我”

了。在那些狂熱的歲月裡,我就把“自我”奉獻給了“寫

作”,如今,再想找回“自我”,驀然回首,才發現茫茫世

界,竟然無處有“我”。這種情緒很難說清楚,也很難表達

清楚,總之,今年的我頗為消沉,頗為寥落,而且,自己對

這份消沉和寥落完全無可奈何。最可怕的,是沒有人能幫助

我。

7月,天氣很熱。

7月,我正“沉在河流的底層”。“沉在河流的底層”是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句子,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我才十幾

歲,憎懂中只覺得它美好有味道,卻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麼

意思。其後,在我的作品中,我不厭其煩地引用這個句子,

說來慚愧,依然不太明白它的意思。現在,我又引用它,更

加慚愧!我還是不太懂。我給了它一個解釋,河流是流動

的,“沉在河流的底層”,表示“動的是水,靜的是我,去的

是水,留的是我,匆匆而過的是水,悠悠沉睡的是我。”

不管這解釋對不對,我的心情確實如此。

要分析瓊瑤這段時期的心理和感情生活,以上的自白尤其值得去分析和重視。

畢竟,她不可能忍受平庸,甚至連平淡也不能忍受。

瓊瑤那善感而多情的心靈,需要有無限的傾述。

一個偶然的事件,使她找到了另一個發揮天才的機會:

就在今年這樣一個7月的日子裡,有封來自屏東萬巒鄉

的短短小箋,不被重視地落到我眼前,上面簡單地寫著:

“瓊瑤女士:您好!在以前你不認識我,希望以後你能認識

我,很奇怪,是嗎?這裡有一個故事;我一直想寫但寫不出

來,一個我的故事,我和“鴕鴕”的故事。“鴕鴕”是她的

乳名,一個發音而已,湖北話。她今年24歲,我26歲。她

和我在民國六十六年(1977)10月24日晚上8點10分在同

學的舞會中認識,這其中發生了許多許多感人的事。她那兒

有我完整的資料:信、素描、字畫、各類的東西。我這兒有

她的照片,我的三本日記,信有五百封左右。一切資料均

有,但我寫不出任何一個字。請幫我一個忙好嗎?幫我寫出

這個故事。

此祈愉快

韓青敬上

又及:她本名袁嘉珮,我叫她‘鴕鴕’。輔大。我本名

就叫韓青,文大。

請聯絡:我家電話(八七)八八八×××。”

機會來了,瓊瑤還是以前的瓊瑤,她還是那樣的善於同情,善於把握她所熟悉的情感的歷險故事。

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瓊瑤又一次激發了創作的熱情。

瓊瑤在這部書的楔子中談到寫作這部書的機緣:

這封信沒有帶給我任何震盪,因為信裡實在沒寫出什麼來。而這類信

件,我也收到得太多了。我把信擱置在一旁,幾乎忘記了它。幾天後,我

收拾我那零亂的書桌,又看到了這封信,再讀一遍,我順手把它夾在《問

斜陽》的劇本里。再過幾天,我看劇本,它從劇本中落了出來。怎麼?

“它”似乎不肯讓我忽略它呢!

我第三次讀信。讀完了,看看手錶,已經是半夜了。屏東萬巒鄉,很

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那位“韓青”已入睡否?或者,我該聽聽他的故事,

即使我正“沉在河流的底層”,不想寫任何東西,聽一聽總沒有害處。而

且,某種直覺告訴我,寫信的人在等迴音,寫信的人急於傾吐,寫信的人

正痛苦著——他需要一個聽眾。於是,我撥了那個電話號碼,感謝電信局

讓台灣各地的電話可以直接撥號,而且沒有在每三分鐘就插嘟嘟聲,來打

斷通話者的情緒。我接通了韓青,談了將近一小時。然後,我在電話中告

訴他:“把你的日記、信件、資料統統寄給我,可是,我並不保證你,我

會寫這個故事,假若你認為我看了就一定該寫,那麼,就不要寄來!”

“我完全瞭解,”他說,很堅定。“我會把資料和一切寄給你。”三天後,

當郵局送來好幾大紙盒的信件和日記時,我簡直呆住了。天知道,我每日

忙忙碌碌,還有多少待辦要辦和辦不完的事,我如何來看這麼多東西?但,

在我收到這些東西時,我忽然想起了喬書培(另一個寄資料給我的人,我

後來把他的故事寫成了《彩霞滿天》)。於是,我安安靜靜地坐了下來,

安安靜靜地打開紙盒,安安靜靜地拿起第一本日記……有張照片從日記本

裡落出來了,我拾起照片,一男一女的合照,照片裡是個笑得傻傻的大男

孩子,一個長髮中分的大女孩子,男的濃眉大眼,是個挺漂亮的男生,女

的明眸皓齒,笑得露出兩排白牙,亮亮的,清清純純的樣兒。我放下照片,

打開日記,扉頁上寫著:

“我墮落於五百里深淵,而鴕鴕,你使我雀躍。”

我開始看日記,開始看信件,由於信件太多,我只能抽閱。韓青必然

是個很細心的男孩,每封信上都有編號,鴕鴕必然是個很細心的女孩,每

封信裡都有確切的寫信時間: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奇怪吧,韓青

寄來的資料裡竟有雙方的信。)幾天之後,我仍然沒有看完這些資料,但,

憑我的判斷,這故事並不見得驚天動地,或曲折離奇。可是,它讓我感動

了,深深地感動了。不止感動,而且震動。感動在那點點滴滴的真實裡,

感動在那零零碎碎的小事上,而震動在那出人意料,令人難以置信的“結

局”中。等不及看完這些信,我再打電話給韓青:“你可不可能到一趟台

北?當面把你們的故事說給我聽?”我問,不忘記再補一句:“可是,我

不一定會寫。”

“可能,太可能了!”他急切地說,幾乎立刻就作了決定。“8月1日

是星期天,我不上班,我可以乘飛機來台北,不過,你要給我比較長的時

間。”

“好,整個下午!”我說,“你下午兩點鐘來,我給你整個下午的時

間。”約好了時間,我在8月回日未來臨前,再斷斷續續地看了一些資料。

心裡已模糊勾出了他們這故事的輪廓。到7月31日晚上,我剛吃完晚餐,

卻突然意外地接到韓青的電話,他劈頭就是一句:“我能不能跟你改一個

談話時間?”“噢!”我有些猶豫,“我想想看,下星期……”“不不!”

他急促地打斷我。“現在,如何?”“現在?”我嚇了一跳。“你已經來

台北了嗎?”“是,剛剛到。”“哦。”我再度被他的迫切感動了,雖然,

那天晚上我原準備去做另外一件事的。“好,你來吧!”

7月3回日晚間八時半,韓青來了。

在可園,我的小書房裡面,我們面對面地坐了下來。

韓青,中等身材,不高不矮,背脊挺直,眉目清秀,有股與生俱來的

自信和自負相。穿著白襯衫,藍色長褲,打著領帶,服裝整齊。頭髮蓬蓬

鬆鬆的,眼睛大大亮亮的,眉毛濃濃密密的,嘴唇厚厚嘟嘟的。他坐在那

兒,有些緊張,不,是相當緊張。一時間,他似乎手腳都沒地方放,他解

開袖口,雖然房裡開著冷氣,他卻一個勁兒地挽袖子,掏手帕,弄領帶……

我把菸灰缸推給他。“從你的日記裡,我知道你抽菸,”我說,鼓勵的笑,

想緩和他的緊張。“可是,我忘了給你準備香菸。”

“我有!”他拿出一包長壽,又找打火機。

點燃了一支菸,煙霧裊裊上升,慢慢擴散,他靠近椅子裡。我抽出一

疊稿紙,在上面寫下:

“1982、7、31,韓青的故事摘要。”

《匆匆,太匆匆》講述的,是一個落寞的大學三年級的學生韓青,自從離開屏東家鄉,考進文化大學,轉眼間,大一、大。都從指縫間流逝。被羨慕、被稱道、被重視的大學生活,並沒有給韓青留下任何值得驕傲的事蹟,更談不上絲毫的成就感。兩年下來,每天和會計、統計、經濟、民法概要、憲法、現代工商管理……等打交道,頭有斗大,興致低沉。從小,總覺得自己有那麼點文學、藝術和音樂的細胞,卻在大學的課程裡磨蝕殆盡。

他在朋友徐業平的女友方克梅的鼓動下,認識了一個身材嬌小、纖瘦、文雅而高貴的女孩袁嘉珮。韓青告訴袁嘉珮他是個來自屏東萬巒鄉的鄉下孩子。袁嘉珮告訴韓青,她出自名門,祖父是個大將軍,父親也才從軍中退休,開了家玩具公司,她是道地的軍人子弟。韓青被她吸引住了,袁嘉珮告訴他一個錯誤的電話號碼。

韓青憑著小聰明,找出了正確的電話號碼,袁嘉珮服氣了。他們開始相約。

徐業平和方克梅、徐業偉和丁香都很親熱,韓青有些動心,可袁嘉珮卻像一點事也沒有。他們一夥聚在一起,大唱特唱,唱《橄欖樹》,唱《讓我們看雲去》,還唱《匆匆》:

匆匆,太匆匆,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昨夜星辰昨夜風!

匆匆,太匆匆,

春歸何處無人問,

夏去秋來又到冬!

匆匆,太匆匆,

年華不為少年留,

我歌我笑如夢中!

匆匆,太匆匆,

潮來潮去無休止,

轉眼幾度夕陽紅!

匆匆,太匆匆,

我欲乘風飛去,

伸手抓住匆匆!

匆匆,太匆匆,

我欲向前飛奔,

雙手挽住匆匆!

匆匆,太匆匆,

我慾望空吶喊,

高聲留住匆匆!

匆匆,別太匆匆!

匆匆,別太匆匆!

