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兩嫡子先後夭折 富察氏溘然去世
高冕>>清王朝皇權交接實錄
第十六章兩嫡子先後夭折富察氏溘然去世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乾清宮西暖閣。
即位不到一週年、過一個月才滿二十五週歲的青年皇帝弘曆,也就是在中國百姓中知名度很高的乾隆帝,效法先父雍正帝,進行秘密建儲———選定大清國皇位繼承人。這一天,他將總理事務王大臣、九卿等召來,把親自書寫的皇太子之名仔細密封好,照例藏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後面。
弘曆選定的繼位人是誰?除他本人外,無人知曉。
當時,他已有三個皇子,年齡都很小:永璜8週歲,永璉6週歲,永璋1週歲。
永璜和永璉是幼童,永璋則是不曉世事的乳兒。永璜生母是庶妃富察氏,永璉生母是嫡妃富察氏,永璋生母是庶妃蘇佳氏。雖然,永璉生母的地位要比其他兩位高出一頭,最為乾隆帝所寵愛,次年十二月將被冊封為皇后,但大清國秘密建儲的最高原則是立賢不立嫡,生母的地位對於皇子能否當上皇太子不起決定作用。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的一天,秋風初起,乍暖還寒,皇次子永璉得了傷風。皇子雖然金貴,但只是染感冒之類的小病,宮中也沒太在意。誰知永璉竟一病不起,此月十二日便死了。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全國眾多省份大鬧洪災之時,這位蹈天災而生的皇子享年僅八週歲。乾隆帝聞此噩耗,傷心透頂,悲慟不已。悲哀之際,將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建儲密旨取出,發表了一道上諭。當初,正式冊封永璉為皇太子,諡號端慧,併為其添設八旗養育兵丁一萬餘名之多。最為中意的愛子早夭,對乾隆帝身心是一個巨大打擊。為此,平素向來勤政的青年皇帝接連五天沒有臨朝。
聆聽這道上諭之後,朝野才知,皇上首次確立的繼位人是永璉。在這道諭旨裡,乾隆帝透出將永璉定為皇太子的兩個主要理由,一個是永璉系皇后所生之嫡子,另一個是雍正帝也屬意於他———為他取了意蘊特定的名字。要過多年之後人們才能看清,前者才是決定因素。
其實,發佈這道上諭是青年皇帝弘曆的失誤。它使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明白,首次確立皇太子,自己未能進入皇父的視野,他們是失意者。如果乾隆帝能夠強忍悲痛,暗中繼續考察,再看中一位合意的繼位人,悄悄地將原定皇太子之名換掉,方不失為高明之策。
永璉夭折後,朝臣們都不知道皇上有沒有再密立皇太子。實際上,他有很長時間都沒有內定皇太子。他在等待。數年之後,他又迫不及待地內定了一位皇太子。
由於這一切做得很隱秘,這位皇太子是誰,別人照例不知道。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二十九是這一年的除夕。正值除舊迎新、普天同慶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焦雷打在乾隆帝頭上:正在出痘的皇七子永琮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一週歲零八個月。乾隆帝不勝哀傷,情不自禁地吐露了內心的秘密。
於是,人們得知,乾隆帝第二次內定的皇太子原來是皇七子永琮。為何要定乳兒永琮呢?說他在襁褓中表現非常優異,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即便乾隆帝真的早已認定他“性成夙慧”、“岐嶷表異”,那也是格外垂青、另眼相待的結果,完全是心理錯覺。實質上,他將乳臭未乾的永琮內定為皇太子,根本的原因是他崇尚中原傳統的嫡長制,渴望有一個嫡長子來接班,統治未來的大清江山。
兩個嫡子先後夭折,乾隆帝的哀痛絕非是尋常愛子夭折可以比擬。悲痛之餘,乾隆帝尚可聊以自慰的,恐怕是賢惠的皇后富察氏還年富力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尚處中年的富察氏身體康健,再為皇上添幾個兒女怕是不成問題的。
要是皇后再為皇上生個皇子,他會不會被乾隆帝寫進傳位密詔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皇上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是崇尚“立嗣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嫡長制建儲方式的。
富察氏相繼失去兩個親生兒子,情感世界經歷了天崩地裂的災難,痛不欲生。
特別是永琮的早逝,彷彿將她心中那道永不癒合的傷口再次撕開,用乾隆爺的話來說,這一打擊“殊難為懷”。
一個月後,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初四,乾隆帝東巡。賢惠的富察氏擦掉眼淚,強忍哀痛,隨駕到曲阜祭祀孔廟,登臨泰山,然後在濟南參加一系列活動。
三月四日從泰山返回濟南時,她得了輕微傷風,略染小恙,沒有引起乾隆帝的重視。
幾天後,她的小病小痛漸已好轉。不料,十一日夜半,迴鑾至德州之時,她溘然去世,年僅三十五週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