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作品與賞析(一)
1.初戀的自白:《窗外》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瓊瑤人生中的里程碑和轉折點——《窗外》。
《窗外》並不是瓊瑤寫作的第一部小說,但卻是她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在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中,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義。
《窗外》寫作於1963年,瓊瑤正處於內憂外患,生命的考驗達到白熱化的激烈高峰,她的天才經過長時期的積累、整合、鑄造、砥礪,厚積薄發,正在尋找痛快淋漓的突破口,《窗外》的寫作,正可謂適得其時。
瓊瑤寫作《窗外》,不僅僅是天才,也不僅僅是運氣,那裡有她真實的情感寄託,有她的人生觀和方法論的自我總結和梳理,《窗外》是瓊瑤真實生命的一部分。
瓊瑤回憶她寫作《窗外》時的心情:
“在寫《窗外》以前,我嘗試過很多長篇的題材,寫了《煙雨濛濛》的第一章,寫不出第二章。也寫了許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寫不出第二章。總覺得心頭熱烘烘的,有件心願未了。最後,我決心寫《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戀,這件戀愛始終撼動我心,讓我低徊不已。我終於醒悟,我的第一部長篇,一定要寫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窗外》是瓊瑤人生的寄託。
在瓊瑤的這部小說前十四章中,真真實實可以看出她自己真實的故事,和自己真實的生活場景。
《窗外》是瓊瑤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第一部成功和引起轟動的小說,這部小說基本上可以說是瓊瑤那段初戀生活的寫實。
瓊瑤自己也承認,書中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都很真實。所寫的江雁容的家庭背景,也是瓊瑤生活中真實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方只是書中把瓊瑤實際生活中的兩個弟弟合併成了一個人,以免人物太雜。
《窗外》十四章以後的情節,和瓊瑤自己真實的人生,就大有出入了。
瓊瑤初戀的經過,和它帶給瓊瑤的傷痛,在這部書中,都有著真實的描寫。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瓊瑤,理解她的作品,下面就大致地看一看《窗外》所描寫到的真實人生的內容。
《窗外》的開頭,瓊瑤接受了平鑫濤的建議,由女主角江雁容一個人獨自出場。
江雁容一個人獨自走著,她想:
“有房子就有窗子”,她微笑地想,“有窗子就有人生活在窗子裡面,可是窗子外的世界比窗子里美麗。”她仰頭看了看天,眼睛裡閃過一絲生動的光彩。
顯然,17歲的江雁容是個充滿了憂鬱和想法的女孩,她在家裡,和優秀的會畫的小弟,總考一百分的小妹相比,顯得是那麼的渺小,使人從不去注意她在文學上的天賦,以及她細膩的,需要人關心的內心世界。
她獨自一個人,極想有個可以敘說的人,這個人要能關心她,要能夠配得上她的才氣。
17歲的年齡,花一樣的年齡,當同伴們還在無憂無慮,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煩惱的時候,江雁容的心中卻是一片陰影。
她無法擺脫師從名家學習繪畫的小弟的陰影,她無法擺脫總是考一百分,考98分就會哭泣的小妹的陰影,她無法擺脫教授的女兒考不上大學的陰影,她更無法擺脫爭強好勝的母親希望的陰影,因此,她只有更煩惱,更憂鬱。
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還是展現在她的面前了,最後一個的學校生活還是到來了。
江雁容不但來到了學校,而且還來得很早,因為校園裡有她熟悉的夥伴,有她引以為傲的“國文”。
她雖是纖細的,憂鬱的,但又是調皮的,倔強的。她抓住了國文老師的錯誤,以及常給國文老師出難題,結果換來了另一個國文老師——40歲的康南。
40歲的康南,妻子去世多年了,女兒也死去了,康南沉浸在這種悲痛中,他除了上課,其餘的時間裡,他是孤僻的。
康南在這個學校裡已經教了7年的國文,由於課上得好,深受學生的愛戴。江雁容的同學因康南的來到,都很興奮。
江雁容對康南的來到,並未像好朋友那樣興奮,她依然無動幹衷,她還是那麼靜靜的,似乎並不想要引人注意,她隨時在感慨著窗外的紅花、綠草、浮雲、小橋,也感慨著自己。
當她數學考不好,母親拿考一百分的小妹和她比較時,她甚至倔強地說:“媽,你別這樣不滿意我,我並沒有向你要求這一條生命,你該對創造我負責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滿意我,你最好把我這條生命收回去!”