方克梅看出韓青的認真,她特意來找韓青,她告訴韓青袁嘉珮另外還有男朋友,認識快一年了,他們始終有來往。方克梅勸韓青千萬不要對袁嘉珮太死心眼兒!

韓青忍住沒有找袁嘉珮,他矇頭睡覺,可他醒來,卻看見袁嘉珮就在他的床前,他們吻在一起。此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了,但袁嘉珮依然對韓青若即若離,而且她說自己“不是個很好的女孩,任性、自私、虛榮,而易變……”她甚至勸韓離開自己。

韓青深愛著她,即使知道她心中不止自己一個,也不願放棄她。袁嘉珮終於痛下決心,她和另一個男孩分手了,而且她還把韓青帶到自己的老師家,帶進自己的世界裡。袁嘉珮有兩個願望,第一個願望就是將來一定要去巴黎,去看凱旋門,香榭大道,然後,坐在路邊的咖啡篷下喝咖啡。她的第二個願望就是寫一本關於木棉花的書。

放暑假了,韓青回老家去了,他每天給袁嘉珮寫信,可二十天後,他回來卻找不到袁嘉珮,因為善變的她又有了另一個朋友。韓青找到袁嘉珮,告訴她自己不準備陪她,他要去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韓青苔幹了一個夏天,終於,袁嘉珮又來找他,告訴他沒有另一個了。

在他們認識一週年的那一天,他們達到了靈與肉的結合。

他們的默契越來越深,而且,因為經濟問題,他們自己做飯吃,兩人就像一對小夫妻。

後來,方克梅懷了上徐業平的孩子,又打掉了,以及袁嘉珮太師母的死,打破了韓青和袁嘉珮平靜的生活。

韓青的大學生涯,即將結束,畢業考,預官考,又一次看到了死亡。畢業後,徐業平、方克梅、徐業偉和丁香一起到海邊玩,韓青卻陪袁嘉珮去醫院了,而當徐業偉淹死的噩耗傳來,韓青和袁嘉珮急忙趕去,韓青忍不住了,他跌坐在沙灘上痛哭起來,他用手捧住頭,淚如泉湧。三天後,徐業偉下葬,丁香進了精神病院。

轉眼到了韓青服役的日子,韓青又開始擔心袁嘉珮的善變,他想進入她的家庭,可袁嘉珮說自己的父親不一定接受韓青,她要韓青服役回來後再說。

韓青北上服役,在北部某基地受了極艱苦的一個月訓練後,再被分配至中部某基地去正式服役。這期間,他根本沒有機會見到袁嘉珮,即使休假,也只有幾小時,而且事先不一定知道確切休假時間,聯繫起來,更加困難。

袁嘉珮開始走入社會,她進了父親的公司,非常認真地工作起來,她的活躍,她的能幹,她的才華在工作中完全展現,從業務到外交,她居然成了父親的左右手,成了公司中人人矚目的對象。

這段時期,信件成了他們之間最大的橋樑,也只有從這些信中,才能讀到袁嘉珮的內心世界。

在他們認識兩週年的紀念日,袁嘉珮寄來一封長達四頁的長信,從相識,到相愛,她從頭細數,從頭細訴,韓青邊看邊回憶,邊看邊落淚。

韓青參加各種活動,那麼積極,那麼賣力,終於,他爭取到了一天半的休假。除去路上用的時間,他和袁嘉珮有五個小時的相聚時間。

可隨後的來信,卻更讓韓青不安了,她來信說另一個人用歐洲和別墅來引誘她,韓青急了,他不顧一切地去請假,竟獲得了三天的假期,韓青直接到了袁嘉珮家,他告訴袁嘉珮的父母,他是袁嘉珮的男朋友。

袁嘉珮的父親很瞭解女兒,他問韓青的背景,知道了韓青的情況後,他告訴韓青,婚姻是組合一個家庭,並不是只要兩情相悅,要負擔很多東西,生活,子女,安定和一切想象以外的問題,只怕嘉珮等不及韓青去鋪這條路。

韓青回頭去看嘉珮,嘉珮默默無語。

韓青去問嘉珮的母親,她只是說:“你養得起嘉珮嗎?”

韓青無法,他只好向嘉珮本人下功夫,嘉珮又保證了,又自責了,又愧疚了,又發誓了,他們又在無盡的吻與淚中再度重複彼此的誓言,再度許下未來的心願。

三天後,韓青回去了,可他的心仍然不安,這時,徐業平和方克梅兩人終於散了,這也給韓青一個打擊,終於,他在退役前,收到了嘉珮的分手信。

退役後,韓青寄出了兩千封求職信,在接踵而來的一個月以內,又馬不停蹄地去應徵、面試、考試了數十家公司,他同時被三家大企業公司錄取,只等他自己來選擇。

可嘉珮和韓青的重聚,帶給韓青的是錐心般的痛楚。他開始體會到嘉珮信中所說的一切,她變了,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高貴,變得深謀遠慮,變得那麼多,以至,韓青痛楚地感到,她和他之間,已那麼陌生了。當韓青必須在三家公司中選擇的時候,他惟一的意念,仍然是“找一個高薪的工作,和鴕鴕馬上結婚”。

嘉珮卻要韓青不要顧忌自己,並說兩個生長自不同環境的人,要結為夫妻,共同去生活數十年,並不僅僅是相愛就夠了!

兩天後,韓青回到了屏東,開始就任於某產業有限公司。韓青又像那個暑假一樣,進入了一種“瘋狂”的工作狀態中。他工作的代價終於有了回報,他被提升了。

韓青在一次夜半忽然驚醒,像有個人用線猛力拉扯他的心臟,睡夢中他痛得驚跳起來,韓青突然強烈地感應到嘉珮的心聲:韓青,你在哪裡?韓青,你在哪裡?

韓青趕到台北,袁嘉珮已經死去了。韓青沒有見到嘉珮最後一面,韓青沒有哭,他去了和嘉珮一起去過的海邊。

瓊瑤在《匆匆,太匆匆》的後記中還進一步介紹了寫作此書的有關背景,她對這部書的寫作,有一種秘密和不可思議的激情,偶然、機遇、巧合,這些都印證了瓊瑤自己人生的歷程,印證了她對愛恨生死的真實體驗,她對這個故事所具有的奇特的熱情,其實這與她本人的經歷是完全相一致的。

瓊瑤對韓青這樣道:

“總算,也有人來幫我證實,什麼是愛情。你知道,在我的作品中,這是經常被攻擊的一點,很多人說,我筆下的愛情全是杜撰的。還有很多人說,我把愛情寫得太美、太強烈,所以不寫實。這些年來,我已經很疲倦去和別人爭辯有關愛情的存在與否。而你,又給了我這麼一個強烈深切的愛情故事。”

《匆匆,太匆匆》,僅僅是一個題目,就無限地表達出瓊瑤內心生命和愛的催迫。

對於生命和愛,瓊瑤懷有太多的夢想,太多的企望。

瓊瑤寫道:

韓青在7月31日來訪以後,我就知道,我一定會寫這個故事了。或者,

我也該讓這故事在我記憶中藏上三年五載,再來提筆。但,我竟連一日的

耽擱都沒有,就在8月回日晚間,立刻提筆寫起《匆匆,太匆匆》來。對我

自己而言,這幾乎是一項“奇蹟”。我一向不肯很快地寫“聽來的故事”,

我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它,來吸收它,來回味它,直到我確認它能感動我,

說服我,也確認它本身有力量能支持我從頭一個字,寫到最後一個字,我

才會開始去寫它。

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是韓青的懇切,是鴕鴕在冥冥中協助,我居然這

麼快,這麼毫不猶豫地提筆,而且,立刻,就把整個自我都投進去了。8月,

天氣正熱,埋首書桌一小時又一小時,並不是很“享福”的事。可是,就

和往常一樣,我感動在我筆下的人物裡,我感動在鴕鴕和韓青的熱情裡,

我感動在他們相遇、相知、相愛的各種小節中,於是,我又忘記了自我。

我在本書的“楔子”和“尾聲”中,都已詳細交代過本書的故事提供者,

和資料來源。在這兒,我就不再贅述什麼。我想,讀者也不會再追問這故

事的真實性。不過,我早就說過一句話,不論多麼真實的故事,經過我重

新整理,編輯,去蕪存菁以後,故事的寫實性或多或少要打相當大的折扣。

畢竟,我並不在寫“傳記”,我只寫一個“故事”,故事中令我感動的地

方,我會強調地去描述,故事中有我自己不能接受的地方,我就會把它刪

除掉。因而,不論多麼真實的小說,經過作者再寫出來,總會與事實仍有

段距離。不過,本書中所有引用的書信、日記、小詩、小箋……都出於鴕

鴕和韓青的手筆,故事的進展,完全依照他們的資料記載去進行的。

從來沒有一個故事,像《匆匆,太匆匆》帶給我這麼大的“震撼”力。

這種“震撼”,並不單純來自韓青和鴕鴕的戀愛,而更深刻地來自“生命”

本身。我從沒有一本書這麼多次面對生命的問題。不該來的“生命”往往

來了,不該走的生命又往往走了。我很渺小,我很無知,我也很困惑。這

本書裡,從韓青鄰居老婆婆的死,太師母的死,小偉的死,到鴕鴕的死……

我真寫了不少死亡。這就是真實故事的缺點,那麼多不可解的“偶然”都

湊在同一本書裡,而這些都是真的!對這些“死亡”,我困惑極了。我惋

惜小偉,我惋惜鴕鴕,無法形容我惋惜得多麼深刻。除了對“死亡”的困

惑,我也不諱言對“生命”的困惑,例如小梅梅的存在與否,和這一代年

輕人(當然,只是我書中的一小部分,絕不代表全體)的迷惘。哦,其實,

難怪年輕人是迷惘的,這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迷惘的。前不久,曾在電視上

看到一個報導,據統計,台灣的年輕人,死亡率竟高過老年人好多倍!那

統計數字使我那麼吃驚,那麼不敢相信!據云,年輕人的“意外死亡”太

多了,例如車禍、登山、游水、打架……我真不懂,這一代的年輕人為什

麼如此不珍惜自己呢?如此不愛護自己呢?就算不為自己而珍惜生命,也

該體會“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呀!也該為那些愛自己的人著想呀!

