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統照介紹陳毅入文會
孔亞兵
提起陳毅元帥,人們自然會想到他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其實,如果不是處在戰爭年代,他很可能會首先成為一位文學家。
20年代初,王統照是“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擔任北京《晨報》副刊《文學旬刊》編輯兼“文學研究會”北京分會書記幹事。年僅22歲的陳毅正就讀於北京中法大學。因為愛好文學,陳毅成了“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王統照是他的入會介紹人。
1942年3月,身為新四軍代理軍長的陳毅在給奧地利醫生羅生特的信中曾這樣記述他的文學生涯:“辛亥革命以後,四川連續不斷的軍閥內戰,引起我對於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注意。而我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遇見的幾個精通中國文學的老師,以及成都四圍富於文學藝術史跡的自然環境,又把我推上傾心於文學的道路。……1923年冬,我到北京人中法大學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參加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這期間,我仍然沒有放棄對於文學的愛好。”事實上,在加入“文學研究會”前後的一個時期,陳毅的確寫過不少文學作品,有小說、詩歌和散文,也有翻譯的法國文學作品,還有文藝理論文章,如:《論勞動文藝》、《對羅曼·羅蘭及其英雄主義的批評》、《對巴爾比士著作的介紹》、《在列寧逝世週年紀念日與徐志摩的爭論》等。他的這些文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王統照先生的扶持與幫助,尤其是王統照等人所竭力倡導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思想對陳毅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一次,當談論起文藝與人生的關係時,年輕的陳毅慷慨激昂地對王統照說:“搞藝術是為了人民,拿起武器幹革命也是為了人民。現在人民正在水深火熱之中,嚴寒籠罩著大地,我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長久,祖國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後來,革命鬥爭的需要使陳毅不得不投筆從戎。但是,作為文藝的引路人,王統照先生始終是他崇敬的良師益友。1957年11月王統照病逝,陳毅元帥聞知後,滿懷深情地寫下《劍三今何在》長詩,以示悼念(劍三是王統照的字)。現錄其中四首:
劍三今何在?墓木將拱草深蓋。四十年來風雲急,書生本色能自愛。
劍三今何在?憶昔北京共文會。君說文藝為人生,我說革命無例外。
劍三今何在?愛國篇章寄深愛。一葉童心我愛讀,評君雕琢君不怪。
劍三今何在?文學史上佔席位。只以點滴獻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