母親對於江雁容的這般話,也是感到震驚的,她不知自己的這個女兒為何會這樣,她也是忙碌的,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做家務,還要協助丈夫的事業。她沒有能夠給予江雁容更多一點的愛,她只是感到震驚,感到憤怒,她依然喜歡著“怎能讓人不寵她”的妹妹。
康南默默注視著江雁容,這個敏感的女孩,這個國文一百分數學20分的女孩,這個容貌像“中國古書裡倚著芭蕉扶著丫環的古代少女”的女孩。
看著她纖細、嬌小的身影,康南老師心中對這個精靈古怪,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的女孩充滿了愛憐。康南留心著她,關注著她,他特別用心地對待江雁容的作業,他用詩詞給江雁容批改作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江雁容不但佩服起老師,心中還因在家中沒有得到溫暖,而轉向了老師。
這似乎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
江雁容開始不再憂鬱,不再悲觀,她覺得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愛。江雁容是恣意的,她並不擔心什麼,她隨意地抒發著自己的感受。
精通古文的江雁容用她那浪漫而又有情調的心,在兩片樹葉上填了兩闋詞。
第一闋是《憶王孫》:
飛花帶淚撲寒窗,夜雨悽迷風作狂。寂寞深閨恨更長,太淒涼,夢繞
魂牽枉斷腸!
第二闋是《如夢令》:
一夜風聲凝咽,吹起閒愁千萬。人靜夜闌時,也把夢兒尋遍,魂斷魂
斷,空有柔情無限!
瓊瑤心中的這種情愫暗生的日子到底能維持多久呢?
40歲的康南和18歲的江雁容這種極不為世人看好的師生戀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瓊瑤通過江雁容的故事,繼續在講述她自己的人生經歷。
江雁容望著竹子發了一陣呆,又抬頭看著窗外的藍天,和那飄浮著的白雲。說:“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忙著照顧弟弟妹妹,就搬一張椅子放在窗口,讓我坐在上面。我會注視窗外,一坐好幾小時。”
“那時候,你的小腦袋裡想些什麼呢?”康南問。
“想許許多多東西,想窗外多可愛,希望自己變成一隻小鳥,飛到窗子外面去。”她嘆了口氣,“一直到現在,我對窗外還是有許多遐想。你看,窗子外面的世界那麼大,那麼遼闊,那外面有我的夢,我的幻想。你知道,一切‘人’,和人的‘事’都屬於窗子裡的,窗外只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裡,是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她把頭靠在窗檻上,開始輕輕地哼起一個兒歌:
“望望青天高高,我願變只小鳥,撲撲翅膀飛去,飛向雲裡瞧瞧!
康南走過去,站在她身邊,感嘆地說:
“那麼,你所謂的‘窗外’,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嗎?”
“大概是,”江雁容說,轉過頭來,深深地望著康南:“不過,我始終在追求著這個境界。”
“可憐的雁容,”康南搖搖頭,“你可能永遠找不到這境界。”
“那麼,我會永遠守著窗子,望著窗外。”
從他們相戀開始到這裡,就已經預示了這將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在這之前,江雁容在家裡受了委屈,無法傾述,她把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寫下來,尋求老師的幫助。
四十多歲的康南知道江雁容的這一舉動意味著什麼,他痛苦,他掙扎,同時他也對這個女孩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他努力控制著自己,他稱江雁容為“孩子”,他把自己的故事也告訴了江雁容,兩個同是有“故事”的人碰到了一起,很自然擦出了火花。
康南知道,自己和江雁容的愛是不為世俗看好的,因此,他很矛盾,也很焦慮,甚至他都不敢主動去找江雁容。他只能被動地等待江雁容來找他。
江雁容的好朋友周雅安最先知道她的戀情,她叫江雁容不要逃避!她用江雁容以前說的話來回答江雁容:“‘愛’的本身是沒有罪的,愛,沒有條件,沒有年齡、金錢、地位、人種一切的限制!”
江雁容生病了,康南細心地為她準備了藥。同學之間開始有關於他們的傳聞,江雁容聽到的全是指責康南的話語,她想自己是不應該拖累康南的。女朋友周雅安也勸她叫她放手,因為大家指責的都是康南,江雁容說早就知道,康南對自己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影子,他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局的,自己命中註定是要到這世界上來串演一幕悲劇!江雁容決定懸崖勒馬!
江雁容開始用功,想考上大學。大學考試結束了,她騙母親說到好朋友周雅安處,又到了康南處,見到了康南,她撲到了康南的懷裡。
她又開始往康南處跑,可有一天,母親告訴她,她已經落榜了,她昏了過去。
優秀的弟弟妹妹都來關心她,她不理,要好的同學都來安慰她,她也不理,而且,周雅安把康南和她的戀愛說成了是康南在勾引她,她感到被出賣了。
她跨進了一家藥房,一小時內,她走了十幾家藥房,收集了三十幾片安眠藥。回到家中,她平靜地吃飯,還幫媽媽洗了碗。
江雁客給老師寫了一首詩:
我值何人關懷?
我值何人憐愛?
願化輕煙一縷,
來去無牽無礙!
當細雨溼透了青苔,
當夜霧籠罩著樓台,
請把你的窗兒開,
那飄泊的幽靈啊,四處徘徊!
那遊蕩的魂魄啊,渴望進來!
啊,當雨絲溼透了青苔,
當夜霧籠罩了樓台,
請把你的窗兒開,
沒有人再限制我的腳步,
我必歸來,與你同在!
我必歸來,與你同在!