《匆匆,太匆匆》因為機緣的湊巧,《中國時報》發行美國版,向我

邀稿甚急。所以,在全稿尚未完稿前,就在8月27日開始連載,九月號皇冠

也同時推出。在這兒,我必須提一下,自從《匆匆,太匆匆》開始連載,

有許多鴕鴕生前的至親好友,都紛紛和我聯繫,並主動提出更多有關鴕鴕

的資料。我在這兒,一併向鴕鴕的親朋好友致敬致謝。因為本書的原始資

料,來自韓青,更因為新資料提供出來時,本書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所以,我沒有再採用新資料,以免這本書中旁枝太多,而流於瑣碎。不過,

對那些提供資料的人,我仍深深感激。我的寫作,一向是很累的。許多人

看到我每年總有兩本新著交出來,就認為我一定寫得很“容易”。事實上,

我的寫作總是艱辛而又痛苦,這份“掙扎”,也只有我身邊的人才能體會。

《匆匆,太匆匆》也一樣。面對滿屋子的書信、資料、日記……我一面寫,

還要一面查資料。有些地方,實在不瞭解,就只好撥個長途電話去問韓青。

韓青的合作非常徹底,幾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有當我的問題觸及他

心中隱痛時(例如鴕鴕幾度欲振翅飛去),他才會略有遲疑。不過,他依

然盡力做到了坦白。當他知道我真地在寫這故事了,他又驚又喜又高興,

他說:“我好像了了一件心事。今天我去上班時,居然注意到田裡的秧苗,

都是一片綠油油的,充滿了清新和生機。好久以來,我都沒有注意過我身

邊的事物了。”

我聽了,也很安慰。只是,我擔心他讀到這本書時,會不會再勾起他

心頭的創傷?我也很擔心,我筆下的韓青和鴕鴕,會不會寫得很走樣?我

最擔心的,是鴕鴕的家人親友(或我不知道而未提及的人),會不會見書

而傷情!以及書中其他有關的人物,會不會追懷往事而又增惆悵!果真如

此,我很不安,我很抱歉,我也很難過。無論如何,我寫此書時,是懷著

一種近乎虔誠的情緒去寫的。我愛鴕鴕,我愛書中每個人!我多希望他們

都活得好好的,活著去愛,活著去被愛,活著去抓牢“幸福”!寫完這個

故事,我自已感觸很深。生命之短暫,歲月之匆匆,人生,就有那麼多

“匆匆,太匆匆”!那麼多的無可奈何!青春,愛情,生命……每個人都

能擁有的東西,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珍惜它們。於是,我也感慨,我也懷

疑,我也想問一句:“永恆”在哪裡?什麼東百名叫“永恆”?前兩天在

報上讀到倪匡先生的一篇短文,結尾幾句話是:

“永恆的是日月星,人太脆弱了,不要企求永恆。”

我有同感,真有同感!人,太脆弱了!

《匆匆,太匆匆》總算完稿了。寫完,心裡還是沉甸甸的。不知道鴕

鴕泉下有知,是否能瞭解我寫作時的虔誠?不知我筆下的木棉花,是否為

鴕鴕心中的木棉花?這些日子來,看鴕鴕的信,看她那行雲流水般的文字,

看她那萬種深情,千種恩愛的句子,看她那對自我心理變遷的披露,看她

對“成長”和人生“社會”的種種見解……我不止一百次扼腕嘆息,這樣

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才華,充滿熱情的女孩,竟在花樣年華中遽然凋謝,

難道是天忌其才嗎?

真的,人,應該為愛自己的人珍惜生命,應該為愛自己的人珍惜感情。

寫完本書,我卻真想對我不瞭解的人生、生命和感情說一句:“匆匆,太

匆匆,匆匆,太匆匆!”

33.夢境的幻滅:《失火的天堂》

《失火的天堂》創作於1983年。

《失火的天堂》這部作品,充滿了幻滅之感。少女潔(舟令)想象中的天堂是透明的,當她試圖走近這個透明的天堂時,天堂失火了,她也因此而幻滅,幻滅是夢幻的直接現實化,瓊瑤在小說中構織了許許多多美麗的夢境,當然也就不得不承受幻滅的結局。

瓊瑤的作品中,災變情節使結局可以任意處理成喜劇或悲劇,造成災變的原因是各式各樣的,這些災變原因也是很偶然的,但災變的發生卻是必然的,因為這些災變具有一個共同的。真正的內在原因,就是瓊瑤對女性命運的幻滅感。

書中許曼亭關於戰亂的回憶:“又回到了戰亂中。彷彿間,又回到全家老老小小都擠在火車車廂裡的日子。火車中沒有座位,一個車廂裡擠滿了人,許多陌生人混在一起,誰也照顧不了誰。”其實就是瓊瑤自己的體驗。

《失火的天堂》梗概:

第一部:

生於富貴之家的許曼亭,和奶媽的兒子、自己的家僕楊騰相愛。許曼亭不顧家人的打罵和勸阻,和楊騰私奔到一個掘煤的小村子裡住下了。

1951年10月21日,許曼亭生下一個女兒後,她看著窗外的豌豆花,給剛生下的女兒起了一個名字楊紫穗——一朵小小的豌豆花後,就死去了。村裡的人不懂,他們把這個女孩叫做豌豆花。豌豆花出生後的三個月,楊騰連正眼都沒瞧過這孩子,他完全墜入失去妻子的極端悲痛中。一年之內,他母喪妻亡,他認為自己已受了天譴。他似乎要把全身的精力,全心的悲憤都藉這煤鏟掘下去,他成了礦場裡最模範的工人。

楊騰是個漂亮的小夥子,豌豆花出世這年,他也只有23歲。隔壁的李家阿婆和孫女玉蘭幫楊騰帶著豌豆花,玉蘭不僅幫楊騰帶豌豆花,也幫他洗衣,整理房間,處理菜園裡的雜草,甚至於把家裡煮好的紅薯飯偷偷送到楊騰這兒來給他吃。楊騰下了決心,那年秋天,他娶了玉蘭。豌豆花尚未滿週歲。玉蘭嫁到楊家的第二年,就給楊騰生了個兒子,這對楊騰來說,實在是件值得興奮的事。在給兒子報戶口時,楊騰發現豌豆花沒有報戶口,玉蘭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叫楊小亭,可村裡的人依然叫她豌豆花;豌豆花4歲時,玉蘭又生了一個女兒,可豌豆花還是得到了玉蘭和楊騰更多的疼愛,她始終是那麼潔白、柔軟,而帶著某種與生俱來的高貴。她和全村所有的孩子都不同,尤其,她有顆極溫暖、善良的心。

1956年農曆8月1日,礦塌了,楊騰死了,接下來的兩年,豌豆花整個的命運,又有了巨大的改變。事實上,楊騰一死,豌豆花就和她的童年告別了,玉蘭也和她的幸福告別了。無法生活的玉蘭在家人的勸說下,嫁給了一個年紀已40歲的魯森堯,人家肯連三個孩子一塊兒娶過去,玉蘭就沒什麼話好說了。

可玉蘭再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豌豆花和弟弟妹妹三個孩子,第一次見到魯森堯,就被打了一頓,並區被關了起來,不給飯吃。魯森堯並沒有出什麼力來養豌豆花姐弟,嫁到魯家後,玉蘭的撫卹金陸續都拿出來用了。而小五金店原來生意並不好,但是,自從玉蘭嫁進來,這兩條街的鄉民幾乎都知道魯森堯縱酒毆妻,又虐待幾個孩子,由於同情,大家反而都來照顧這家店了。

可這年夏天,由於推行義務教育,魯森堯不敢反抗官府,豌豆花進了當地的國民小學。忽然間,豌豆花接觸到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帶著七彩光華的絢麗世界。她的心靈一下子就打開了,驚喜地發現了文字的奧秘,文字的美妙,和文字的神奇。她生母遺留在她血液中的“智慧”在一瞬間復甦,她開始瘋狂地喜愛起書本來。她的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她楊小亭的名字開始有人叫了。

可她上學又是可憐的,她經常帶著滿身的傷痕來上課,這些傷痕常常令人慘不忍睹。有一次她整個小手都又青又紫又紅又腫,半個月都無法握筆。另一次,她的手臂瘀血得那麼厲害,以至兩星期都不能上運動課。而最嚴重的一次,她請了三天假沒上課,當來上課時,她的一隻手腕腫脹得變了形,校醫立刻給她照X光,發現居然骨折了,她上了一個月石膏才痊癒。也由於這次骨折,他們檢查了孩子全身,驚愕地發現她渾身傷痕累累,從鞭痕、刀傷、勒傷,到灼傷……幾乎都有,而且,有些傷口都已發炎了。魯森堯有了自己的女兒秋虹後,豌豆花就更遭災了,沒有人能幫她,每天放學後,豌豆花要做家事,洗尿布、燒飯、洗衣、抱妹妹……還要抽空做功課。她對書本的興趣如此濃厚,常常一面煮飯一面看書,不止看課內的書,她還瘋狂地愛上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她也常常一面洗著衣服一面幻想,幻想她是仙蒂瑞娜,幻想有南瓜車和玻璃鞋。

