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成了“府案首”
曉嵐到京後,父親已給他設館“生雲精舍”,延請名儒董文恪做他的業師,跟他一起讀書的同窗有東光籍的李雲舉、霍養仲,以及陳楓崖、竇元調、劉補山、蔡季實、劉西野、李應弦、陸青來等。他在京讀書,一連6載,幾就名師,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轉瞬到了獻縣的鄉試,這年紀昀17歲,由老僕施祥相伴回到故里。他回到紀府老宅,先拜望了叔父嬸母,家人見他已長成一個十分英俊的青年,倜儻風流,一表人才。且他十分用功,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聽見他朗朗的讀書聲:“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他背誦的是屈原的《涉江》,這時正是臨近重陽節,他心裡一直思念著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他在景城書鋪裡就聽見馮先生講過屈原的事蹟,屈原在楚襄王二十一年遭到流放,從漢北渡到長江,經洞庭、溯湘江,走到沅水上游,又行經辰陽,進入淑浦。恰在這時,他聽到了郢都被秦軍攻陷的消息,國破家亡,使詩人萬分悲痛。遂寫下了這篇《涉江》,就在這年的五月初五,屈原彷徨苦悶,悲憤憂傷,自沉汨羅江而死。以後每逢這天,人們便向江中投下許多米粽,以圖餵飽魚蝦保全屈原的屍骨,以後這風俗也傳到了北方各地。曉嵐讀著詩句,異常激憤,兩行淚珠,滴落到《楚辭集註》上。這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乾隆五年二月,經過鄉試的生員,又要參與再次考試。紀昀兩篇八股文和一首五言六韻試帖詩榮登榜首,為全縣之冠,時稱“縣案首”。四月河間府再次考試,紀昀又獲得首名,成為小有名氣的“府案首”。秋季院試,主考為提督學政,考場在河間府,對府、州、縣所取試的童生,再加考試,合格者即列為府、州、縣學之生員(俗稱秀才),這是士人進身的開始,紀昀又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