江雁容寄了信,回家和媽媽告了別,回到自己和妹妹的臥室,模模糊糊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跟著父母東西流浪,她彷彿看到那拖著兩條小辮子的女孩,跟在父母身後長途跋涉。在兵荒馬亂的城裡,在蔓草叢生的山坡,她送走了自己的童年。只怪她生在一個戰亂的時代,從沒有過一天安靜的日子。然後,長大了,父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弟妹身上,她是被冷落的。她離撒嬌的年齡已經很遠了,而在她能撒嬌的那些時候,她正揹著包袱,赤著腳,跋涉在湘桂鐵路上。
她吃下了安眠藥。
幾乎和生活中的瓊瑤是完全一樣的,瓊瑤後來在《我的故事》中回憶自己的這段經歷時,就說是因為想起自己和父母曾一起死過一次,所以下了死的決心。顯然的,童年的生活給了瓊瑤太多的記憶,這種記憶的催迫和發酵,嚴重影響了她長大後的生活。
江雁容並沒有死去,她被救了回來。母親問她自殺的原因,她還說是落榜,母親告訴她不是這個原因,是一個她昏迷中叫過的名字。
江雁容的母親只有一個堅定的思想,這個戀愛是反常的,是違背情理的,也是病態而不自然的。她知道江雁容是個愛幻想的孩子,她一定把自己的幻想塑成一個偶像,而把這偶像和康南探合在一起,然後盲目地愛上這個自己的幻像。
她堅定地認為自己要把江雁容救出來,一定要救出來。和康南見了面,江雁容的母親更加肯定,覺得康南言辭閃爍,顯然並沒有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娶江雁容的決心,於是她對挽救江雁容有了把握。
可康南在和江雁容見面後,堅定了信心,他忘了答應江雁容母親的話,康南開口向江雁容的母親求婚。江雁容的母親憤怒了,她決定不顧一切地阻止江雁容,她要康南寫一份求婚書,康南寫了,江雁容的父親勸不回江雁容,他看了康南寫的求婚書,答應了康南的求婚,可母親沒有答應,她忽然給江雁容一個命令,在江雁容未滿二十歲之前,不許她和康南見面,否則,她要狀告康南引誘未成年少女。江雁容屈服了,她在家裡蟄居下來,一天一天地捱著日子,等待20歲的來臨。
江雁容的母親知道江雁容在怨恨自己,但她不得不如此,看著雁容消瘦下去,她把江雁容父親的學生引人家中,弟弟江麟和妹妹江雁若都捲進了這批青年中,並且把江雁容拉了進去。他們打橋牌做遊戲,看電影,這些年輕人帶來了歡笑,也帶來了一份年輕人的活力。江雁容冷眼看著這些,心中感嘆著:“媽媽,你白費力氣!”可是,她也跟著和他們玩,和他們談笑,甚至跟他們約會、跳舞。她有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
她開始細心地安排和康南的約會,有時只有幾分鐘,可母親又發現了,她一怒之下,把康南給告了,而且江雁容也受到了盤問。江雁容帶著滿臉被屈辱的憤恨,直視著江太太的眼睛,輕聲而有力地說:“媽媽,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第二天早上,江雁容的母親給了她一封信,信上寫道:
“孩子,沒有一個母親不愛她的子女,這份愛是無條件的付與,永遠不希望獲得報酬和代價。孩子,我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對是錯,全基於我愛你!小容容,如果我能灑脫到不愛你的地步,我也無需乎受這麼多的折磨,或者,你也就不會恨我了。可是,我不能不愛你,就在你喊著你恨我的時候,我所看到的,依然是我那個搖搖擺擺學走路的小容!”
看完了信,江雁容早已泣不成聲,她屈服了,她和康南見了最後一面。康南還在幻想一年後,她滿了20歲後,就可以來找他。
前面的這十三章,基本上是瓊瑤真實生活的再現,而隨後的四章,則和瓊瑤的生活有了較大的出入。
三年後,江雁容嫁給了在台灣無親無友的窮學生李立維。江雁容對周雅安說,三年來並不能把康南全然忘懷,但是,現在既擇人而嫁,以後就再不提,也不想這個人了!自己也欣賞、喜歡李立維,而且也被李立維的深情打動了。
江雁容開始安心當李太太,可新婚後不久,李立維就開始晚歸,他常和同事在外面吃飯,因為他怕同事說他怕太太。
結婚一年了,江雁容逐漸明白,婚姻生活並不像她幻想中那麼美好,她遭遇到許多問題,都是她婚前想不到的。首先,是家務的繁雜,這一關,總算讓她克服過去了。然後是經濟的拮据,她必須確算各項用度,才能使收支平衡,而這一點,是必須夫婦合作的。但,李立維就從不管預算,高興怎麼用就怎麼用。
江雁容開始不瞭解他了,李立維愛交朋友,朋友有急難,他赴湯蹈火地幫助,而她如果有病痛,他卻是疏忽。這使江雁容想起自己生病時康南對自己的體貼,如果康南在會是什麼樣呢?