1959年的8月7日,又一次災難降臨了,大水沖走了玉蘭和弟弟妹妹,只剩下魯森堯和豌豆花。魯森堯沒有把豌豆花送到孤兒院去,卻把豌豆花帶到了台北。他拿著水災後政府發的救濟金,在克難街租了棟只有兩間房的小木屋,他擺了個攤子,賣愛國獎券和香菸。事實上,這個攤子幾乎是豌豆花在管,因為攤子擺在鬧區,晚上是生意最好的時候,而魯森堯總是醉醺醺的。剛來台北那兩年,魯森堯終日酗酒買醉,想起小秋虹,就狂歌當哭。他過分沉溺在自我的悲痛裡,對豌豆花也不十分注意。這樣倒好,豌豆花跟著鄰居的小朋友們,一起上了國民小學,她插班三年級,居然名列前茅。豌豆花似乎早有預感,自己唸書的生涯可能隨時中斷,因而,她比任何孩子都珍惜這份義務教育。她比以前更拚命地吞嚥著文字,更瘋狂的吸收著知識。每天下課後,她奔到獎券攤去,努力幫魯森堯做生意,只要能賺錢回家,自己才能繼續唸書。她隨時都有被魯森堯下令不許上學、不許讀書的遭遇。才九歲左右的她,對於自己的“權利”,以及法律上的“地位”,完全不瞭解。從小顛沛流離,她只知道命運把她交給誰,她就屬於誰。

小學五年級時,另一個悲劇又降臨到豌豆花的身上,魯森堯強暴了她。從此以後,她沒有再上過學,她所接受的教育和吸收的知識,已足夠讓她瞭解“羞恥”這兩個字。自小命運多舛,她早就學會逆來順受,但是,這一次,她那生而具有的尊嚴,和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某種自傲,一個晚上就被摧毀殆盡。

豌豆花開始沉默,整天不說一句話,她收留了一隻流浪的小狗,一天,魯森堯殺了這隻小狗,豌豆花忘了自己打不過他,衝上去和魯森堯打了起來。魯森堯用點燃的報紙燒著了豌豆花的頭髮,接著身上的棉襖也發起燙來,並延伸到袖管裡去,轉而頭髮也迅速地燒焦,捲曲,她終於發出一聲尖厲的慘叫,衝出了廚房,帶著滿身的濃煙和燒著的長髮,奔向那燈火明亮的街頭。

醫生秦非路過街頭,他把豌豆花送進了醫院,在給她做檢查時,他們不但發現了她遍體的傷痕,而且,他們還發現她已經有了四個月的身孕。

她醒來後,看到了那來自天堂的男人秦非和那來自天堂的女人寶鵑。她什麼都說了!楊騰、玉蘭媽媽、光宗、光美、煤礦爆炸、阿婆、玉蘭再嫁、秋虹、水災、弟妹失蹤、魯森堯認了玉蘭和秋虹的屍、賣獎券和被強暴的那夜全部都說了;包括自己是鬼、是妖精、是掃把星;包括自己克父、克母、克弟妹、克親人、克自己,甚至剋死了小流浪。她足足說了兩個小時,說完了“豌豆花”的一生——從她出世到她12歲為止。

秦非和寶鵑決定“結束”豌豆花的一生。

第二部:

1975年夏天,何牧原碰到了一個美麗、高貴、飄逸集一身的女孩潔(舟令),他著迷了,他開始追求潔(舟令)。

他們在一起,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她和他談文學、談典故。談詩、談畫,也談攝影、藝術。進而談社會、歷史、人生、宗教,幾乎無所不談。他越來越折服在她那深廣的知識領域裡,也越來越迷惑在她那深刻的人生體驗裡。

何牧原約潔(舟令)去了碧潭,她說碧潭像天堂,她告訴何牧原自己很愛寫作,每次看到一本好書,就羨慕得發狂,恨不得那就是自己寫出來的,有的時候,做夢都夢到在寫作。何牧原說“如果你這麼愛寫作,你就去寫作”!

可潔(舟令)卻連手都不肯給何牧原握,何牧原對她說自己始終沒有為任何人動過心,已經認為自己屬於中性,不可救藥了!以為自己根本沒有熱情了!可是,遇到了潔(舟令)!什麼驕傲、自負、自信、狂放、目空一切都完了!所以,他叫潔(舟令)不要逃避,他吻了她。

潔(舟令)回到家中,秦非正在等她,她實在是很害怕,秦非說有時善意的謊言是必要的。

編造了一個未婚夫來騙何牧原,何牧原在凌晨三點鐘打電話到秦非處求證,秦非否認了潔(舟令)有未婚夫的事,何牧原來到秦家,潔(舟令)告訴他,很多很多年前,是秦非在醫院門口撿到了自己,整個醫院為此開緊急會議,因為自己又病又弱又遍體鱗傷,大家都以為自己會死掉,後來,居然被救活了。在醫院裡住了半年多,院長給了她的姓,算是收養了自己。全院的醫生同仁,捐了一筆款算是自己的生活教育費,而秦非夫婦,收留自己在他們家,他們讓自己唸書、求學,直到大學畢業。所以,自己是個謎,一個身世來源都不清楚的謎!像何牧原這樣優秀的家庭,優秀的青年,能接受一個謎嗎?一個真正的謎嗎?

何牧原接受了潔(舟令),他的父親在可能失去兒子的情況下,也接受了她。

何牧原出版了潔(舟令)照片的攝影專集,引起了轟動,也引來了出獄的魯森堯,他向潔(舟令)索要錢。

潔(舟令)身世的秘密保不住了,何牧原和父母都不能接受清(舟令)有這樣的過去,潔(舟令)在無奈和絕望之中,去碧潭殉情自殺。秦非和醒悟過來的何牧原最後找到潔(舟令)時,一切已經晚了,潔(舟令)已經死去了。

瓊瑤在《失火的天堂》中,還談到對寫作的看法:

“我很懷疑,我這兩天想得很多,‘作家’不是我的目的,‘寫作’才是我的目的,我只要坐下來寫就對了!哪怕這世界上只有一個知音,也罷。沒有知音,也罷。總之,要寫出我心中的感受來,才是最重要的!”

“最初,可能是這樣的,然後,你會渴望知音的。”秦非笑笑,繼續翻著那些書。“你會希望得到共鳴,希望得到反應,希望擁有讀者。因為,寫作已經是很孤獨的工作,再得不到知音,那種孤獨感和寂寞感會把人逼瘋。世界上兩種人最可悲,一種是演員,一種是作家。演員在舞台上表現自己,飾演別人。作家在稿紙上表現自己,飾演別人。很相像的工作,兩者都需要掌聲。兩者都可能從默默無聞,到燦爛明亮,然後再歸於平淡。於是,歸於平淡之後,就是寂寞和孤獨。平凡的人往往不認識寂寞和孤獨,天才——作家或演員或藝術家或音樂家都屬於天才型——很容易就會被孤獨和寂寞吞噬。再加上,作家大部分思想豐富,熱情,於是就更可悲:三島由紀夫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身兼作家和演員於一身,對人類的絕望,對死亡的美化,對戲劇性的熱愛——導致他最後的一幕,轟轟烈烈的切腹自殺。至於他死前的抗議、演講那場戲,在他的劇本里原可刪掉,他不需要給自己找藉口。他生前有兩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白:‘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這就是他一生的志願,他做到了。”

34.新的嘗試:《冰兒》

《冰兒》創作於1985年。

和《卻上心頭》一樣,《冰兒》更像是新一代的流行的言情小說,這種新的嘗試,正是後來席娟等新銳言情小說的先聲。

《冰兒》梗概:

李慕唐醫生碰到了一個奇怪的女病人,這個病人因為朋友失約,吃了一百粒安眠藥,後悔後自己跑來他的診所洗胃。第二天早上,一個英俊的男孩徐世楚跑來,和她大發一頓脾氣後,又和好了,李慕唐看得目瞪口呆,同來的阿紫告訴他,人跟人都不一樣,有些人活得平平淡淡,有些人硬是活得轟轟烈烈。他們兩個,是不甘於平淡的,即使是很平淡的事兒,到了他們兩個身上,也變成轟轟烈烈的了。

幾天後,那個女病人樊如冰——冰兒,跑來表示對他的歉意,並請他去吃飯,去後,李慕唐不但沒有吃到飯,而且看到了冰兒和徐世楚之間又愛、又相互折磨的愛情。

此後,冰兒、阿紫和徐世楚常來診所玩,李慕唐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李慕唐常去那間“幻想屋”小坐,而冰兒她們,也經常夜訪李慕唐,在假日中,大家也常結伴郊遊了。

有一次,徐世楚和冰兒又吵架了,徐世楚說他愛阿紫,而冰兒則找上了李慕唐。

冰兒說世楚和自己,好像在燃燒生命,雖然熱烈,卻燒得彼此都痛楚。而李慕唐不同,他穩重平和,深刻細膩,他使自己覺得安寧、平靜、充滿了幸福感和安全感,這才是一個女人真正追求的感情!

