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參加童子試

轉眼間紀昀到了7歲,兩位叔叔拉著他到獻縣城裡去應童子試。考場設在貢院大街的“瀛州書院”。那院落十分寬敞,三面環繞藏書樓,一面陳列著馱駝著歷代皇帝的御賜石碑。高樹濃蔭,環境十分優雅。曉嵐早早來到,正跟一群考生童子在院中追逐著戲耍。這時,忽然教諭陪著主考官進了書院大門。活蹦亂跳的紀昀來不及把他手裡的樹枝扔掉,便悄悄塞進袖筒裡。教諭看見了他這個動作,覺著這個小調皮鬼非常機靈,便走過來對他說:“你這娃兒,挺‘吊猴’,不知書念得怎樣﹖”紀昀毫不怯陣,回答道:“一會兒入場考試,大人就會曉得了。”他這句頗有自信的話,把教諭倒給逗樂了,教諭說:“現在未入考場,我先試你一試。我給你出一聯:小童子暗藏春色;”紀昀笑了笑,知道是指他袖裡褪著樹枝的事,便馬上對出下聯:“老宗師明察秋毫。”教諭聽罷,大為驚奇,想不到這個蹦蹦跳跳的小娃娃對答的聯語如此工整,真是天衣無縫,又那麼迅速敏捷,便稱讚道:“好,好�神童,果不虛傳�”過了一會兒應試的童子都進入考場,他在教諭的陪伴下,也進入考場就座。主考官是一名登科剛三年的青年秀士,正是躊躇滿志之時,不由得有些鋒芒外露,行動有些張狂。紀昀被帶進考場,考官聽說這個孩童就是獻縣首富高官紀府上的後生,且有“神童”的綽號,他便輕率地有意要戲謔一下這個應試的考生。又聽傳聞這學童善於屬對,便信口說出一個上聯:“七歲兒童,豈有登科大志﹖”紀昀聽出這聯語有輕蔑他的意味,他馬上就回敬了一個下聯:“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考官一聽,不由得在心裡暗自沉吟:“好個7歲頑童,果然出口不凡。”但他不很服氣,還想出對難難他。便見考場前邊的寺廟裡有一座七級寶塔,於是又出了一個上聯:“寶塔六七層,四面東西南北;”紀昀未假深思,便對答如流:“憲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考官聽罷,也由不得不讚嘆這孩子思維的敏捷,出眾的才華,這時他一抬頭,猛然見門上繪著神荼、鬱壘兩位門神,就給紀昀出了一對句:“門上將軍,兩腳未曾著地;”紀曉嵐聽罷,略假思索,便對出了下聯:“朝中宰相,一手可以託天。”考官聽後,十分讚賞,他激動地一拍腿,叫了一聲:“好�神童,神童�果然是神童,名不虛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