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嘉親王永琰繼位 乾隆交位不交權
高冕>>清王朝皇權交接實錄
第十八章嘉親王永琰繼位乾隆交位不交權
乾隆帝在繼位人問題上,經歷了從否定秘密建儲到走向秘密建儲的極端過程,開始只是出於孝道,才保持父親在繼位人制度上的連續性,勉強採用先朝舊法。秘密建儲制度是一柄雙刃劍。它一面殺滅了公開預立皇太子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另一面卻閹割了皇子皇孫們奮發有為、陽剛威猛的精神氣兒,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退化衰敗。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隆重的傳位大典在勤政殿舉行。皇子、皇孫、王公、滿漢大臣應召齊集勤政殿。乾隆帝下旨,將此前二十二年秘密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的立儲原件取出,讓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共同閱視,正式冊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為了避諱,改“永”為“顒”,並確定於冬至傳位,將皇位禪讓給顒琰,翌年改元為嘉慶元年。
顒琰的心境則是另一番天地。當他聽到自己被宣佈為皇太子時,驚喜交加,誠惶誠恐。
在這個非常日子的前一天,有個小插曲值得一提。時任軍機大臣、九門提督要職的和,探知乾隆帝次日要將秘密確定的皇太子進行公佈,便搶先將此好消息洩漏給永琰。這天,他首先給永琰跪進一柄如意。這是一個不大顯眼但又十分敏感的舉動。這時,乾隆帝膝下健在的皇子中,尚有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比永琰年長。永琰顯然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隱含的某種獨特含義。和珅自以為政治投機伎倆很高明。他此舉的目的在於討好未來的皇帝,並暗示永琰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有他這位皇帝寵臣、軍機大臣的一份功勞。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一舉動將成為日後頭條殺頭罪名,是他做夢都不曾想到的。
普天同慶。老皇帝歸政,新皇帝上台,雙喜臨門,這回可以放開手腳、紮紮實實地慶賀一番了。這次慶典不同以往,上上下下盡情歡樂,用不著擔心犯忌,讓自己處於哭笑不得的尷尬境地。自努爾哈赤開創基業以來,大清國最高權力的移交都是在先帝大喪期間舉行的,一邊辦喪儀,一邊辦慶典,哀未罷樂又至,在這種情況下,哀要哀到位,喜要喜到位,確有很大難度,君臣能夠應付下來,其實都算得上一流的演員。這回省心,只要一心當好喜劇演員就行,儘管咧著個大嘴樂,不用提防別人找碴兒。
年號改為“嘉慶”了,皇印授予新皇帝了,嘉慶錢出爐鑄成了,老皇帝的告別豪宴也舉行了。這一切似乎已經表明嘉慶時代的到來。然而,這僅是形式而已。實際上老皇帝仍緊握權柄,用無比威嚴的目光打量如同囊中之物的江山社稷,新皇帝小心翼翼地生活在他的影子裡,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歷史尚未進入嘉慶時代。
老皇帝交位不交權。
老皇帝緊緊抓著官吏任免權。老皇帝牢牢抓著軍權。老皇帝還在其他方面將歸政時的承諾拋置腦後。一是仍住在養心殿。早在秘密確定永琰為皇太子的前一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就下令修葺寧壽宮,準備將來自己退下來後居住。但皇位授受大典舉行後,他卻閉口不談遷居寧壽宮之事。於是,業已即位的兒皇帝只好住在毓慶宮。二是內廷仍保留乾隆年號。確定紀元是件很嚴肅的事情。新皇帝即位改用新紀元,理應包括內廷在內的全國上下同時實行。可當有的大臣呈請內廷仍用乾隆紀年時,他卻美滋滋地同意了,直到他去世,宮中都沿用乾隆紀年。因而,出現了外廷用嘉慶紀年,內廷用乾隆紀年的怪現象。三是銅錢上仍保留乾隆年號。嘉慶改元以後,京師寶泉、寶源二局及各省鑄錢機構應該鑄造嘉慶通寶。但是,乾隆帝歸政之後,還令“寶泉、寶源二局錢文,乾隆、嘉慶年號各半分鑄”。
這麼一位太上皇壓在頭上,嘉慶帝只好老老實實當“見習”皇帝。乾隆時代仍在繼續。多虧嘉慶皇帝是孝子!也多虧他“見習”時已經人到中年,一切已非常成熟老到。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時代終於結束。這天辰刻,八十七週歲(八十九虛齡)的弘曆病死於紫禁城養心殿。伴隨封建皇帝去世,常常因最高權力移交問題發生政治動盪。但乾隆帝死時,沒有爆發這種陣痛,大清國最高權力按照乾隆帝意願順利地交到嘉慶帝手中。
乾隆帝憑藉生前讓出皇帝寶座這一點,成了漫漫封建長河中最閃亮的一盞航標,成為封建帝王之林中最有光彩的一個人物。單憑這麼一丁點兒進步,他就比任何封建帝王高出一頭。
乾隆帝弘曆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好皇帝之一。他執政前期,對康乾盛世作出了重要貢獻,使中國躋身於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之列。尤其是平定邊疆,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與發展,功不可沒。在他手上,天山南北路歸入中國版圖,清朝最終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形成一個極盛的疆域:北起薩彥嶺、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南至南海諸島,西起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東至庫頁島,共擁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