三天後,李慕唐就被冰兒給抓住了,可徐世楚又回頭了,他們成了三人行的局面,終於,李慕唐離開了。阿紫告訴他,冰兒在和徐世楚有問題時,總是會移情別戀一下,他是第三位。

李慕唐寫了一封信給冰兒,十天後,冰兒來告訴他,自己願意做一個平凡的人,和他結婚。

35.衰退的開始:《雪珂》

《雪珂》寫作於1990年,是瓊瑤以明清為背景開始創作小說的起點。

九十年代之後,應該是瓊瑤小說的另一個明顯不同的階段,此時的瓊瑤可以說早已是功成名就,作品的風格早已形成,而且成熟和圓滿,瓊瑤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秘密情結和生命中不可言說的隱痛,此時也已經淡化、消減、移情和昇華。

這是人生最美好的結局:一切都功德圓滿。

確如一些智者所指出的那樣,願望達成的生活,那將是藝術家最可怕的敵人。

毋需諱言,九十年代之後,瓊瑤的寫作,已經走向了衰退的道路,她的寫作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呼吸,她的作品已經缺乏那種慘痛人生體驗中令人心靈震顫的內在的藝術感染力。

瓊瑤還在寫作,但這更多的是一種技術性的寫作,她真的開始熱衷於“編故事”。

從《雪珂》開始,繼而是《望夫崖》、《青青河邊草》、《梅花烙》、《水雲間》、《新月格格》、《煙鎖重樓》,一直到現在的正被影視傳媒炒得很熱的《還珠格格》和《蒼天有淚》,無一例外的都不再是瓊瑤最熟悉的現實生活題材,這些小說又都是為電視劇的拍攝而編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編得很熱鬧很複雜也很煽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瓊瑤確實是在走下坡路了。

這是無奈的事,也是正常的事。

《雪珂》梗概:

王府的格格雪珂,和府中奶媽的兒子亞蒙相愛並私奔,被雪珂的父親捉了回來,雪珂以死威脅父親,換得了亞蒙的生命,亞蒙被充軍到新疆,雪珂生下孩子後,被嫁進世交羅家。

新郎羅至剛是個年輕漂亮的未成熟的男孩,他非常喜愛雪珂,可雪珂卻告訴他,自己和亞蒙的事情,年輕的羅至剛驚呆了,他叫來了爹媽,他們迫雪珂自斷了一個小指,雪珂的苦日子開始了。

羅至剛想不明白,卻越想越感到挫敗,三天後,羅至剛忍不住了,他強暴了雪珂。

雪珂為了一個渺茫的希望,堅強地活著。

轉眼8年過去了,民國初年,政治是一片動盪。雪珂的父親顧親王爺的權勢已消失,沒有失去的是王府那棟老房子。而對雪珂來說,這8年的日子,是漫長而無止境的煎熬。

羅家失去勢力後,全家遷回老家承德,羅至剛開始棄政從商,居然闖出另一番天下,成為承德殷實的鉅商。到承德之後,至剛又大張旗鼓地迎娶了另一位夫人——沈嘉珊。嘉珊出自書香世家,溫柔敦厚,一進門,就被羅夫人視為真正的兒媳,進門第二年,又很爭氣地給至剛生了個兒子——玉麟,從此身價不同凡響。可不管至剛的事業有多成功,雪珂永遠是羅夫人眼中之釘,也永遠是至剛內心深處的刺痛。

周磨把自己的孫女小雨點送進了羅家當小丫頭,因為她找不到自己的兒子亞蒙,而且自己又生了病,她把希望寄託在羅家的雪珂身上。

小雨點進了羅家,得到了雪珂異乎尋常的關愛。

亞蒙改名高寒,這時也到了承德,他找到了雪珂的父親,想打聽雪珂的下落,雪珂的父親痛斥他,雪呵的母親卻告訴他一個驚人的消息,雪珂帶著他的孩子到新疆去找他了。

高寒開始在遠處觀察雪珂,他發現雪珂很不快樂。他找到雪珂,雪珂做夢也沒有想到還能見到高寒,而且,她知道孩子還活著,她讓亞蒙先去找孩子。

一次巧合,雪珂發現了小雨點就是自己的女兒,她更加愛護小雨點,至剛發現了她的反常,他便加倍地折磨小雨點,雪珂告訴亞蒙和父母小雨點的存在,頑固的父親這時也支持雪珂離婚,可羅至剛卻不願離,因為他愛雪珂。

雪珂不相信至剛會愛自己,但毫無辦法,她想先把小雨點送出羅家,可羅至剛母親發現了小雨點就是雪呵的女兒,至剛憤怒了,他把雪珂和小雨點關了起來。

亞蒙設計騙來了羅至剛,他想用羅至剛換回雪珂母女,可雪珂不走,因為她知道羅至剛不會放過自己,雪珂在羅至剛和亞蒙的爭吵中,把匕首刺進了自己的胸口,羅至剛終於放過了雪珂。垂危的雪珂在亞蒙和女兒的呼喚下,又有了生的勇氣。

36.旅行的靈感:《望夫屋》《煙鎖重樓》

《望夫崖》創作於1991年。

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無疑和瓊瑤1988年在大陸旅行時去大理有關。

瓊瑤在八十年代末期,還寫了另外兩部非小說的作品,其一是她的回憶錄《我的故事》,還有一部便是她敘述1988年大陸之行觀感的散文《剪不斷的鄉愁》。

她在《剪不斷的鄉愁》一書中曾說大理是“風情萬種”,她回憶道:“大理,雖然只短短地停留了一天,但是,我對它的各種特色,不論風景、民俗、建築、古城、山水……以至於曼陀羅和小鵜鶘,都印象深刻。”

《望夫崖》梗概:

夏磊,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他跟著父親夏牧雲,生活在山與雪之間,過著與文明社會完全隔絕的歲月。父親教他吹笛,教他打獵,教他求生的技能,也教他認字。夏牧雲救了受傷的康秉謙,重病的夏牧雲和康秉謙結拜為兄弟,把夏磊託付給他後就死去了。

才10歲的夏磊來到康家,康秉謙有兩個孩子,9歲的兒子夢華和7歲的女兒夢凡,但他對夏磊特別關愛,他理解夏磊思念父親的心情,甚至給夏磊買了一匹馬。夢華嫉妒夏磊,兩人起了衝突,夏磊離開了康家;10歲的孩子,實在走不了多遠,而且他被康家的世交楚天白的父親帶了回來,夏磊和楚天白成了好朋友,並結拜為兄弟。

轉眼到了民國八年,這時的夏磊正在北大植物系讀三年級,夢華和天白讀的是文學系,夢凡和天藍上了北大附近的女子師範。這五個人的組合,夢華和天藍、天白和夢凡是從小就訂了親的,可是夢凡卻愛著和天白情同手足的夏磊。夏磊和夢凡的戀情曝了光,他們受到了兩家人和天白的指責。

夏磊站在望夫崖上,想著那首歌:

在北方,有座望夫崖,

訴說著,千古的悲哀,

傳說裡,有一個女孩,

心上人,飄流在海外,

傳說裡,她站在荒野,

就這樣,痴痴的等待!

這一等,千千萬萬載,

風雨中,她化為石塊!

在天涯,猶有未歸人,

在北方,猶有望夫崖!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夏磊選擇了離開。他到了大理,救了頭人的兒子,而且頭人的女兒塞薇也愛上了他。

一年後,天白接到了夏磊的信,夢凡知道了夏磊的消息,她說:“古時候的女人,只能被動地等待,所以把自己變成了石頭!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我不要當一塊巨石,我要找他去!我要追他去!”

天白陪夢凡找到了正要結婚的夏磊,塞薇看著夢凡,她讓夢凡做了美麗的新娘。

創作於1994年的《煙鎖重樓》和《望夫崖》一樣,靈感也是來自於瓊瑤的大陸之行。

在《煙鎖重樓》的後記中,瓊瑤有明確的交待:

《煙鎖重樓》這個故事的靈感是來自於安徽省的棠樾牌坊群。1992年,

我到安徽去旅行,非常震懾於整個徽州地區的牌坊。我從沒有看過一個地

方有這麼多的牌坊,每個牌坊都建造得十分堅固,精雕細琢,高聳入雲。

走在歙縣的街道上,常常走著走著,就遇到一座牌坊,巨大巍峨,古色古

香。每一個牌坊都有一個高風亮節的故事,使人敬佩。但是,這些牌坊中,

讓我最難忘的,是那些貞節牌坊。據說,在歙縣一地,現存牌坊80座,其

中,貞節牌坊就佔了35座。這個數字,實在很驚人。陪同我的安徽朋友,

不斷向我訴說這些“節婦”的故事。正像《煙鎖重樓》中,雨杭說出的一

句話:“不是苦苦的守,就是慘慘的死!”聽起來真是“驚心動魄”。我

簡直想象不出來,這些“節婦”們當初所度過的,是怎樣一種歲月!尤其

讓我震驚的,是這些牌坊中,有一座“孝貞節烈坊”,是建在清朝光緒三

十一年的(公元1905年)。那時,距離民國已經沒有幾年了,他們還在建

牌坊!而這座牌坊,是用來集中表揚徽州地區的節婦烈女六萬五千零七十

八人!可見當年的徽州,守節已經是一種“理所當然”,建牌坊也成為了

一種風氣。聽說,有父親逼死女兒,只為了要博一個“貞節牌坊”,其

“走火入魔”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當我到了棠樾,見到鮑家的“七道

牌坊”時,才真正地歎為觀止。這七道牌坊一座連一座,排列在鮑家的祠

堂外面,佔地頗廣。中間還有一座亭子,據說是下馬休息之處。七道牌坊

聳立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像七道巨大的石門。兩旁十分空闊,全是一方

方的水田。水田裡,牌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煞是壯觀。當然,其中也少

不了有一座貞節牌坊。

鮑家的一位後人,如今是這七道牌坊的管理員。那天,當我在細細參

觀著七道牌坊的時候,他也細細地向我解說他的先人們的榮耀。每座牌坊

都得來非易,每座牌坊都有著動人的故事。我不禁想著,這些牌坊並不僅

僅是由石頭砌成,而是用血與淚砌成的。於是,我構思了《煙鎖重樓》的

故事。

這個故事的靈感雖然來自鮑家的七道牌坊,但是,整個故事,與鮑家

完全沒有關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臆測,我甚至杜撰出“白沙鎮”這個地

名,而沒有用“棠樾”為故事背景。書成之日,才知道就在歙縣不遠的浙

江省境內,真的有一個“白沙鎮”,實在是太巧了。

故事就是故事,希望讀者們不要去找尋故事中的人物,他們說不定曾

經存在,也說不定從未存在。但是,這份壓抑的感情,我相信,在那些牌

坊的底下,曾經掙扎過。

謝謝棠樾的鮑先生,是他的解說,給了我這份靈感。謝謝安徽的朋友

們,是他們帶我參觀這些牌坊,使我印象深刻。這本書,也是先有電視劇

本,再寫成小說的。當我在寫書的時候,我們電視劇的外景隊,已經在安

徽的棠樾,拍攝下鮑家牌坊,作為本劇的背景。我認為,只有看到徽州的

牌坊群,才更能體會到這本書中,那種掙扎而無奈的愛情。

在本書的最後,我要謝謝我的編劇阿久。是她和我兩個,在許許多多

不眠不休的深夜,一次又一次討論這個故事,才能創造出每個細節,鮮活

了每一個人物。

37.為故事而故事:《青河邊草》

《青青河邊草》創作於1992年。

這還是瓊瑤因拍攝電視劇而得到的副產品。

這樣的小說,故事雖然編得很熱鬧,但說實話,讀完之後並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瓊瑤的這類影視小說,是她的一個誤區。

