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中國軍校之父。當上陸海空三軍“總教頭”,劉伯承詼諧地說:“我劉伯承跟教書先生有緣,有緣。”

翻開新近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史》一書,裡面記載著:南京軍事學院是建國後我軍創辦的最早的高等軍事學府,劉伯承元帥任院長兼政委。

俗話說,當兵是最玩命的苦差,辦軍校是苦差中的苦差。

劉伯承卻主動要求辦軍校,他詼諧地說:“我劉伯承跟教書先生有緣,有緣。”

講到緣份,還得從1950年的朝鮮局勢講起。

1950年6月25日,中國的鄰邦——朝鮮爆發內戰。美帝國主義支持李承晚集團向北朝鮮進犯。

6月26日,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命令其駐遠東的空軍、海軍參戰,支援李承晚集團的軍隊。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公開宣佈武裝入侵朝鮮,干涉朝鮮內政,並命令其海軍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霸佔中國領土台灣。與此同時,美國操縱聯合國,網羅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開赴朝鮮,妄圖在亞洲大燃戰火,以扼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10月上旬,中國人民為了挽救朝鮮危局、保衛我國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戰爭最能刺激軍人的神經。

軍校,最能吸引軍人。

劉伯承在西南坐不住了。

1950年10月27日,霧都重慶,秋雨靠靠,天地間灰濛濛連成一片。

繁華的市區,中四路的一座庭院前,並排停放著兩輛小轎車。上午7點鐘左右,有人提箱攜包地上車了。一會兒,一個身著黃呢軍服,頭戴佩有“八一”軍徽的軍帽,架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鬢髮斑白、肩膀寬平、高大魁梧的軍人也上了車。他坐穩後,用手扶了扶眼鏡,示意司機開車。於是,兩輛車一前一後開出院門,沿著空曠的溼漉漉的大道,通過浮圖關向白市驛機場駛去。

白市驛是山城外難見到的一塊平壩。在幾年間,這裡是中國最出風頭的機場之一,飛機的起落架次居全國前茅,毛澤東來過,周恩來來過,美國人沒少起降,蔣介石更不用提了,起起落落沒數。只有停機坪能為歷史作證。今天,機場上,重慶市人民群眾和人民解放軍幹部戰士千餘人,早已排成整齊的隊列,等候在停機坪前送行。

上午8點,小轎車駛進機場。下來一位戴眼鏡的軍人,他的動作有些老態,還有些一瘸一拐,他與前來送行的黨、政、軍領導幹部和群眾代表,一一握手話別,然後登上一架民航機。

他就是西南的劉主席——劉伯承。

這是劉伯承又一次離開家鄉,離開養育過他的故土,離開他無限眷戀著的巴山蜀水。

1910年,懷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願望,18歲的劉伯承與好友一起,從萬縣搭輪船順江而下前往上海,尋找“仗劍拯民於水火”的真理;

1914年春,已經投筆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的劉伯承,在討袁戰爭失敗後,從家鄉開縣逃往上海,在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繼續組織反袁武裝,積極致力於國民革命運動;

1924年10月,在護國、護法、討賊戰爭中英勇拚殺,在血與火的戰鬥中苦苦求索的川中名將劉伯承,離開犍為縣,取道貴州、湖南,先後赴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考察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運動,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愛國的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並受黨的秘密派遣,回四P;潑動了震驚全川的瀘州、順慶(今南充)起義;

1927年7月,帶著瀘順起義的一身征塵,帶著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獨立領導大規模兵暴的寶貴經驗,劉伯承揩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烈士的遺骨,從瀘州城龍透關出走,歷經千難萬險,抵達江西南昌,參與領導了震撼世界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開創了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新的歷史時期。這一次離開四川,一別竟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風雲變幻。劉伯承在黨的領導下,在軍事鬥爭的領域裡英勇奮戰,表現了高超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揮藝術,為推翻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他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也是人民無限敬慕的開國元勳。

