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叔侄對句

紀容舒從京城回到莊園,是因為他不久剛宣佈放了外任,要到雲南姚安去做知府。一去不知幾年,這才得以在遠行之前回來探家。他帶來的這個消息,使全家又喜又憂。喜的是外放是提升的必經階梯,憂的是雲南遙遠,因暑溼而又多瘴癘之氣,這在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和王陽明的《瘞旅文》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多少從軍之人都命喪瀘水或深山野嶺中,使家人為此非常擔憂。後來還是老爺子紀天申豁達和富有遠見,他揣測外任時間不會太長,路途遙遠,隔著千山萬水,先不必攜眷上任。紀容舒也認為父親大人的主意甚好,一來免除了妻兒家小的長途跋涉,二來也免得他攜家帶口上任分心,於是他在家住了半月,便帶上僕人咸寧和馭手施祥一路乘車騎馬直奔雲南姚安府去了。臨行之前,容舒拉著紀昀曾到內宅託靠,因知曉三弟容雅在課子紀昭時,曾讓四歲多的曉嵐在一邊旁聽囑對,他臨行之前,便來到容雅的屋子,求他幫助兒子讀書作詩、對句。三叔容雅常教誨他說:“世間沒有不能屬對的事物,只要你用心思考,總能找到恰當的絕妙好詞對上。”經過一陣訓練、點撥,聰慧的紀昀便能敏捷地對答如流,叔侄倆一老一小,就眼見事物出題屬對,你出他對,一問一答,曉嵐雖小,出語不凡,妙語天成。他幾乎天天都來三叔家練習屬對。這一天他心裡歡喜,塾館散學便蹦蹦跳跳地穿堂過院來到三叔的院裡,他咳嗽一聲走進屋去。三叔知道侄兒近來對句上了癮,見他進來,便放下手裡的書卷,說:“曉嵐,你看咱這屋裡還有什麼物件沒有對過﹖就以什麼為題出對兒吧�”曉嵐溜瞅著一對明亮的眼睛,把屋裡的桌椅、擺設、花架、文物格子都瀏覽一遍,心想這些早已對過。忽然間把目光落到裡間屋,看見他的三嬸母正坐在炕沿上做針線活,雙腿下垂、一雙小腳上穿兩隻紅緞子繡花軟鞋,十分鮮亮,他就衝三叔擠眉弄眼地一笑,指指三嬸孃的那雙小腳說:“三叔,此物尚未對過。”這惹得容雅三叔不由得莞爾一笑,便出了一個上聯道:“三寸金蓮瘦”;紀曉嵐眨巴眨巴眼,馬上就對出:“一對繡鞋輕”。“好對,好對�”三叔哈哈大笑,拍手稱讚。三嬸孃聽出這對句是拿她的腳兒開心,便停下手裡的活計,假裝嗔怒地抄起掃炕笤帚,追著紀昀罵道:“好你個小兔崽子,這也是你拿來做對的麼﹖”容雅笑著攔住妻子,嬉皮笑臉地說:“誰人不腳﹖”曉嵐聽出這是三叔說出的又一上聯,便向三嬸施了一禮說:“何必動無名﹖”“好對,好對�”三叔拍手讚揚著。“去去去……都給我滾�”他們叔侄倆狼狽地逃出了屋子,在院子裡捧腹放聲大笑。那滑稽樣兒逗得三嬸也笑了。