《青青河邊草》梗概:

杜青青帶著鄰居孩子小草,逃避自己嫁給一個老頭,碰到一個也是從家中逃避父母包辦婚姻的何世緯。杜青青和小草要到揚州,可兩人連地圖也不會看,在小草的懇求下,好心的何世緯將她們送到了揚州傅家莊。小草沒有找到自己的爺爺,何世緯和青青卻被傅家的瞎眼女主人靜芝當作了自己已經離去的兒子和媳婦,何世緯生了病,他們只好留了下來。

原來,靜芝的兒子元凱在十多年前,愛上了家裡的丫頭漱蘭。這本是大家庭中很普通的事,如果元凱肯將漱蘭收來做小,大概也不至於引起大禍。但是,元凱唸了很多書,又深受梁啟超“一夫一妻”制的影響,堅持要娶漱蘭為妻子。此事使父親傅振廷勃然大怒,說什麼也不允許,想盡辦法拆散兩人。元凱見無法和父親溝通,竟帶著漱蘭私奔了。一年後,漱蘭送回了元凱的靈欞後就不知去向了。

青青和小草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她倆勸說何世緯承認,以此來安慰靜芝,何世緯被她倆搞得沒有辦法,最後何世緯和青青謊稱兄妹,在傅家住了下來。何家的世交裴家知道來了這麼三個奇特的人物,帶著兩個兒子紹謙和紹文來訪,幾個孩子很快地玩在了一起,紹謙開始追求青青。青青面對紹謙的追求,心中十分氣惱何世緯,因為她愛著何世緯。

面對慢吞吞的何世緯,青青在石榴的鼓勵下,勇敢地向何世緯進行了表白。何世緯本就愛著青青,因為紹謙,他才不能和青青表白,現在青青說了,何世緯感到異常的驚訝,他吻了青青。

這時何世緯逃避的未婚妻華又琳找上門來,她說自己也一樣是受過教育的人,自己也一樣不願意父母包辦婚姻,但逃避是沒有用的,只有自己去爭取。並且,華又琳見到了何世緯在這裡的狀況,她告訴何世緯和傅振廷,靜芝的瞎眼是逃避,是完全能治好的。靜芝的雙眼後來果然被治好了,何世緯對華又琳很佩服。可青青見了華又琳,她自卑了,她對何世緯說自己願做二房,何世緯向她保證,自己只愛她。

何世緯決定回家,青青、小草、靜芝、振廷等一群人去送他,望著青青憂愁的樣子,何世緯決定,不要離別,帶青青一起回去。

38.系列小說:《梅花三弄》

瓊瑤1993年創作了三部作品,即《梅花烙》、《水雲間》和《鬼丈夫》。

這三部作品,其故事的本身並沒有聯繫,只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朵梅花作為其特殊的標記,而使這三部作品之間有了神秘的聯繫,形成了系列小說。

這三部系列小說,瓊瑤總命名為《梅花三弄》。

關於《梅花三弄》名字的來歷,瓊瑤在《梅花烙》的後記中提道:

1971年,我寫了一系列的中篇小說,背景是明朝,收

集在我《白狐》一書中,早已出版。

事隔20年,我從事電視連續劇的製作,非常狂熱於劇

本的研討,和題材的選擇。適逢台灣開放赴大陸製作電視節

目,而我在闊別40年後再回到大陸探親,驚見故國河山,

美景無限。處處有古典的樓台亭閣,令人發懷古之幽思。於

是,我們開始赴大陸拍攝了好多部以民初為背影的戲劇:

《婉君》、《啞妻》、《雪珂》、《望夫崖》、《青青河邊

草》……。

去年,我和我的編劇林久愉,選中了我的三部中篇小

說,決定製作成一系列的連續劇,取名為《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中的第一部《梅花烙》的故事,來自於瓊瑤1971年創作的《白狐》。

瓊瑤在《後記》中寫道:

《梅花烙》的時代背景,改為清朝。除了《白狐》這一

個“是人是狐’的“謎”之外,其他情節,已和原來的“白

狐”相差甚遠。只有女主角,仍然用了“白吟霜”這個名

字。當然,這個故事完全是杜撰的,千萬別在歷史中去找小

說人物。

我一向對於中國人的“傳統”非常感興趣。曾把一部二

十四大本的《中國筆記小說》從頭看到尾。中國人相信鬼,

相信神,相信報應,相信輪迴,相信前世今生……最奇怪的

是:中國人相信“狐狸”會修煉成“大仙”,有無窮的法力,

且能幻化人形,報恩或報仇。對這種說法,我覺得非常稀

奇。但是,在我童年時,長輩們仍然津津樂道“大仙”的種

種故事,我聽了無數無數,印象深刻。

《梅花烙》從烙梅花,換嬰兒開始,到皓禎心碎神傷,

帶著吟霜去找尋前世的“狐緣”為止,整個故事充滿了戲劇

性。事實上,人生很平淡,有大部分的人,永遠在重複地過

著單調的歲月。我認為,小說或戲劇既然是為了給人排遣一

段寂寥的時光,就應該寫一些“不尋常的事”。《梅花烙》就

是這樣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也只有發生在那個年代

的中國,才有的“傳奇”。

《梅花烙》的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

碩親王府的大福晉雪如,連生了三個女孩,地位已是岌岌可危,懷了第四胎後,又生下一個女兒,在姐姐和奶媽的安排下,抱來一個男孩替換了自己的女兒,雪如在親生女兒背上烙下了一個梅花的烙印,想日後可以相認。

可雪如的姐姐雪晴並沒有讓人收養這個女兒,因為雪晴怕心軟的雪如會露出馬腳,她丟棄了這個女孩。一年後,思念女兒的雪如想見自己的女兒,雪晴告訴了她實情,從此,雪如把更多的愛傾注到代替女兒的皓禎身上。

皓禎12歲時,跟著父親去打獵,獵著了一隻漂亮的白狐,可皓禎只剪下了白狐的一小撮毛,又放了白狐。為此,皓板還得到了皇上的獎賞。

皓偵20歲時,看見一個賣唱的女子白吟霜,白吟霜正在唱一首歌:

月兒昏昏,水兒盈盈,

心兒不定,燈兒半明,

風兒不穩,夢兒不寧,

三更殘鼓,一個愁人!

花兒惟悴,魂兒如醉,

酒到眼底,化為珠淚,

不見春至,卻見春順,

非幹病酒,瘦了腰圍!

歸人何處,年華虛度,

高樓望斷,遠山遠樹!

不見歸人,只見歸路,

秋水長天,落霞孤騖!

關山萬里,無由飛渡,

春去冬來,千山落木,

寄語多情,莫成辜負,

願化楊花,隨郎黏住!

這首幽怨、纏綿的歌真地將皓禎纏住了,此後,他常來聽白吟霜唱歌。

這時,皓禎被皇上點中當了附馬,皓禎對此並不太高興,因為,他從小說裡知道王府的婚姻是不能由自己作主的,他被迫應酬了一個月。

一個月後,他找到了被另一個世家子弟貝隆欺負的白吟霜,把她安排住進了一個小四合院。吟霜想以身相報,可知道了皓禎的身份後,吟霜不安了,自己的身份,非主非僕,到底會怎樣呢?皓禎告訴了吟霜自己獵白狐、放白狐的故事,吟霜用那撮白毛給皓禎繡了一個絹屏,皓禎真是感動極了,他和吟霜相愛了。

皓禎和公主的婚期到了,直到皓禎和公主五天以後都沒有圓房。皓禎的母親雪如找到皓禎,皓禎告訴母親自吟霜的事,除了白吟霜肩上的梅花烙印。

雪如看到了白吟霜,她說不出責備的話,把白吟霜帶回王府當丫頭,希望過幾年後皓禎再把她收成二房。白吟霜進了王府,可皓禎和白吟霜的戀情卻被公主發現了,公主百般折磨白吟霜。

皓偵發現後,怒不可遏,他把公主罵了一頓,白吟霜和皓禎的事也瞞不住了。父親罵皓偵,白吟霜求情,卻昏倒了,原來她有了身孕,這使白吟霜死裡逃生,她因此被接納為姨太太。

可貝隆的來訪把一切都揭穿了,他認出白吟霜是賣唱的歌女,而且,白吟霜在混亂中也被公主的奶媽絆了一交失去了孩子,讓雪如見到了她身上的梅花烙印。

吟霜的身世雖已大白,可憐的雪如卻不能相認,這是全家要受牽連的欺君大罪,是必須死死咬住的秘密,雪如更加愛吟霜了。

吟霜是白狐的傳言不脛而走,公主請來道士,把吟霜抓了起來,雪如說出了真相,吟霜是自己的女兒。這個秘密被一直嫉妒皓禎的庶出的皓詳洩露了,碩王府被抄家了,王爺、雪如和皓禎被關了起來。

皓禎將判死刑,吟霜決定在午時和皓禎同時死去。公主為皓偵求情,因為皓禎畢竟是她的丈夫,皓禎被救了回來,可吟霜卻死了,皓禎抱著吟霜的屍體走了,把塵世的一切都拋到了身後。

《梅花三弄》的第二部《水雲間》同樣創作於1993年。

瓊瑤在《後記》中道:

《水雲間》的故事,是三個故事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

一個。浪漫的一群藝術家,浪漫的西湖,浪漫的時代和浪漫

的愛情。這故事惟有在“一湖煙雨一湖風”的西湖發生,才

有說服力。可惜我的筆,寫不出西湖的美。幸好有電視鏡

頭,能捕捉住西湖的美。《水雲間》雖然是個浪漫的故事,

卻是三個故事中,寫“人性”比較深入的一部。透過“梅若

鴻”這樣一個人物,來寫“現實”與“理想”的距離。透過

三個女人和他的糾纏,來寫“不太神話”的“人”!