1949年10月,劉伯承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後揮戈西進、率軍入川,第二野戰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祖國的大西南。重慶解放了,成都解放了,巴山蜀水換新顏,祖國的大西南解放了!劉伯承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本來,和平的生活對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打了半輩子仗,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和平,為了人民能過安居樂業的生活。劉伯承多麼希望與家鄉的人民一道組織生產,重建家園,在他所眷戀著的土地上開創社會主義光輝燦爛的明天。但是,他對人民解放軍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他嚮往新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

身經百戰的將軍離不開他的統率的士兵;

人民軍隊的創始人離不開人民軍隊。

戰爭、軍隊又一次讓劉伯承遠走他鄉。

飛機升空後,天色依然是灰濛濛的。過了宜昌,雲開雨霽,萬里長空,一片湛藍,江漢平原,盡收眼底。

劉伯承從飛機橢圓形舷窗向外眺望著廣袤無垠的中原大地,看到這塊大地生機勃勃,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臉上流露出不勝今昔之感。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軍隊建設。

從“八一”南昌起義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了20多年的戰鬥歷程,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歷史時期,實行了幾次軍事戰略上的偉大轉變,已經成長為一支新型的、強大的人民軍隊,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但是,就軍隊本身的建設來說,卻一直處於比較低級的階段,兵種單一,裝備落後,編制、制度的非正規性,作戰指揮的不集中、不統一及帶遊擊性等。過去處於敵強我弱、長期忙於應付戰爭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全國解放以後,客觀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了全國統一的政權,掌握了城市工業和全國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軍隊進到建軍的高級階段,即建設諸軍兵種合成軍隊和掌握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階段。這是人民解放軍建軍歷程中面臨的又一次偉大轉變。

1949年11月,空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1950年4月,海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以後,防空部隊、公安部隊和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領導機構也相繼正式成立。這樣,人民解放軍就由戰爭年代基本上是步兵單一兵種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諸軍兵種的合成軍隊。

各軍兵種相繼建立,教育與訓練全軍掌握現代軍事科學技術,學會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問題就提到了建軍的重要日程上。

1950年6月,中央軍委成立軍訓部,任命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肖克為部長,統一指導全軍的軍事訓練。軍訓部成立不幾天,中央軍委又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創辦軍隊院校問題。會議由當時領導軍委日常工作的周恩來總理主持,朱德總司令和代理總參謀長聶榮臻等參加。會議確定,在戰爭年代創辦的各類學校的基礎上,改建適應現代戰爭條件的正規學校。各軍兵種要新建自己的各級專業技術學校,全軍首先創辦一所教育訓練中、高級幹部的陸軍大學。

劉伯承得知中央軍委準備創辦陸大的消息後,心裡非常高興了“建軍必建校”、“治軍必先治校”是他的一貫主張。1926年,他領導瀘(州)順(慶)起義時,就曾在起義部隊中辦過瀘州納溪軍政學校;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失敗退到廣東後,他還想通過辦所軍校重振軍旅,可惜沒有成器。隨後,他赴蘇留學,在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1931年,他從蘇聯回國,進入中央蘇區不久,就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長征途中,他身為紅軍總參謀長,又先後擔任了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兼任中央紅軍大學副校長;解放戰爭中,他仍然兼任中原軍區及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為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幹部。今天,在人民解放軍實行歷史性偉大轉變的關頭,他更加認識到院校教育與訓練事業的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決心帶著幾十年征戰的硝煙,專門去從事院校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這個極其重要的教育事業上。

於是,他提筆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請求辭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去參與籌建陸大。在信中,他誠懇地寫道:

“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幹部的培養,而培養幹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幹部的培養。我願意辭去在西南擔任的一切行政長官的職務,去辦一所軍事學校。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年齡這麼大了,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

黨中央很快批准了劉伯承的要求,決定委派這位身經百戰、德高望重的著名軍事家去辦學校,搞教育,把他那豐富的作戰、建軍經驗傳授給全軍中、高級幹部,從教育與訓練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軍向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轉變。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給他寫了親筆信,讓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給鄧小平、賀龍,儘快到北京領導籌建陸大。

如果世上真有“緣份”一說,恐怕這就是“緣份”了。

這既是劉伯承的心願,也是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後作出的決定。而歸根到底,則是歷史的抉擇,是歷史把創建正規化現代化軍事院校的使命,放在了劉伯承的肩上。