第二年的婚姻生活,又在李立維和江雁容的不斷爭吵和懷疑中度過了。兩週年的結婚紀念日,李立維和江雁容請弟弟和妹妹看了一場電影。回家後,李立維要江雁容早點睡覺,江雁容卻去看月亮了,她說李立維不懂月亮。李立維憤怒了,他知道江雁容還沒有忘記康南,他強暴了江雁容。江雁容覺得這是自己對康南不忠的報應。
江雁容要離婚,李立維也知道自己錯了,他哭著請求寬恕,江雁容原諒了他。
颱風的季節來到了,江雁容要李立維下班後早點回家,可李立維經不住同事的誘惑和同事去了酒家,可颱風卻把家吹得七零八落,這一次,江雁容終於鐵了心決定和李立維分開了。
第二天早上,李立維回到家中,又開始對江雁容道歉,可江雁容不理他,他終於知道自己始終沒有得到過江雁容,他讓江雁容馬上離開。
江雁容離開了家,她去台南找康南。康南的學生羅亞文告訴她,康南已經不是原來的康南了,他已經徹底地垮了,希望江雁容不要再去打擾他。江雁容聽從了羅亞文的提議,正準備離開學校,可又看見了康南,“滿頭花白的頭髮,雜亂地豎在頭上,面容看不清,只看得一臉的鬍子。他的背脊慪接著,步履瞞珊,兩隻骨瘦如柴的手指”,江雁容終於知道羅亞文不要她見康南的原因——他已經不是原來的康南了。
她那詩一般的康南!那深邃的、脈脈含情的眼睛,那似笑非笑的嘴角,那微蹩著的眉峰,那瀟灑的風度,和那曠世的才華,這一切,都到哪裡去了?難道都是她的幻想嗎?她的康南在哪裡?難道真的如煙如雲,如夢如影嗎?多可怕的真實!她但願自己沒有來,沒有見到這個康南!她還要她的康南,她夢裡的那個康南!她朝思暮想的康南!
她不知自己該去何方。
後四章,和她自己的生活並不相同,但也並不是全無關聯,江雁容和李立維戀愛的經過和他們之間的對話,我們完全可以從瓊瑤的自傳《我的故事》中瓊瑤和慶筠之間的故事找到影子。
瓊瑤寫《窗外》的時候,她和慶筠之間還沒有產生真正的危機,甚至慶筠對瓊瑤的《窗外》表示出相當的寬容和讚許。但瓊瑤一定是預感到了什麼,她以一種詩人般神秘的敏感而虛構的《窗外》的後四章,和最終她和慶筠之間的真實結局,卻並沒有相差多少。
2.新的起點:《煙雨濛濛》
《窗外》的發表,是瓊瑤寫作成功的標誌,從此她真正地走上了她命定的職業寫作道路。
《窗外》的成功,極大地刺激和鼓勵了瓊瑤的創作熱情。
繼《窗外》之後,瓊瑤在同年的五月份,又開始寫另一部中篇小說集《六個夢》。
由於《六個夢》是中篇小說,瓊瑤寫了前三個夢,就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寫她繼《窗外》之後的另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煙雨濛濛》。
《煙雨濛濛》完稿之後,瓊瑤又接著她的《六個夢》的創作。
瓊瑤這樣拚了命地寫,完全和她的《窗外》在《皇冠》上成功的發表有關。
前面已經說過,瓊瑤《窗外》的發表,在家庭中引起一場很大的風波,激起了父母對她的憤怒。
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刺激,使瓊瑤更瘋狂地投入了寫作,她要證明自己,不僅僅只能寫自身的故事,而且也能像一個真正的作家那樣,寫出別的優秀小說。
瓊瑤的中篇小說集《六個夢》首先在《皇冠》發表,《煙雨濛濛》接著在聯合報副刊發表,這都是平鑫濤安排的,他既是《皇冠》的社長,也是“聯副”的主編。
平鑫濤是瓊瑤的真正的知音和賞識者,瓊瑤的成功,實在與平鑫濤分不開。
瓊瑤的長篇小說《煙雨濛濛》,是瓊瑤創作上的另一個新的起點和突破口。
《煙雨濛濛》的構思先於《窗外》,寫完第一章後,就無法繼續寫下去,但當創作完《窗外》後,《煙雨濛濛》卻很順利地創作完成了。
《煙雨濛濛》在瓊瑤的創作中,雖然不是最重要的~部長篇小說,但從瓊瑤的整個作品中看,《煙雨濛濛》的創作無疑給瓊瑤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煙雨濛濛》的發表,繼續給瓊瑤帶來了良好的聲譽。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平鑫濤接到瓊瑤的《煙雨濛濛》的稿件時,打算在聯副上刊載,可是,長篇小說的連載必須要報備,而當上面收到平鑫濤報備的時候,卻打了回票。給平鑫濤一句話說:
“瓊瑤?瓊瑤是誰?沒聽過這名字!聯副應該去爭取名家的稿子!”
