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接受啟蒙教育
且說那小紀昀,果然長得結實、精氣伶俐。三歲時就能背《千家詩》中的好多首詩。紀家每有客來,爺爺總要讓這小小頑童當眾背誦孟浩然的《春眠》、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王安石的《元日》、蘇軾的《春宵》等著名詩篇,聽了這三歲孩童伶牙俐齒的背誦,震驚了四座,無不稱奇。而且從小他就跟他的叔父紀容雅對句。除了玩耍,他最酷愛的是聽講故事。他幾乎每天纏著母親張氏和爺爺天申,要他們給他講故事聽。紀天申眼下有五個孫子,他最小,大排行第五。由於他天資聰穎,爺爺紀天申就最喜愛這個最小的孫子。老人幾乎每天把他抱在懷裡,放到腿上,給他講說傳奇故事和古往今來的神話傳說。曉嵐聽得入神,記憶又好,只要聽過一遍,便能詳細複述梗概,情節、語言分毫不差。爺爺更加喜愛。從五歲走,老太爺便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誦律詩絕句,教他三四遍,他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老太爺異常驚喜,想他長大之後,必有成就,便下決心好好培養這個孫子。為了督促他的學業,完成教育孫兒的重任,紀天申便延請及孺愛先生作為曉嵐的啟蒙導師。且說這及孺愛先生,是河間府交河縣人,他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40歲,卻屢試不第,久而久之,他也就打消了科舉進仕的念頭。但他並未停止讀書做學問的修養,他一邊躬耕在野,一邊讀書在家,已修煉成一位通古曉今、學識淵博的學究,在鄉野城鎮頗有名聲。他一連接到紀天申的幾封聘書,情詞懇切,又兼著是紀家的姻親,實在不好推辭,便來到崔爾莊紀府。及先生來到之後,論姻親他還是個小輩兒,該叫學生紀昀一聲表叔,但紀天申家教嚴格,按師道尊嚴,他讓紀昀叩頭正式拜師。還收拾了一座院落選擇向陽的屋宇供及先生休息住宿,並專門開闢了三間塾館,讓他的子孫們在這裡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