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位之爭互不相讓 五歲孩童登上寶座

高冕>>清王朝皇權交接實錄

第七章帝位之爭互不相讓五歲孩童登上寶座

現在,勤政殿內的空氣如同兵刃一般陰冷可怕。肅親王豪格苦苦等待鄭親王發話,渴望爭奪皇位繼承人的天平向他傾斜。然而,不知何故,鄭親王始終不予表態。見狀,豪格終於按捺不住了,聲稱自己福小德薄,難以當此重任,竟退席而去。也許,他見自己難佔上風,想走一著險棋,以退席促使局面發生劇變,比如兩黃旗大臣和殿外的巴牙喇兵因此發作起來,威逼諸王、貝勒、大臣作出立皇長子豪格當皇帝的決議。但是,這一幕沒有發生。在此重要關頭,下這麼一著險棋,實質上是他政治上不成熟的又一個標誌。大清國皇位就這樣與肅親王豪格擦肩而過了。對此,他後來追悔不迭。殿內兩黃旗大臣緊張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他們見自己擁立的皇位繼承人遭白旗三王竭力反對而退席,紛紛離席而去,手握佩劍大聲嚷嚷,聲言如不立先帝之子,必以死相拼。

大清國皇宮正殿眼看就要成為殊死肉搏的戰場!禮親王代善見此陣勢,急忙跳出局外溜之大吉,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騎牆派代善在牆崩磚落之際,就這樣棄牆而去,他是不會被崩塌的牆體壓住的。英親王阿濟格見狀,亦尾隨而去。現在,一邊是虎視眈眈的兩黃旗大臣,他們隨時準備殺將起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一邊是白旗二王多爾袞、多鐸兄弟,他們不甘坐視拱手讓出皇帝寶座。血腥廝殺一觸即發,嗜血之劍似已發出錚錚之聲。

睿親王多爾袞痛悔不迭:要是自己早有算計,將精銳的白旗巴牙喇兵調來,針鋒相對列陣於黃旗巴牙喇兵面前,或者來個反包圍,就絕不是眼前這副窩囊態勢了!他巴望皇位的時間夠長久的了。現在,皇帝的金交椅就在眼前,空蕩蕩的,稍一抬腳就可以登上去,然而,一步之遙卻遭雄關阻隔,使他無法邁進。兩黃旗竟使出這麼一個厲害手段,這是厲害的多爾袞始料不及的!多爾袞畢竟是絕頂聰明的一條漢子。火星飛濺、災禍將臨之際,他十分冷靜。他明白,兩黃旗與兩白旗兵刃相見、自相殘殺,不僅會粉碎他的皇帝夢,還會使整個滿洲民族蒙受分裂和毀滅之災。這個結局是他不願看到的。他的確渴望爬上眼前這把金交椅,體驗企盼已久的那份感覺。他不僅想做大清國的一號人物,而且要衝破邊關殺進中原,在更加廣袤的疆土上成為帝尊。但在目前這種態勢下仍想問鼎皇位,只能是頭破血流。他深知:稍一遲疑或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這座火藥庫,就可能遭受血光之災!終於,智慧閃電一般在他腦海裡迸發出來。他抓住了兩黃旗大臣所堅守的立場中最敏感最微妙的那一個光點———立帝之子,這是所有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絕不放棄的全部問題的核心。他們拼死相爭,一定要擁立先皇某個兒子做繼位人,這人是豪格當然好,但也不一定非要是他———尤其是在豪格已從權力角鬥場抽身離去的情況下。至此,多爾袞找到了自己所要的那個答案。

他不緊不慢地說:“兩黃旗大臣說得有理。但既然肅親王豪格謙讓不想做皇帝,那就立先帝之子福臨吧。可他年紀還小,應由我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兩人共同輔政,掌管八旗事務。一旦幼君長大,我們兩人立即讓他親政。”這一提議,大出意外。勤政殿里正轉著險惡念頭的那些人頓時鬆弛下來。

化干戈為玉帛。大清國陰霾重重的一場大劫難,轉眼間煙消雲散。敵對陣營皆大歡喜,紛紛表示贊同。眼前這把金交椅會落到福臨屁股底下,這是兩黃旗大臣所不曾想到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所不曾想到的,也是睿親王多爾袞本人剛才還不曾想到的。

虎狼相爭,頑童得利。

福臨才五週歲半。此時,他正翹著屁股,滿地玩耍呢。大清國皇位繼承人福臨所有業績中最值得稱道的事充其量只有一樁:曾射殺過一隻狍子。這事發生在皇太極去世前一年冬天。一天,皇上帶一班人馬去葉赫打獵,因龍體欠佳,到庫爾就走不動了。諸位親王、貝子和大臣都勸皇上打道回府,皇上卻左右為難:繼續向前吧力不從心,就這樣兩手空空回去吧又有失皇上的面子。就在節骨眼上,尚不滿五週歲的九皇子福臨張弓放出一箭,居然射殺了一隻狍子。這替皇父大大長了臉面。試想想,乳臭未乾的小皇子都如此了不得,皇父會是何等厲害!皇上頓時龍顏大悅,順著兒子鋪搭的台階,率領人馬打道回宮。滿肚子玩心的福臨怎麼也想不到,大清國的皇冠就這樣哐啷一聲扣在了他的頭上。

在馬上爭天下的年代裡,無知的幼童當上開創新朝的君主,在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撿便宜竟撿得一個大清國皇位!歷史就是這樣,有時會把玩笑開得很大。

崇德八年(1643年,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是大清國舉國歡慶的日子,這一天將為皇位繼承人福臨舉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