我寫作的最大缺點,就是往往會“神化”我小說中的人

物,也“誇張”了一些情節。我的朋友們常對我說:我小說

中的愛情,世間根本沒有。我聽了,總會感到悲哀。《水雲

間》雖然是“不太神話”的,卻也有它“神話”的地方。最

起碼,這書中的三位女性,芊芊、子璇、翠屏,都是近乎

“神化”和“理想化”的!我深愛她們每一個!

《水雲間》的故事發生在1929年。

美麗的西湖邊上,有一個由小有名氣的汪子默辦的醉馬畫會,梅若鴻是畫會中被認為最有天分的一個。

梅若鴻因機緣巧合,認識了美麗的杜芊芊,梅若鴻把杜芊芊帶回畫會。此後,杜芊芊和畫會結了緣,她儼然成了畫會的一員。

梅若鴻因為酷愛畫畫,在外浪流了10年,他在西湖邊上有一間破房子,他說:“水是西湖,雲是天,我的小木屋就在西湖與天之間,我梅若鴻就住在水和雲之間,所以叫‘水雲間’!”

子默的妹妹子璇把芊芊帶到了水雲間,芊芊看到了梅若鴻的窮窘,她想學子璇一樣關心梅若鴻,卻傷了他的自尊。

芊芊又到了畫會,她看來有些憂鬱,有些憔悴,她和她家那位卿姨娘起了衝突,父親杜世全偏袒卿姨娘,狠狠地責備了她。芊芊到了煙雨樓,忍不住就把自己的煩惱和盤托出,她真恨這個“一夫多妻”制!這些走在時代尖端的、前衛的“醉馬畫會”的成員,有的攻擊中國的婚姻制度,有的說女性被壓抑了太久,已不懂得爭取平等,卻沒有具體的辦法來幫助芊芊。

他們一起出遊,碰到了一個怪老頭,那怪老頭唱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

真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是銷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徹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

怪老頭說了一個《梅花烙》的故事,又把一個梅花簪子送給梅若鴻,梅若鴻又送給芊芊。芊芊又來找梅若鴻,梅若鴻還是拒絕了芊芊,芊芊和子默成雙成對了。

芊芊不能忍受梅若鴻這樣對自己,她去了上海,可她還是想著梅若鴻。梅若鴻呢?因芊芊的離去,他訪惶失意,愛著他的子璇來給他安慰,他也沒有拒絕。

一個月後,芊芊從上海回來了,她在胸前紋了一朵梅花,梅若鴻和芊芊相愛了。

芊芊和梅吉鴻的戀愛被芊芊父親知道後,他無奈地把梅若鴻安排在自己的公司當經理,可梅若鴻根本沒有經商才能,他把公司弄得一團糟。

梅若鴻說靠畫畫功成名就的人也有很多,芊芊的父親對他說:“我給你兩個月的時間,我為你開一個畫展,我會租下杭州最好的場地,攬翠畫廊!所有畫筆畫紙裱畫錢,全由我投資!如果你成功了,我就承認你,如果你失敗了,你就再也不要到我面前來唱高調!至於成功的定義,我並不要你的畫賣大錢,只要看看你能不能在藝術界引起迴響,受到肯定!”

梅若鴻開始作畫了,連子璇懷孕了來找他,他都置之不理,芊芊知道後,還是原諒了梅若鴻。

畫展如期舉辦了,梅若鴻的畫不但沒有得到好評,而且還有批評的聲音,梅若鴻失望了,可畫展的最後一天,一個人買走了梅若鴻的二十幅畫,杜家為此大擺宴席。可子默帶著這二十幅畫來了,他當眾燒了這些畫。

這把火燒掉了梅若鴻的自信,但芊芊卻毅然和家庭決裂,嫁給了梅若鴻。芊芊脫掉了華服,每日荊欽布裙,忙著洗衣燒飯,忙著柴米油鹽,忙著清潔打掃,還要忙著整理吉鴻的畫具畫稿。她忙來忙去忙不完,小屋內永遠維持纖塵不染。而若鴻,他確實不曾為養家活口擔憂過、操勞過,他只畫他的畫,由早畫到晚,由秋畫到冬。

梅若鴻15歲時成親的妻子帶著女兒找到了他,芊芊崩潰了。芊芊回到家中,跪在父親的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然後隨父親去了上海。

若鴻從他的“天上’,又落到“人間”來了。他的身邊,有個病得奄奄一息的妻子,有個年幼而營養不良的女兒,家庭的責任,就這樣沉甸甸地對他壓了過來,梅若鴻這才知道,柴米油鹽醬醋,居然件件要錢,他只能靠自己了。可他並沒有謀生的技能,他的畫又賣不出去,他的妻子翠屏不忍拖累他,投湖自盡了,梅若鴻也呆了。

子默去上海找回芊芊,芊芊喚醒了梅若鴻。

十年後,汪子默和梅若鴻,在畫壇上都有了相當的地位。

《梅花三弄》的最後一部《鬼丈夫》還是創作於1993年。

這部小說是瓊瑤作品中較為特別的一部,它是瓊瑤的秘書根據瓊瑤的電視劇劇本和《禁門》編寫的。瓊瑤作品全集中未收入這篇作品。

瓊瑤在《後記》中道:

“《鬼丈夫》和《禁門》的基本架構,變化不大,是三個故事中,維持原小說韻味最多的一個。故事背景,改在民初,故事發生地點,移到了湖南的邊城,帶一些苗族及土家族的地方色彩。故事中,增加了‘紫煙’這條線,增加了“老柯’這段情,增加了‘面具’的安排,也增加了很多新的人物。對於‘捧靈牌成親的痴情,和身為‘鬼丈夫’的種種無奈,有比較細膩的描述,自然比原來的‘中篇’有更大的可讀性。

“《鬼丈夫》的小說,因為我實在太忙,是由彭樹群小姐根據電視劇本和《禁門》所改寫的。”

《鬼丈夫》的故事發生在1914年。

樂梅和表哥去觀看一個面具舞的表演,卻發現舞者想要殺死一隻可憐的白狐,樂梅仗著酒勁,衝上去放了白狐,自己卻中了箭。一個舞者柯起軒找到了樂梅,他發現了樂梅手腕上的梅花胎記,他說出了樂梅的名字,樂梅驚訝極了,起軒要樂梅五天後到集上會面。

柯起軒告訴好友楊萬里,自己和樂梅從小就認識,並訂了親,可自己的父親失手殺了樂梅的父親,此後,父親就一直鍥而不捨地造訪樂梅的母親映雪,努力嘗試贖罪,但對方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

五天後,樂梅去了起軒說的集會,她看中了一個繡著一隻白狐的繡屏,起軒買了送給樂梅。十二天後,起軒又找到了樂梅,他知道樂梅一樣思念著自己,回家後,他要父母給自己提親,因為這是命定的姻緣。

起軒的父母和起軒一起到了樂梅家,樂梅的母親知道來意後一口回絕了,起軒不顧一切地說出自己和樂梅之間的愛意,樂梅被起軒的身份弄呆了,她恨起軒。

柯起軒又見到了樂梅,可他無法解開樂梅心中的結。樂梅的母親知道樂梅又去見起軒,她氣得把樂梅趕出了家門。樂梅去找起軒的路上掉下了山谷。起軒知道後衝進了樂梅家,他的奶奶和父母也來了,柯家的誠意終於打動了映雪,映雪同意了樂梅和起軒的婚事。

可一場大火卻燒燬了起軒,大火不僅燒壞了他的嗓子和右腿,還燒了他全身的皮膚。他的臉已經不能說是一張臉了,而是一幅可怖的烙印,起軒決定要獨自面對這種噩夢。樂梅的家人瞞著她,告訴她起軒被燒死了,樂梅見到了起軒的墓,她相信起軒已經死了,她抱著起軒的靈位成了親。

起軒住進了自己家的荒園落月軒,這是傳說中的鬼園,樂梅卻著迷了,她希望能在鬼園中找到起軒的靈魂,她非但不怕,還充滿了期待。

樂梅終於見到了起軒,可起軒說自己是園丁“老柯”,樂梅相信了,此後樂梅常來打聽起軒的事,起軒也只好裝下去。

柯家伶俐的丫頭紫煙偷偷地又把起軒寫的詩放在了樂梅的桌上,樂梅太高興了,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和陰界的起軒溝通了。

起軒裝不下去了,他離開了落月軒,去了好友楊萬里處。樂梅找不到可以和起軒交流的老園丁,她茫然地想自殺。

家人無奈,只好把起軒還活著的事告訴了樂梅。

樂梅對起軒的一片真情終於打消了起軒的自卑,他們再一次舉行了婚禮。

39.尋求突破:《新月格格》

《新月格格》創作於1994年。

這是瓊瑤對歷史小說和宮廷小說的進一步嘗試,也許瓊瑤想在她自己所寫的言情小說這一領域之外,尋求一種新的突破,企圖對在台港有著悠久深厚傳統的歷史小說注入新的內涵和創造一種新的小說樣式。

《新月格格》梗概:

威武將軍努達海救了端親王的女兒新月格格和兒子至善。他把新月格格和至善帶回皇宮,最後,新月被安排在努達海家住下了。

努達海有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雁姬,有一個兒子驥遠和一個女兒珞琳。驥遠愛上了新月,而新月愛上了努達海。努達海也愛新月,但他無法拋開自己的內疚感,便自動請纓去戰場,但努達海戰敗了,他想自刎,新月及時趕到,她說服了努達海,回到京城,努達海終於決定娶新月。

雁姬對努達海和新月充滿了怨恨,她折磨新月,努達海發現後,又指責雁姬,雁姬更恨了。

驥遠娶了另一個格格塞雅,但他還在想著新月,對塞雅反而很冷淡,塞雅不知內情,和新月的關係很好,驥遠在氣憤之下,也請纓要上戰場。努達海知道驥遠並不太會用兵,他和驥遠同時上了戰場。

戰場上的廝殺,使得驥遠的心胸開闊了,在即將勝利之時,驥遠得意忘形,躲在一邊的敵人射擊了他,努達海見了,擋住了射向驥遠的箭,努達海死了,新月自刎在努達海的面前。

40.難再輝煌:《還珠格格》《蒼天有淚》

《還珠格格》和《蒼天有淚》這兩部大部頭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三集)都完成於1997年。

很明顯的是,瓊瑤感覺到已經深度降溫的瓊瑤熱之後,極力想捲土重來。

對這兩部作品,瓊瑤都非常用心,花了很大的力氣。

從作品的選題,情節的構思,厚度、深度和力度方面,瓊瑤都在尋找最佳突破點。

然而,最燦爛的輝煌已經無法重現了。

雖然這兩大部作品,和電視連續劇同時推出,希望相互之間能借助發力,而且還加強了廣告的宣傳作用,但收到的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轟動效應確實是造成了,億萬觀眾和讀者又重新把目光聚集到這兩部作品上來,但再沒有以前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效果。

從文學意義上來說,這兩部作品都不是成功之作,並且給予了那些苛刻的批評家們以更多的口實。

當然,瓊瑤並不在乎這些,正如她在《還珠格格》出版時在“全集自序”的補序中說:

“轉瞬間,8年的時光已成過去。在這8年間,寫作仍然是我生活的‘主題’。所以,上面所說的44本書,已經陸續增加到引本。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還會繼續寫作。到底這部‘全集’共有多少著作,可能不是現在能夠預卜的。但願,我的讀者們喜愛我每一本新書,支持我繼續努力,讓這套全集,能夠越來越茁壯。那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幸福,和我的快樂了。”

《還珠格格》雖然不是瓊瑤成功的作品,其文學上的幼稚和淺薄之處,可以說是一望可知的。但瓊瑤的這部作品拍成的電視劇卻贏得了觀眾。

瓊瑤的小說基本上都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其實瓊瑤熱的降溫,與瓊瑤電影電視劇的太多和氾濫有很大的關係。

瓊瑤的大部分影視作品,其實是誇張了她小說本身中的那些纏纏綿綿、恩恩怨怨、哭哭泣泣,影視中雷同的痴男怨女情感糾葛,讓許多觀眾都看膩了,最後只能留住一部分少男少女、家庭主婦類的觀眾。

但是瓊瑤的《還珠格格》卻讓瓊瑤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影視界的評論家們認為,雖然《還珠格格》的人物:“依然操一口文縐縐、書面化、優美得讓人受不了的瓊瑤腔,但劇情中喜劇、幽默傾向,平民化的‘小燕子’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神話一般讓人不敢相信卻又吸引人看下去,瓊瑤任憑原有的抒情風格、俊男靚女的青春氣息而任意翱翔起來,居然將一部分知識分子、中年人,甚至過去對瓊瑤劇‘深惡痛絕’的人裹挾進去,工作之餘,茶餘飯後,也來‘瓊瑤’一回,掬一把同情之淚似乎不太可能,開心一樂,關心一回劇中人的命運卻跟‘玩兒’似的,讓人覺得來了興趣。”(見吳楚《“格格”如何贏了“皇上”》一文)

《還珠格格》電視劇收視率的成功是非常明顯的。

對於這一點,傳媒輿論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劉影《換種心情看瓊瑤》一文,代表了廣泛的意見:

瓊瑤劇的觀眾應該是女人,男人愛瓊瑤簡直比當眾磕瓜子更罪不可

赦。雖然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都不敢坦然地說自己心儀瓊瑤劇,平和一

點的女人告訴你她愛看三毛、張愛玲;才女則多半會報出瑪格麗特杜拉

斯、波伏娃或村上春樹這類名字。其實多數女人都會看瓊瑤劇看得極投

入,就算她的專業是理論物理或生化工程。

我自己是可以一邊念卡夫卡一邊感動於瓊瑤劇的人,後一點我在婚

前一直沒有對我飽讀詩書的先生坦白;而我婚後則坦然佔用他看專題新

聞的時間大看瓊瑤劇,對他的規勸抱怨充耳不聞。

理智上來說,當然可以羅列出瓊瑤劇的種種不好:不深刻、不真實、

裝腔作勢、造作、虛偽——它把愛情裝飾成糕點鋪的奶油蛋糕,它的主

人公全是對愛情誇誇其談的白痴;它的語言令人作嘔,上至帝王將相才

子佳人,下至販夫走卒一式一樣說著瓊瑤式的抒情話語;它的劇情老套,

一定有人哭有人寫詩有人下跪打耳光鬧自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十來

歲就明白麵包比愛情更實惠,而瓊瑤的主人公還在“好純情”地要愛不

要命。

然而看電視劇,並不需要和理智掛鉤,你看看,還看得挺高興就成

了。

《還珠格格》就讓我們看得挺高興,朋友聚會時也多了一個話題。

大家都挺喜歡小燕子的“無厘頭”,討厭紫薇的“愛你愛得好心痛”,

沒有人像林黛玉一樣做淚人兒,瓊瑤這一次夠輕鬆,幽默感也有分寸。

幾張真正年輕、新鮮的面孔,是剛上市的小青菜,看看也舒服。

中國人都有一種“平民化”的惰結,看見小燕子敢在皇宮裡無法無

天,皇帝被騙得團團轉,皇后被戲弄,年輕英俊貴族的公子愛上民女,

就會覺得滿足,覺得開心。而皇帝也竟有狡黠的、脆弱的、幽默的、人

情味的一面,老百姓便深深地感動了。

現代人又都有一種“懷舊”惰結,雖然誰也說不清這“舊”到底是

什麼。也許極度商業化、貨幣化的社會中,我們也需要一點白日夢來慰

藉錙銖必較的人生。因此看見那些年輕的、紅潤的面孔,看見他們為最

無功利的愛而歡笑哭泣,看見他們的故事那麼多彩而傳奇,被日日禁錮

在鋼筋水泥中的我們不能不沉浸了、觸動了、忘情了。也許女人,沒有

一個人不想成為瓊瑤劇的主人公。她們永遠年輕、美好、純潔,被深深

愛著;她們遇到的男人,有風采、有情趣、有地位、有錢(當然他們都

不談錢,嫌俗氣)。而如今社會,早已沒有才子佳人可歌可泣的傳奇愛

情了,所以女人在瓊瑤劇裡找到了安慰,找到了共鳴與微弱的希冀。

《蒼天有淚》的情況和《還珠格格》差不多。

這部小說,瓊瑤是在1994年開始動筆的。

在《蒼天有淚》的後記中,瓊瑤談到:

“那時,我寫完《煙鎖重樓》,很想寫一系列的民初小說,《蒼天有淚》就是計劃中的一部。這部小說寫得有些艱苦,寫寫停停,始終不曾完稿。在這期間,我又對清代小說發生了興趣,中途,停止了《蒼天有淚》,去寫《還珠格格》。直到《還珠格格》寫完,我才定下心來,幾乎是不眠不休的,把這部五十幾萬字的小說,一口氣寫完了。”

關於這部小說的寫作,瓊瑤依舊強調她那直覺的方法論:“愛”、“美”和“真情”。

不過,情況卻在發生變化,在這裡我們不能不感覺到“理論是灰色的”,瓊瑤的聲音似乎變得蒼白和無力。

缺少生命真實體驗的底蘊,瓊瑤小說愛的主題當然就讓人感到遺憾的空洞和乏味。

瓊瑤說:

“我從事寫作,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歲月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變。我常常在自我分析,也常常在自我檢討,總覺得我一直是個非常理想化的人。儘管在生命裡,也有無數坎坷,也受過挫折,我依然是相信‘愛’,相信‘美’,述說人類的“真情’,一直是我寫作的主題。我這種固執,是帶著一點‘天真’的。可是,世界畢竟不像我的小說那麼美好,人性也有它醜陋的一面。這些年來,我已體會到,‘善與惡’像是同胞兄弟,有著相同的‘血緣’,並存在我們的生命裡,主宰著我們。人性的戰爭,因而無休無止。

“就是這個概念,引發了《蒼天有淚》這個故事。造就了‘雲飛’和‘雲翔’這一對兄弟。在這本書裡,我寫了善,也寫了惡,寫了生,也寫了死,寫了愛,也寫了恨。許多地方,我自己帶著感動的情緒去寫,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感動讀者。”

對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圖解和演繹,由概念而產生故事,而產生善、惡、生、死、愛、恨,瓊瑤的出發點就錯了,這恰恰就是這本書失敗之處的致命傷。

瓊瑤似乎自己也感覺到什麼,她也談到了自己許多的不滿意:

“我一向不喜歡解釋自己的作品,因為,那些‘解釋’應該在小說裡已經傳達得很清楚了。如果傳達得不夠,是作品的失敗,現在,我的看法還是這樣。所以,我不再費言了。

“一部“長篇小說’,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對我來說,寫作從來沒有‘容易’過。對這部小說,我自己也有許多地方不滿意,總覺得,文字不夠用,辭藻不夠用。‘寫作’沒有因為熟練而變得容易,反而越來越難了。希望我的讀者們,能夠帶著一顆包容的心,來看這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