平鑫濤聽了之後不太高興,把《煙雨濛濛》左看右看,鐵定這是部好小說。
於是,平鑫濤就利用了他的職權,連預告都沒有發,閃電推出《煙雨濛濛》,報社以為這是一部中篇,根本沒注意,一直等到刊載了一半的時候,有天社長一清早到報社,發現一群女學生等在報社門口買報紙,社長驚奇地問她們在幹什麼,女學生說:
“來不及等報紙送到家裡來,我們要上學呀!只好到報社來買!”
社長問她們要看什麼大新聞,她們說:“《煙雨濛濛》呀!”
驚愕的社長走進辦公廳,問大家:
《煙雨濛濛》是什麼?”
《煙雨濛濛》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依萍的女孩,她有一個複雜的家庭,父親是一個有錢有名的軍人,母親是父親的姨太太,柔弱的母親受不了父親另一個姨太太雪姨的欺壓,和依萍一起搬出了大家庭,自己居住。
每個月,父親都會給她們一筆生活費,這筆費用在支付了房租和伙食後,已經所剩無幾了,就是這樣,一段時間以來,這筆費用還是不能按時給她們,因此,每次要生活費,便成了依萍的一種負擔和屈辱,然而,為了生活,依萍還是不得不去。
在父親的家中,同父異母的哥哥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妹妹一件衣服可以花掉八百元,弟弟一輛自行車可以花掉四千元,而依萍和母親一個月只有一千元的生活費,在雪姨的挑撥下,父親都不肯給。
依萍的心中充滿了仇恨,她恨父親,而她又是倔強的,因此,衝突不可避免,在父親的鞭打下,依萍仍沒有屈服。依萍離開了父親的家,她想找一個工作,可以維持自己和母親的生活。但她這樣的學歷,只能憑著漂亮的外表去做花瓶,去做舞女。
依萍的母親知道後,寧願不吃飯,也不要依萍去做舞女,但是依萍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想去。
這時,父親陸振華不知是為了依萍的倔強,還是想起了什麼,他主動送了一些錢來,使依萍和母親能夠吃得飽,穿得暖,還答應以後定期給她們生活費。
依萍在父親的囑咐下,又開始到父親家,但她心中依然充滿了仇恨。
機會終於來了,另一個得寵的姨太太雪姨為自己的無用的女兒念萍介紹了一個優秀的年青人何書桓。和不會穿衣打扮的念萍相比,依萍是自信的,依萍要報仇,她計劃要搶走何書桓。何書桓在和依萍的交往中,也喜歡上了有思想的漂亮的依萍,而且他們的這段戀情也得到了雙方家長的同意。
可意外發生了,依萍寫的日記被書桓無意中發現,書桓沒有理會依萍現在對他的愛意,他採取了報復行為,他回過頭去找可憐的念萍,念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同時,善良的她還為自己又得到書桓而對依萍內疚著。
依萍強忍著雪姨的羞辱,裝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可出門後,她卻獨自一個人跑到外面淋雨。何書桓終究沒有熬過自己對依萍的愛意,他找到了正在淋雨的依萍,兩人終於和好如初。
這時,依萍發現了雪姨的姦情。母親和何書桓的勸說並沒有打動依萍,依萍不顧一切地把雪姨的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大怒,他把雪姨關了起來。可雪姨又被救走了,不但救走了人,而且還帶走了陸振華的一切財產。
陸振華氣得進了醫院,陸家的一切都沒有了,家庭破碎了,哥哥爾豪正在上大學,沒有了生活來源,妹妹墮胎的事也被依萍暴露了出去,弟弟也沒有人管了。
最可憐的是念萍,她對何書桓的失而復得充滿了喜悅,可依萍又奪走了書桓,父親和母親又都沒有了,她在留下一封遺書後,自殺了。
何書桓看到念萍的遺書,他對依萍所做的這一切徹底地傷心了,他選擇了離開。
所有的這一切,反而使得依萍在悔恨中挑起了一切,她處理了父親的後事,叫回了哥哥,並商量最後一點財產的處理。
最後,何書桓去了國外,在給依萍的來信中,他希望時間能沖淡一切,依萍在濛濛的煙雨中等待著。
《煙雨濛濛》中的陸依萍,既對她的父親陸振華另尋新歡雪姨,遺棄她和母親的封建家長的專制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憤怒的報復,又對她父親一反常態地企圖以重金收買,以使她馴服的做法採取了堅決的抗拒態度,表現了對金錢的蔑視。
從《窗外》到《煙雨濛濛》,瓊瑤為自己的小說找到了主題的定位,那就是新女性獨立、自尊、自愛、自強,不畏強權和社會習慣舊勢力的約束,追求美好的人生和夢想。
3.艱苦辛勞:《幾度夕陽紅》
瓊瑤的寫作開始步上了正軌,雖然這時在她的生活中有很多哀愁和不幸,但她的全部心身已經撲在了寫作上,寫作已經成為她的一切,成了她的第二次生命。
1964年,瓊瑤繼續在《皇冠》上連載她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幾度夕陽紅》。
這是瓊瑤第一次“邊登邊寫”。
《幾度夕陽紅》寫作不久,瓊瑤的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就是她和慶筠的離婚。
剛離婚那段日子,瓊瑤情緒低落。
她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覺得我這一生,似乎做什麼都做不好。既不能成為好女兒,又不能成為好妻子。回憶這5年的婚姻生活,我實在有太多太多的錯誤。離婚,是結束兩個人的悲劇。我雖然有這種觀念,真正離婚後,卻感到無限的惆悵。畢竟,慶筠和我做了5年夫妻,畢竟,他是我兒子的父親呀!好一陣子,我無法寫作。對著稿紙,會忽然悲從中來,抱著兒子,也會情不自禁地悄然落淚。這種情緒,無法讓任何人瞭解。傷情之餘,文稿的速度很慢,那時,《幾度夕陽紅》已在《皇冠》上連載,這是我第一次‘邊寫邊登’。《皇冠》登我這篇小說,為了遷就我的情緒,每個月刊出的字數忽長忽短。”
儘管《幾度夕陽紅》的寫作是這樣的不順利,但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著瓊瑤。有一天平鑫濤來看瓊瑤,興沖沖地站在瓊瑤的客廳中,對瓊瑤很“肯定”地“宣佈”一件事:
“下個月開始,我要在“聯副’上刊載你一部長篇小說,你最好馬上就去寫!”