劉伯承一到北京,便投入緊張的工作。首先是確定陸大的校址。以前,中央軍委曾考慮把校址建在東北。後來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又決定把校址建在北京或其他省市,劉伯承經過兩次勘查地形,考慮到,國家財政經濟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抗美援朝戰爭正在進行,百廢待舉,百業待興,財力物力都很緊張。要營建這樣一個大型的軍事學校要花很多的錢,更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早日開學,培養懂得現代戰爭的幹部以支援朝鮮前線,也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建議:陸大的校舍暫時不動工興建,先找一個可以辦學的地方把學校辦起來再說。他的意見得到籌委會的贊同。

這個地方選在哪裡好呢?

劉伯承想起了進佔南京後華東軍區軍政大學所在地。

華東軍大設在南京紫金山下,原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國防部”的院內。佔地約3平方公里,房屋面積達47萬平方米,院內綠樹成蔭,操場開闊,各方面條件較好。早在1949年5月,劉伯承率領第二野戰軍開進南京的時候,就曾經去過那裡,詳細查看過那裡的房屋、設施情況,並向黨中央專門作過彙報。那時,他就考慮過將來在這裡辦學校培養幹部的問題。所以,他建議把陸大暫時設在南京。

黨中央對創辦陸大非常關心。在籌備期間,周恩來三次會見了劉伯承和陸大籌委會的成員,傳達了毛澤東對辦好陸大的指示,提出了陸大臨時黨委的組成方法、幹部配備和組織機構等問題,研究了教學方針和教學內容。對如何辦好這個學校作了重要指示。

第一次是在11月初,周恩來特意把劉伯承等人請到中南海去研究。

劉伯承和周恩來第一次見面是1926年7月在廣州。翌年夏,劉伯承曾作為周恩來的得力助手,為其襄助戎機、擘畫軍事,擔任參謀團參謀長,參與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從此,兩個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劉伯承對周恩來一向十分敬佩。周恩來對劉伯承也很尊重,總是親切地稱他“劉老”,喜歡和他交談,傾聽他的見解。

當劉伯承等人來到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辦公室的時候,周恩來剛剛起床,還沒有吃早飯。他和大家一一握手問候,並親切地對劉伯承說:“劉老,你來了。我起晚了。”

劉伯承知道,周恩來日理萬機,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辦公室的燈光經常從天黑一直亮到黎明。他深情地說:“總理,你多睡一會兒吧。我們昨天是睡久了。聽說你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到早晨三四點鐘才休息,太勞累了!”

周恩來說:“不要緊,我習慣了。”

一會兒,服務員端來早飯請周恩來用餐。趁此機會,客人們環顧了主人的住所:古老的庭院,已經破舊。北房五間,是會客室和辦公室。房間陳舊,設備簡單,裡面幾乎沒有什麼裝飾物。

靠牆排滿了書櫃,三張方桌接成一個長會議桌。還有幾把椅子。最顯眼的是那張又寬又長的寫字檯,上面放滿了摞得很高的文件和書籍。再看主人的早餐:三塊烤饅頭片、一盤鹹菜、一杯牛奶和一個雞蛋。這一切表明,住進北京城中南海的周恩來,仍然保持著戰爭年代那種艱苦奮鬥的作風。

周恩來吃完早飯,談話開始了。

“總理,我接到毛主席的電報就來了。”劉伯承微笑著向周恩來說。

“你這個人組織性紀律性是非常強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就來。”周恩來用非常滿意的口氣回答。

“我來是來了,就是怕搞不好。”劉伯承謙遜地說。

“你搞得好,搞得好。你有幾個特長:你有學問,又非常嚴格,嚴師出高徒嘛!”在笑聲中周恩來再一次鼓勵他。

“總理,可不能那麼講,我是能做一點就做一點。我能力實在不足,過去搞紅大,那個好搞,兩三個月就過去了。現在搞現代化,我是沒有經驗的。你看能不能給我找幾個好助手?’劉伯承誠懇地提出要求。

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提出了陸大臨時黨委的組成方案,並和劉伯承一起,詳細研究了陸大的組織機構和一些領導幹部的人選問題。

