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以文鸞為伴

對書店掌櫃馮先生的發問,紀曉嵐一一做了回答。他告訴馮先生自己是“崔爾莊紀”,爺爺紀天申,他是姚安公紀容舒的二兒子,名紀昀,字曉嵐。聽了這回答,馮先生異常高興,他連說:“啊呀,原來如此,失敬失敬�老朽與容舒兄早就相識,馮、紀兩家又是老世交,今日才認得賢侄,以後歡迎你常來讀書,愚伯非常高興。此處人聲嘈雜,不是讀書之處,老朽有一間書房,白日閒著,賢侄來後可到書房讀書,那裡非常安靜。”說著馮先生讓小徒弟照看書鋪,他拉著紀曉嵐的手來到內宅,看過書房,還款待他一頓便宴。紀曉嵐受到如此禮遇,內心十分感動,臨走時稱謝不迭。從此以後,馮先生的書屋成了他每日必去之處,他在這裡讀了不少書籍。馮先生對他幼年的教導不亞於他的啟蒙老師及孺愛老先生。自從紀曉嵐有了文鸞做伴,既不到處野跑,也不隨意亂逛。為了哄著文鸞免得她想家思親,他便拉著她的手,帶她到景城逛街,給她買點糖呀豆的零食吃。實在想讀書,路過書鋪時,擺脫不掉讀書的誘惑,他甚至把文鸞也帶到馮先生的書房裡來。在這裡,躲開了四嬸孃的窺視,他開始教文鸞識字讀書。景城書鋪成了這兩個小夥伴在一起切磋琢磨功課的一個好去處。他和文鸞簡直是形影不離,因此,他幾乎除去上塾館讀書外,總是呆在四嬸孃的屋裡,吃喝拉撒睡,都由文鸞照顧他。文鸞是窮人家的孩子,臨離家時爹一再囑咐她:“脾氣要好,性格要柔順,好好哄著小少爺玩,讓他高興,那飯碗才能端得長久。”她記住了爹叮嚀的話,來到紀家,對待小少爺總是賠著笑臉和小心,用溫柔讓他愜意,沒想到這小少爺對她不但沒使過性子、發過脾氣,反倒對她百依百順,須臾捨不得離開。看到文鸞臉上有一星半點的不快神情,他就圍著她亂轉著問:“鸞姐姐,你惱了我啦﹖……咱抽鉤吧�”他倆不知一天到晚要抽幾回鉤。耗到晚上,他困得東倒西歪,也不肯回自己的房間,非央告著不走,死乞白賴地要跟文鸞睡在一處鋪上。嬸孃看昀兒那麼眷戀著文鸞,兩個孩子好得蜜裡調油,如漆似膠,便也寵著他,慣著他,讓文鸞照應著曉嵐睡覺,特別要招呼著他起夜撒尿,別讓他尿床。久而久之,他幾乎天天留宿在四嬸孃的屋裡,而不回他自己的房裡過夜。他天天挨在文鸞身旁,睡得十分安穩、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