瓊瑤大驚失色。
這怎麼可能呢?
《幾度夕陽紅》還沒寫完,瓊瑤自己覺得頭腦有限,怎可能再開始一部長篇?何況她的情緒低落,何況她還要帶孩子,何況,何況……
還是平鑫濤的鼓勵給了瓊瑤勇氣。
平鑫濤告訴瓊瑤,在《聯合報》副刊連載《煙雨濛濛》的時候,報社裡沒有人知道瓊瑤!但是,後來他們報社開編輯會時,大家居然提出來:“我們怎麼不去爭取瓊瑤的長篇小說?”言下之意,《皇冠》有瓊瑤的長篇,聯副沒有瓊瑤的長篇,是平鑫濤徇私了!
平鑫濤對瓊瑤說:
“聯合報是台灣第一大報,能擠上聯副,不像你想象那麼容易!現在聯副要你的稿子,我就一定要上你的稿子!因為,這對你太重要了,僅僅一本《皇冠》,不夠來肯定你!”
“可是,”瓊瑤信心不足地說,“我寫不出來呀!”
“你寫得出來!”平鑫濤重重點頭,毫不懷疑。“今天我就是用逼的,用催的,用榨的,我也要逼出你另一部長篇來,你最好馬上就去寫!我給你15天的時間!”
“那麼,那麼,”瓊瑤開始心慌起來。“《幾度夕陽紅》怎麼辦呢?”
平鑫濤已為瓊瑤作好了安排:
“《幾度夕陽紅》不能停,你要做一個計劃,半個月用來寫《幾度夕陽紅》,另半個月寫新長篇,兩部小說同時進行!”
平鑫濤還告訴瓊瑤:
“你需要僱一個人,來幫你燒飯帶孩子,像你這種人,是不應該埋沒在廚房裡的!明天,我去幫你物色一個傭人!……你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去努力地寫!你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用來哀悼你的婚姻或過去!”
瓊瑤被平鑫濤的話震驚和打動,她終於鼓起了勇氣,繼續向前努力衝刺。
新長篇“如期”在《聯合報》副刊連載,書名是《菟絲花》。
而《幾度夕陽紅》並沒有因此停止,它繼續在《皇冠》上連載。
平鑫濤說對了;瓊瑤做得到。她確實做到了。
但瓊瑤為之付出的艱苦的勞動,卻是外人無法想象的。兩部小說寫到後期,瓊瑤甚至必須用紗布纏住她腫痛的手指,勉強握著筆會寫。但是,瓊瑤並沒有馬虎,她很用功地寫完了這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小說。
瓊瑤創作於1964年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幾度夕陽紅》,字數有34萬之多。
小說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故事發生在1963年夏的台北。李夢竹為了家庭的入不敷出而煩惱著,可愛而懂事的女兒曉彤到了要社交的年齡,愣頭愣腦的兒子曉白正處在發育的年齡,這都需要錢。為了女兒參加好朋友的生日宴會,李夢竹不顧丈夫的羞辱,拿出了自己珍藏了20年的衣服給女兒穿。
曉彤穿著這件復古的,並不時髦的衣服,去參加同學的生日宴會。然而,她是安靜的、羞怯的、不自信的,甚至她連舞都不會跳。魏如峰是一家大紡織公司的經理,他有時紈絝,但他對舞場上的女子並不真心,直到他被喜歡他的表妹何霜霜,拉來當舞伴時,他一眼看到了曉彤,“一顆小小的小星星”,他拉著曉彤,躲在書房裡獨自教曉彤跳舞。曉彤被他迷惑住了,畢竟一個年輕有為,英俊漂亮,有著很好的社會地位,有著很豐富的社會經驗的青年,是單純的曉彤不能抗拒的。
同時,一個成功的畫家王孝城也進入他們的生活。王孝城是楊明遠的同學,他作為見證人,目睹了楊明遠、李夢竹和何慕天的戀愛經過。他同情柔弱但又堅強的李夢竹,他為這個家庭的經濟著想,建議楊明遠重操畫筆。楊明遠心動了,他操起了畫筆,可近二十年沒有摸畫筆,他的手已經生了、僵了、鏽了,無法再畫出什麼,而且由於買畫筆,買顏料的費用,使得他們一家的生活更為緊張。