這次會見,大約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因周恩來要接見外賓,談話就結束了。

幾天以後,周恩來第二次會見了劉伯承等人。傳達了毛澤東關於辦好陸大的指示。毛澤東指示的基本精神是。陸大的方針仍然是延安抗大總校的方針。要在人民解放軍建軍傳統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外國軍隊的先進經驗。

劉伯承一邊聽一邊記,還不時地點頭,像小學生上課一樣認真、仔細、唯恐有所遺漏。

最後,周恩來還告訴他們,為了辦好陸大,毛主席已經聘請了一批外國顧問幫助工作。

聽到這裡,劉伯承不由一愣,騰地站起來。俗話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話一點不假。

一提到外國顧問,劉伯承就想起1933年,他擔任紅軍總參謀長時,與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一起工作的情景。李德那種獨斷專行、飛揚跋扈的霸道作風,曾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在他的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跡。

往事記憶猶新,從劉伯承的內心來講,是不願意要這些顧問先生的,誰樂意拿把木枷往自己脖子上套呢?但組織的決定又不好不服從,劉伯承向周恩來建議:

“總理,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叫顧問不如叫專家好。顧問,顧問,就是要顧我們的問。叫專家就超脫了。你當你的專家,我們幹我們的工作。我請你,你就講;我不請你,你就不要顧問我嘛!”

周恩來對顧問的歷史相當清楚,也吃過不少苦頭。但在“一邊倒”的形勢下,又不得已而為之。聽了劉伯承這番話,他連忙說:“對,對,叫專家好。”為此,國務院還專門發過一個通知,統一對外國專家的稱呼。通知指出:除過去按顧問名義聘請來華的外國專家仍稱顧問外,以後新聘請來華的和過去非按顧問名義聘請來華的外國專家,一律稱呼“專家”。

辦學校是一件過細的事,周恩來還和劉伯承等人研究了籌建工作的一些具體事宜:一是校名問題。鑑於將來要開辦海、空軍科,劉伯承建議將陸大定名為軍事學院。二是校址問題。為了早日開學,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劉伯承提出把校址暫時設在南京華東軍大所在地。以後有條件營建新校舍後再行搬遷;三是幹部問題。當時朝鮮前線需要幹部,新建立的各軍兵種及其領導機關需要幹部,地方上各條戰線也需要軍隊幹部去支援。所以,從全軍調幹部很困難。劉伯承請求以華東軍大和華北軍大的一部分幹部作為基礎,依託華東軍區組織起軍事學院的各級機構。這些意見,周恩來完全贊同。

當談話結束,劉伯承等人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周恩來再次親切地問道:“劉老,你看還有什麼事情嗎?”

這時,劉伯承用試探的口氣說:“總理,我想,校址既然設在南京,能不能讓陳老總來兼政委呢?”

總理不愧是總理,他看出了劉伯承的心思:要請華東軍區陳毅司令員兼學院政委,一為尊重“父母官”,二為取得財力等方面的支持。

“我明白你的意思,陳老總是華東軍區司令員,你讓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錢、要房子就好說了,是這個意思吧!”周恩來坦率地說穿了劉伯承的心思。

“是啊!我是有這個‘壞’意思。”劉伯承一面回答,一面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周圍的同志也哈哈大笑起來。

“這倒不是什麼壞意思。你這個想法是不錯的,但曉得他幹不幹呢?”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可否。

“你叫他幹他就會幹的。”劉伯承想盡量爭取周恩來同意。十一週恩來爽朗地笑著說、“那也不好勉強。你和他商量一下,他願意幹,你說好就是了,中央同意。”這件事後來雖然沒有實現,但是華東軍區和陳毅司令員,無論在人力上,還是物力財力上,都給予巨大的支援,使軍事學院得以順利地創建和不斷發展起來。

