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外祖父的家
他們上路的那一日,天氣晴朗,大哥晴湖早就吩咐管家套好了車,準備送母親和弟弟去住姥姥家。外祖父張芬,字雪峰,居住在風光旖旎的滄州運河東岸,在三面巨柳環繞的臨水旁建宅,名曰“度帆樓”,可俯視運河的綠水飛舟。宅後一小村,名曰佟家花園。一年四季有三季鮮花盛開,供人賞玩。張芬尚有一弟,也就是曉嵐的外叔祖張雪堂,兄弟二人或耕或讀,或書或弈。曉嵐非常喜歡外祖父和全家的人,以後他每次到外祖父家,生活得都極其愉快和愜意,外祖父和舅舅們都愛這個聰慧伶俐的“小神童”,儘量給他溫暖和親情,這給他幼年心靈的撫慰是深刻的,在曉嵐晚年的著述中還曾經常憶起。與此同時,紀府也在滄州城購買了一處莊院,位於運河邊的上河涯。院中蓋了一棟五楹樓房,取名叫“水明樓”。水明樓矗立在運河岸,一面依翠,三面環水,風帆河島,漁歌聲聲,庭院中,老樹蓊鬱,濃蔭遮蔽,花開如錦,幽香襲人。每逢夏季到來,老太爺紀天申和張太夫人,便到這裡來避暑,天氣涼爽的時候,才回崔爾莊。爺爺最喜歡孫子曉嵐,每年暑假都帶他來水明樓一塊兒避暑歇伏,並且還依著孫子的要求帶上丫頭文鸞,與他作伴玩耍。而這時他就帶著文鸞這個小夥伴到外祖父家的“度帆樓”去玩。上河涯給他的童年也留下了極其美好的記憶。那時的滄州,每年四月十八舉辦廟會,非常熱鬧,周圍的老鄉,都到滄州來趕會。他雖然幾次來“度帆樓”和“水明樓”,可是都沒趕上逛會。有一年剛進四月初,他便吵吵著要去趕會,要求媽媽帶他住姥姥家。張夫人怕耽誤他讀書,便沒有答應他的要求。曉嵐見母親不答應,就跑去纏著他四叔,非要四叔趕會時把他帶上不可。紀容端很喜歡這個小侄子,代他向嫂子求了情,把曉嵐高興得直跳。四月中旬的一天,他便跟著叔叔來到滄州水明樓。四月十八日這一天終於到了。一大清早,滄州城裡已是熱鬧非常,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街小巷擠得水洩不通,街上擺滿各種攤位,商店也掛出布招幌子,兜攬生意,叫賣聲、說笑聲此起彼伏。每天都由四叔帶著他東遛西逛,看這看那,雜在人流之中,使曉嵐真是大開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