重重矛盾都顯現了出來,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楊明遠的不成功,使得他自卑、自暴,無法容忍,他在失望中說出很傷李夢竹的話。李夢竹無法分辯,她覺得是自己拖累了楊明遠,因此她也不想分辯,她只能講對不起。
一直到了魏如峰和曉彤的感情成熟了的時候,他倆希望兩人的戀情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魏如峰帶著曉彤去見叔叔何慕天,曉彤帶著魏如峰去見楊明遠、李夢竹,矛盾才真正地顯露出來。李夢竹沒有告訴曉彤任何理由,就是不允許曉彤和魏如峰來往。
顯然,何慕天的名字對楊明遠、李夢竹夫妻來說,是一種震驚。
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小說的第二部將故事帶回了1943年的重慶嘉陵江畔沙坪壩。
沙坪壩當時有一所藝專和一所大學,藝專的學生很窮,大學的學生卻富有,這使得兩個學校的學生很少來往。一次偶然,沙坪壩之花李夢竹卻使兩個學校的學生坐到了一起看話劇。在那個年代,看話劇是激進的學生們的一種享受。
李夢竹的父親在世時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因此,李夢竹有著紮實的文學功底,她雖未考大學,但她和這群學生卻相當地投緣。
李夢竹認識了上大學的何慕天,何慕天很富有,但何慕天有著難以言說的痛楚,他的太太把他玩弄於手掌之中,因此,他愛上了清純、毫不做作的李夢竹。李夢竹呢,也愛上了體貼、大度、豁達的何慕天。李夢竹不顧母親給自己定下的婚約,離開了養育自己的家,他們終於走到一起,他們訂了婚。
何慕天不敢和夢竹直說自己已經有了太太,他瞞著夢竹,希望和太太離婚後再告訴夢竹真相。幾天後,何慕天回老家去和太太攤牌,希望太太能同意自己的離婚要求,而聰明的太太實實在在瞭解何慕天,她知道何慕天不會無緣無故地談離婚,肯定是有什麼事瞞著她,因此她不同意離婚。直到李夢竹久等何慕天不回,而找到她時,她打擊了李夢竹後,才同意和何慕天離婚。
李夢竹傷心欲絕,無奈之下,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想向母親承認自己的錯,可母親去世了,這種雪上加霜的巨大痛苦,讓李夢竹也選擇了死。藝專的楊明遠救了李夢竹,在狂熱的愛慕中,明遠做出了決定,他娶了帶著身孕的李夢竹。
小說的第三部又回到了1962年秋,地點仍在台北。
曉彤和魏如峰的問題無法解決,矛盾仍然在繼續著。李夢竹不忍心軟弱的女兒曉彤憔悴下去,她和何慕天終於見面了。誤會沒有了,何慕天而且為著對夢竹的愛意,一直過著獨身的生活。夢竹感動了,她平靜的心起了波瀾,而楊明遠呢,卻無法面對這一切,他選擇了死亡,李夢竹及時趕來,救了明遠,也永遠回到了明遠的身旁,但她的心卻永遠留在了慕天的身旁。
《幾度夕陽紅》不僅情節編排得很好,故事也很能貼近當時台灣民眾的生活。
1949年,大陸解放,許多人到了台灣。台灣當時是很保守很落後的內向型農業經濟,這些人的到來,使台灣一時人滿為患,為了生活,沒有人能挑剔工作,沒有人敢挑剔工作,許多人家的住房、吃飯都成了問題。
楊明遠一家正是如此,只靠楊明遠一個人當公務員,要養活一家四口,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部小說的背景,瓊瑤是深有體會的,不論是到台灣的過程,還是到台灣後的一段時間內,瓊瑤的一家六口也正是過著這種為錢而發愁的生活的。
瓊瑤的母親當年為了這種生活,曾寫了一首詩,瓊瑤把母親的詩一字未改,用李夢竹的口說了出來:
刻苦持家豈憚勞?