以後周恩來又就如何辦好軍事學院問題,在中南海西花廳和劉伯承等人作了三個多小時的長談。

他們首先研究了教學方針和教學內容,軍事、政治、文化教育都搞些什麼,如何搞法。周恩來特別強調要搞好文化教學,指出我們的幹部文化低,這是歷史造成的。只有學好文化科學知識,才能掌握現代軍事科學技術。接著,又研究了教員間題。最後,周恩來勉勵劉伯承說,搞現代化軍隊建設,許多東西我們都沒有經驗。雖然劉老是個老教育家,搞了很久了;但搞現代化的軍事學院,也還要不斷地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研究現代戰爭的特點,把豐富的作戰、建軍經驗加以總結提高,傳授給全軍中、高級幹部。

談話結束後周恩來將劉伯承等人送出西花廳,一一握手告別。這時夜已經很深了。中南海顯得格外寧靜、安溢。但是,這裡,那裡,一座座庭院仍然放射出明亮的燈光。這些燈光映照在湖面上,投射出一片片閃爍的、波動的、搖曳的光影。

回到住所,劉伯承根據周恩來三次談話的精神,和籌委會的同志們一起研究起草了《關於創建軍事學院的意見書》。

1950年11月13日晚,劉伯承帶著這個意見書,又一次來到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辦公室,向周恩來總理和朱德總司令作詳細彙報。聽取彙報的還有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管理部(後改為總政幹部部)部長羅榮桓、代總長聶榮臻、軍訓部長肖克、總政副主任肖華和總幹部副部長賴傳珠等。

彙報會由周恩來主持。他把座椅搬到他那張又寬又長的寫字檯前面,背對寫字檯,面對大家坐下來。然後,拿起意見書,他讀一條讓大家討論一條。遇到有修改補充的地方,他就轉過身,伏在寫字檯上,隨手記下來。

就在這一天的深夜,在周恩來主持下,產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第一份歷史性文件,繪出瞭解放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高級軍隊院校建設的藍圖。

這份由劉伯承起草的《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主要有以下內容:

其一、關於名稱。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其二、關於組織機構。

學員與班次:共設陸軍本科、陸軍速成科、空軍速成科、海軍速成科、情報參謀訓練班、俄文訓練班等六個學習單位,及一個陸軍函授科的業務機構。陸軍本科370名,收團、營級及部分優秀的連級幹部,有初中文化水平,年齡在30歲左右者。陸軍速成科500名,收軍、師、團及個別兵團級幹部,具有高小文化水平者。情報參謀訓練班,由總參情報部選送學員50名。俄文訓練班。由中央軍委俄文編譯局負責選調50名相當大學文化程度、有俄文基礎的人員再予提高,並授以軍事知識,以解決軍事翻譯及俄文教員的問題。函授科150名,收在職團級至兵團級幹部,有自學能力者。學制,陸軍本科兩年,陸軍速成科、情報參謀訓練班、俄文訓練班均為一年,陸軍函授科一年半。海、空軍速成科暫緩成立。

領導機構:全院設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和幹部管理處。並設立戰史、戰役戰術、司令部工作、後方勤務、通信聯絡、政治經濟、文化外語等15個教學組織,以及學術研究室和翻譯室。

所需幹部:除已決定調作學院領導幹部的促其到職外,擬由全國各大軍區調25名軍、師級及個別團級,有相當文化程度及實戰經驗,有培養前途的軍政幹部來院培養,作各教學組織和各學員科的領導。學院各級行政幹部及工作人員,由華東軍大和華北軍大選調。

其三、關於訓練方針。

在人民解放軍現有素質及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熟習與指揮現代各技術兵種,並組織其協同動作。同時熟習參謀勤務與通信聯絡,以準備與美帝為首的侵略集團作戰。

其四、關於籌備事項。

勤務分隊和實習部隊:分別由華東軍大和中央軍委所屬各部抽調幹部與新入伍的青年學生組成。

開學時間:暫定1951年1月1日。

校址:南京。

《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由周恩來主持修改後,上報中央。三天後,毛澤東親自批准了這個報告。從此,開始了籌建工作的新階段。

拿著報告書,劉伯承如釋重負。這一段時期的緊張工作,使老頭受累了,其艱辛程度不亞於組織一次重大戰役。如果說,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計劃,那末,以後的工作則是把這個計劃付諸實施,把藍圖變成現實。他的內心充滿喜悅,他想笑,他想唱,他想喊,他想讓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了將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