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慈禧藉口把持朝政 無奈之下撤簾歸政
高冕>>清王朝皇權交接實錄
第二十五章慈禧藉口把持朝政無奈之下撤簾歸政
按照慈禧太后旨意,兩宮太后打破祖制,效法漢代高皇后呂氏、唐朝武則天,於咸豐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1861年11月8日),宣佈垂簾聽政,開創大清國太后干政先例。
一晃數年過去了。
皇權意識日益覺醒的兒子想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權力,而權欲非常強烈、把持皇權已久的生母遲遲不肯交出最高權杖。皇權使兒子與生母互為政敵。母親如鷹,經歷過大清政壇最殘酷、最猛烈的暴風驟雨。皇兒則是在她強大羽翼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他太稚嫩了,翅膀尚未長硬,他想撲騰著翅膀飛天,母親卻用尖利無比的喙、強勁有力的翅膀控制著他。她成了他起飛的障礙。
皇權面前無母子。
同治八年(1869年),載淳虛齡十四歲。這對清代小皇帝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齡界碑,意味著他已經有資格親政。
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一點沒有交權的意思,繼續把持朝政。她是否壓根就沒有想到該由十四歲的小皇帝來親政這條祖宗家法?那就冤枉了她。她是一個腦子極好使的女人,這麼重要的規矩是絕對不會忘卻的。她用威嚴的聲音斥責兒皇帝載淳,“學習未能用心,讀折不成句,講《左傳》則不了了”,還責罵他“不琢磨功夫,見書即怕,及認字不清”,等等。總之在她看來,兒皇帝典學未成。說者有心,聽者更有心。廷臣都是人精,一聽便知,慈禧太后與其說是在斥罵兒子,還不如說在諭示朝臣:小皇帝尚不具備執政的能力。
那麼,十四虛歲的載淳是否真像慈禧太后說的那麼無能?
小皇帝已經寒窗八載。他虛齡六歲讀書,接受嚴格的教育。清代與歷代相比,對皇子的教育比較嚴格。咸豐帝只有一個獨生子,對他教育的重視自不待言。載淳的老師都是當時一流的學者。
客觀而言,同治帝絕不像慈禧太后斥責的那樣窩囊,畢竟老師是一流的,教學條件也是一流的,載淳雖非智商超人,也不是弱智兒童,他的學業實際上還是說得過去的。有力的證明是,在他跨入十四虛齡之際,師傅們給他出了一道“任賢圖治”的考題,小皇帝載淳揮毫潑墨,不到一小時就交卷,帝師們閱看,驚喜不已。文章水平出乎意料,其中不乏精彩之處:“治天下之道,莫大於用人。然人不同,有君子焉,有小人焉,必辨其賢否,而後能擇賢而用之,則天下治矣。”可見,將小皇帝的學業與能力說得一無是處,其實是慈禧太后為繼續把持朝政制造藉口。
慈禧太后是一個權欲很強的女人,她對權力的摯愛似乎與生俱來。風流成性的咸豐帝年紀輕輕龍體就垮了,時常出現難以理政的狀態,有心鑽研理政之道的懿貴妃那拉氏趁機過問政務,熟悉典章,時時批閱各省奏章,以致咸豐帝察覺到她有竊權的野心。
慈禧太后不言交權,王大臣們不敢對此多說什麼。慈禧太后的厲害手段,滿朝文武早已親眼目睹。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不久,就砍掉了兩江總督何桂清和鑲黃旗滿洲都統、兵部尚書勝保的腦袋。前者在太平軍攻打常州時棄城而逃,正好成了慈禧太后立威固權的犧牲品;後者是“辛酉政變”中慈禧太后的有力支持者,被逮捕時正以欽差大臣的身分在西北督殺軍隊鎮壓少數民族起義,獲罪的理由主要是驕縱貪淫、諱敗為勝、欺罔納賄。
時光步入了同治十年(1871年)。這年,同治帝虛齡已屆十六歲。這對清代皇帝來說,又是一個重要的生命界碑。十六歲,不僅意味著載淳已是成年人,而且按照祖制,皇帝到了大婚的年齡。
漏沙無情,時光的腳步很快進入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按當時的年齡計算方法,同治帝已經十八歲了。兩宮太后宣佈撤簾歸政,讓皇帝獨立執政。這是慈禧太后萬般不情願的,但她不能不受祖宗家法的制約,不能不顧及天下臣民的輿論。
這年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紫禁城內熱鬧非凡,同治帝親政大典正在隆重舉行。
青年皇帝載淳滿以為朝綱獨斷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哪知當政後受到生母慈禧太后的嚴重掣肘,仍不能放開手腳為所欲為。身後黃紗垂簾撤了,慈禧太后人也走了,釘子一般的目光再也不能刺扎他的後背,但她的魂沒有撤離龍廷,仍死死控制著王朝最高權力,統治著大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