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世傳說

紀天申看了這十二晌的小孫兒,健壯可愛,由不得心情異常激動,一下如翻江倒海地想起了紀家的家史。先說這崔爾莊的首門大戶紀家,並非是這直隸省獻縣的土著,但人脈卻源遠流長。據傳紀家的祖籍是應天府上元縣�即今南京附近�的紀家莊戶村的村中首富。明朝皇帝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為爭奪皇位,假借“靖難”為名,舉兵南進,明惠帝朱允派兵北伐,兩軍交戰達四年之久,終於攻下南京,燕王稱帝改年號為“永樂”,遷都北京。由於北方主戰場連年戰亂,人民遭受塗炭,死亡慘重,遂下令全國範圍“遷大戶充實畿輔”的政令,於是紀家大戶於明永樂二年開始北遷。本來遷徙之事,尚沒有那麼大的決心,這時正趕上紀家出了一件打官司的大事。那就是紀椒坡的父親因上元縣鬧災,他出於善心便開倉放賑,此舉受到災民的讚揚,但卻引起鄰村另一大戶的嫉妒,為了報復便找刀筆吏給朝廷奏了一本,誣衊紀氏“要買人心”,“企圖造反,推翻朝廷”,接著又花錢走動官府。昏庸的朝廷官吏,不做調查,偏聽偏信,便將椒坡父親收監入獄,解到保定府下到提法司署坐了大牢。椒坡為了探監方便,又不敢違抗皇上“充實畿輔”的詔令,便舉家北遷。可憐這紀家糧倉空空,銀錢又都外借,攤上這冤獄大事,如同天塌地陷一般。正在壯年的紀椒坡,只好扔下房產、地畝,連夜逃出上元縣的紀家莊戶,開始了逃難似的長途跋涉。他挑著一副籮筐,裡邊挑著娃兒,全家十幾口,沿路行乞,夜宿破廟,白日行程,終於逃出應天府上元縣仇人的地界,才慢慢一直朝北進發。脫離了老家究竟逃往何處,椒坡心裡也沒準譜。這天可巧在徐州地界遇見一位算命卜卦的先生,他便向先生問卜了一卦。那睜眼先生問了生辰八字,又詳問了北遷的情形,主人把實情全告訴了他。算命先生便用制錢搖了一個“觀音神課,三十二卦”,嘩啦一倒,一字五悶,那卦象屬於“上平”,最後由一隻黃雀兒從繃在牆上的一個布袋信插裡叼出來一根竹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