夜深猶補件由袍。
誰憐素手抽針冷,
繞砌蟲吟秋月高。
在《幾度夕陽紅》的第三部裡,何慕天和李夢竹相見時,生活優渥的何慕天問夢竹是否還作詩,夢竹悽然一笑,慢慢地道:“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諸事皆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李夢竹由只會吟吟詩,填填詞,賞花弄月的嬌小姐,到了一個被柴米油鹽困住的婦人,其間的辛酸可想而知。
許多的人認為瓊瑤的小說完全是脫離實際的夢想,《幾度夕陽紅》顯然不是,正是這種實際生活上的窮窘,才使得楊明遠的自卑有了可能。
《幾度夕陽紅》雖是瓊瑤的前期作品,但瓊瑤編造故事的天才,已經完完全全體現了出來,她把兩代人的愛情糾葛戲劇性地扭結在一起,由此掀起一陣陣情感的漩渦。
在稍後創作的《船》和《寒煙翠》中,都有因小一輩人的戀愛而引出的老一輩之間的戀愛故事。
梅朵在《我們需要風暴》中說瓊瑤的帆度夕陽紅》,“使我們想起了曹禹的《雷雨》,似乎她從這裡找到了模擬的對象。”
瓊瑤到底是受中國傳統教育太深的原故,她在兩代人的愛情中所表現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實際上是同中國文化中富於人情味的價值觀、倫理觀一脈相承的。
她的小說的愛情觀、婚姻觀基本上是追求發自內心的愛,忠貞不渝的愛,有道德的愛,儘管他們不顧一切地相愛,但是他們始終沒有超越傳統倫理道德的規範。
《幾度夕陽紅》中的李夢竹最終還是留在了楊明遠身邊,而且其後的《寒煙翠》,也是這樣的結局。
《幾度夕陽紅》的書名,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卷頭詞:“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瓊瑤的《幾度夕陽紅》的創作,還有許多自己創作的詩,如夢竹在沙坪壩和何慕天的一次遊戲中,何慕天那時充滿了憂鬱和惆悵,他寫了一首詩:
我的心早已失落,
暮色裡不知飄向何方?
在座諸君有誰能尋覓,
覓著了(別碰碎它)請妥為收藏!
而記著這首小詩的紙條,19年後,又回到了何慕天的身邊。夢竹收藏了這張紙條19年,19年後,夢竹選擇留在明遠的身邊,卻在這片紙條的背後題道:
我珍藏著,
我保有著,
從以前,到現在,到永恆!
瓊瑤在《幾度夕陽紅》中還傾吐著她自己對母親複雜的感情。
李夢竹在尋找何慕天受到打擊後,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想回到母親的身邊,向她承認自己的錯,可母親已經去世了,夢竹這時回憶起母親所說的話: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不是我的女兒,我也不要來管束你,就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我關心你,愛護你,才寧願讓你恨我,而要保護你的名譽,維持你的清白。”
夢竹直到這時才體會到了母親的可貴。
在這裡,瓊瑤移情和昇華了她和母親之間複雜難解的情結。
和《幾度夕陽紅》同時創作的《菟絲花》,書名起源於李白的詩《古意》: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託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菟絲花》講述的是一個叫孟憶湄的女孩,因母親去世了,在母親的安排下,前去投奔一個古怪的地質專家羅毅。羅毅教授雖然古怪,但對孟憶湄卻非常地好,他不但收留了她,而且給了一間和自己的女兒皚皚一樣的房間。
孟憶湄住了下來,她發現不但羅教授古怪,而且羅太太也有輕微的精神病。羅教授的兒子是個油腔滑調的男孩,名叫皓皓,他愛上了憶湄;而住在羅家的皚皚的家庭教師徐中(木丹),也愛上了憶湄。
憶湄住在羅家,並不十分快樂,她原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女孩,可羅家的人卻使她緊張。羅教授不通情理,羅太太經常嚇她,皚皚看不起她,而且家中經常發生一些可怕的事情。
徐中(木丹)為了億湄,開始在外面尋找房子,想和憶湄搬出去住,而憶湄卻和皓皓一起,徐中(木丹)和憶湄有了誤會。
憶湄在無奈之下,離開了羅家,又回到了以前母親和自己生活過的學校,母親的同事收留了她。
憶湄開始思念起中(木丹)來,她知道自己愛中(木丹),不想把他讓給皚皚。這時,羅教授和中(木丹)找到了憶湄,憶湄又回到了羅家。
羅教授揭穿了謎底,原來,憶湄的母親江繡琳是羅教授的妻子,羅教授現在的妻子雅筑卻是江繡琳帶回來的一個病人,可他們日久生情,江繡琳發現後,她選擇了帶憶湄離開。此後,羅毅和雅筑就生活在痛苦中,而且,雅筑由於自責,也有了精神病。
羅教授講完了,皓皓感到受到了愚弄,他衝了出去,憶湄也感到不公平,她衝到了花園中,看到了一具女屍,她昏了過去。吊死的是雅筑,她活著受良心的責備,所以她一死以解脫。
幾個月後,憶湄參加了大考,結果沒能考上,她終於叫羅毅爸爸了。
從瓊瑤的這部書中,我們就開始看出,雖然瓊瑤自己痛恨考大學,但在瓊瑤的寫作生涯中,考大學始終是她的一種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